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志勇专利>正文

一种隐蔽式防盗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109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蔽式防盗报警器,包括电阻R1、电容C1、芯片IC1和电感L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2和电感L1,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感应器G和电容C3,感应器G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4、电阻R3、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三极管V5的发射极和电源E的负极并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盗报警器电路采用感应金属板作为触发元件,只要人手靠近即可触发报警器,无需人体直接触摸,避免了普通报警器在佩戴手套无法工作的隐患,同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制作成本低、调试方便,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报警器,具体是一种隐蔽式防盗报警器
技术介绍
随着安防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报警器层出不穷,其中一种安装在防盗门把手上的触摸报警器因为触发及时、使用方便收到人们的喜爱,这种报警器的触发元件是触摸电极片,一旦有人触摸门把手机会启动报警器,但是这种报警器存在一个严重的缺点,一旦窃贼选贼佩戴手套作案就能隔离人体和触摸电极片,防止报警器开启,因此防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破解的隐蔽式防盗报警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蔽式防盗报警器,包括电阻R1、电容Cl、芯片ICl和电感LI,所述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2和电感LI,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感应器G和电容C3,感应器G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4、电阻R3、电位器RPl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l的滑动端、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三极管V5的发射极和电源E的负极并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三极管Vl的集电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二极管Dl的阳极和三极管Vl的基极,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电位器RPl的另一个固定端,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4、电阻R7、三极管V3的集电极、芯片ICl的引脚5和芯片ICl的引脚6,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喇叭B和开关S,三极管Vl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三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l的引脚2,芯片ICl的引脚7连接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l的引脚8,芯片ICl的引脚3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5的基极,三极管V5的集电极连接喇叭B的另一端,电源E的正极连接开关S的另一端,芯片ICl的型号为CW956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防盗报警器电路采用感应金属板作为触发元件,只要人手靠近即可触发报警器,无需人体直接触摸,避免了普通报警器在佩戴手套无法工作的隐患,同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制作成本低、调试方便,适合普通家庭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隐蔽式防盗报警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隐蔽式防盗报警器,包括电阻R1、电容Cl、芯片ICl和电感LI,所述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2和电感LI,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感应器G和电容C3,感应器G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4、电阻R3、电位器RPl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l的滑动端、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三极管V5的发射极和电源E的负极并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三极管Vl的集电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二极管Dl的阳极和三极管Vl的基极,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电位器RPl的另一个固定端,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4、电阻R7、三极管V3的集电极、芯片ICl的引脚5和芯片ICl的引脚6,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LED灯H和开关S,三极管Vl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三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l的引脚2,芯片ICl的引脚7连接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l的引脚8,芯片ICl的引脚3连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5的基极,三极管V5的集电极连接喇叭B,电源E的正极连接开关S的另一端。感应器G为200X150mm的金属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闭合开关S,G与地间存在着一个分布电容C5,C5与L1、Cl、Vl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在由C5、C1、L1组成的回路中,从交流通路上看C5与Cl是串联的。当没有人靠近G时,C5较小,它与Cl串联后,在C5两端的分压较大,而在Cl两端的分压较小,C5两端较高的高频电压通过C3馈送到Vl基极,足以维持三点式振荡器产生振荡。此时R3上的压降较高,使V2导通,V3和V4组成的复合管截止,切断了四声模拟芯片ICl的电源,ICl不工作,扬声器B不发声。当有人靠近感应器G时,无论盗窃者是否戴手套,只要当手靠近本感应器的5?80_范围内,C5值增大,C5两端的高频分压变小,通过C3馈送到Vl基极的电压不足以再维持Vl产生振荡,Vl立即停振。此时,R3上的电压降较小,V2截止,V3、V4导通,ICl的2脚相当于接地,ICl得电工作,3脚输出警笛声信号,经V5放大后由喇叭B发出警报声。电位器RPl用于调整感应灵敏度。电路采用感应金属板作为触发元件,只要人手靠近即可触发报警器,无需人体直接触摸,避免了普通报警器在佩戴手套无法工作的隐患,同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制作成本低、调试方便,适合普通家庭使用。【主权项】1.一种隐蔽式防盗报警器,包括电阻R1、电容Cl、芯片ICl和电感LI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2和电感LI,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感应器G和电容C3,感应器G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4、电阻R3、电位器RPl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l的滑动端、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三极管V5的发射极和电源E的负极并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三极管Vl的集电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二极管Dl的阳极和三极管Vl的基极,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电位器RPl的另一个固定端,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4、电阻R7、三极管V3的集电极、芯片ICl的引脚5和芯片ICl的引脚6,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喇叭B和开关S,三极管Vl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三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l的引脚2,芯片ICl的引脚7连接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l的引脚8,芯片ICl的引脚3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5的基极,三极管V5的集电极连接喇叭B的另一端,电源E的正极连接开关S的另一端,芯片ICl的型号为CW956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蔽式防盗报警器,包括电阻R1、电容C1、芯片IC1和电感L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2和电感L1,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感应器G和电容C3,感应器G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4、电阻R3、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蔽式防盗报警器,包括电阻R1、电容C1、芯片IC1和电感L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2和电感L1,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感应器G和电容C3,感应器G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4、电阻R3、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三极管V5的发射极和电源E的负极并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二极管D1的阳极和三极管V1的基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4、电阻R7、三极管V3的集电极、芯片IC1的引脚5和芯片IC1的引脚6,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喇叭B和开关S,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三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1的引脚2,芯片IC1的引脚7连接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引脚8,芯片IC1的引脚3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5的基极,三极管V5的集电极连接喇叭B的另一端,电源E的正极连接开关S的另一端,芯片IC1的型号为CW956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姚志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