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库水体密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9980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2 00:00
一种水库水体密度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平台,钢管桩安装在上平台下面,所述顶片设在上平台中心,伸缩管安装在顶片下方,所述伸缩管上安装有卡片,卡片与顶片之间连接有导杆,升降柱安装在所述伸缩管顶部通过推动顶片上下运动实现伸缩管的自动伸缩;所述钢管桩下方连接有浮球,浮球上连接有管道;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采用机械装置将水库中不同深度的水体混合到一起,使水的温度和密度发生改变,从而防止了藻类增殖,并且能使不同水位水体循环,由此改善了水质。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克服了采用化学处理的会对生态造成危害的缺点,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环境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水库水体密度调整装置及其水密度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饮用水处理行业所必需面对的难题之一。富营养化水源地周期性的藻类爆发不仅会严重影响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而且会严重影响出水处水质。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爆发性生长会给工农业、渔业用水和景观水体带来严重危害,因而有害藻类的控制成为环境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公布号CN102241452A的公开了一种快速除藻或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特别是铜绿微囊藻杀死或控制生长的方法。通过将待处理的含藻水体调整PH值至12.0以上或调整pH值至5.0以下,进行光照处理,并通过测量吸光度来检测除藻效果,结果显示:当pH为12.0以上时,或者当pH为5.0以下时,第18天的OD值仍为0.05,微囊藻基本上均无法生长。对处理后的水体测定酸碱度,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其第18天后溶液的pH值8.9。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水体的碱性条件除藻,不会导致水体的PH值大幅度改变,减少其他化学试剂投入量和污泥产生量,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的除藻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现有抑藻方法都存在缺点,最常用的抑藻剂如硫酸铜、除草剂等会产生严重的生态危害。研究开发高效、安全的抑藻方法称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缺点,立足于解决现有抑藻方法会产生严重的生态危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库水体密度调整装置及其水密度调整方法,由于光照和温度是影响藻类生长最重要的物理因素,本装置及方法通过将不同深度的水体混合到一起,使水的温度和密度发生改变,从而防止了藻类增殖,并且能使不同水位水体循环,由此改善了水质。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水库水体密度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平台,钢管粧安装在上平台下面,所述顶片设在上平台中心,伸缩管安装在顶片下方,所述伸缩管上安装有卡片,卡片与顶片之间连接有导杆,升降柱安装在所述伸缩管顶部通过推动顶片上下运动实现伸缩管的自动伸缩;所述钢管粧下方连接有浮球,浮球上连接有管道;所述钢管粧上面安装的电机,推进叶片安装在电机两边;所述伸缩管下方顺次安装有混合罐、法兰一、连通管、法兰二和底部入水口,顶部入水口设在伸缩管顶部,动力轴设在伸缩管内并延伸至混合罐底端,所述动力轴上面安装有设在混合罐底端的下部叶轮和设在混合罐顶端的上部叶轮,混合罐四周设有混合水出口,所述动力轴顶部安装有马达。优先地,所述连通管底部安装有过滤网。优先地,所述连通管和混合罐上还设有吊环。优先地,所述上平台上均布安装有太阳能电板,太阳能电板与马达之间连接有输电线路组。优先地,所述伸缩管内还设有固定住动力轴的轴固定套。基于上述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密度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I)将将整体装置放到湖中,通过对管道进行抽水和输水来使装置浮在水上或者没入水中,通过推进叶片旋转实现自动位移,通过升降柱控制伸缩管调节伸缩,使顶部入水口和底部入水口处于不同水位深度,并将升降柱和马达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中心;2)通过在水中预设水环境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水中的水位密度,并发送至控制中心;3)通过控制中心启动马达带动下部叶轮和上部叶轮旋转,将上下不同水位的水送入混合罐内进行混合,通过混合水出口排出;4)不断重复2) _3),直到环境监测装置监测到水密度达到设定的密度为止。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采用机械装置将水库中不同深度的水体混合到一起,使水的温度和密度发生改变,从而防止了藻类增殖,并且能使不同水位水体循环,由此改善了水质。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克服了采用化学处理的会对生态造成危害的缺点,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现在接下来借助于实施例的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简短的描述。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水库水体密度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不出了图1的进一步拆解不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钢管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所示,水库水体密度调整装置,包括上平台3,钢管粧7安装在上平台3下面,所述顶片I设在上平台3中心,上平台3上设有浮筒来确保装置浮在水面,上平台3上均布安装有太阳能电板2,太阳能电板2有3片,当装置下沉到水中时,拆掉太阳能电板2即可。伸缩管8安装在顶片I下方,所述伸缩管8上安装有卡片91,卡片91与顶片I之间连接有导杆92,升降柱4安装在所述伸缩管8顶部通过推动顶片I上下运动实现伸缩管8的自动伸缩。所述钢管粧7分为上半杆71和下半杆72,上半杆71内部设有液压杆22,顶片23安装在下半杆72顶端,液压杆22的活塞杆与顶片23连接;所述液压杆22连接有线路组25连接外部PLC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液压杆22可满足不同的水深环境。所述钢管粧7下方连接有浮球31,浮球31上连接有管道30,通过对管道30进行抽水和输水来使装置的自重改变,使其可以在湖中的深度位置不停的调整。所述钢管粧7上面安装的电机42,推进叶片41安装在电机42两边;电机42通过螺栓43固定在钢管粧7上面,当整个装置需要移动时,通过电机42带动推进叶片41旋转将装置推进即可,同时上平台3上面还安装有浮标44来是工作人员定位装置的位置。伸缩管8下方顺次安装有混合罐10、法兰一 12、连通管93、法兰二 14和底部入水口 15,顶部入水口 16设在伸缩管8顶部,动力轴21设在伸缩管8内并延伸至混合罐10底端,伸缩管8内还设有固定住动力轴21的轴固定套17,所述动力轴21上面安装有设在混合罐10底端的下部叶轮19和设在混合罐10顶端的上部叶轮18,下部叶轮19和上部叶轮18为可拆卸安装,同时在安装过程中,下部叶轮19和上部叶轮18的角度是可以调节的,这样抽水的流量可以控制不同,混合罐10四周设有混合水出口 9。动力轴21顶部安装有马达5,马达5为PLC控制马达,太阳能电板2与马达5之间连接有输电线路组。连通管93底部安装有过滤网20,马达5可反转产生逆流,将堵在过滤网20的杂物甩出。连通管93和混合罐10上还设有吊环13,在整个装置的安装与拆卸过程中可以通过吊环13起吊。基于上述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水密度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I)将将整体装置放到湖中,通过对管道30进行抽水和输水来使装置浮在水上或者没入水中,通过推进叶片41旋转实现自动位移,通过升降柱4控制伸缩管8调节伸缩,使顶部入水口 16和底部入水口 15处于不同水位深度,并将升降柱4和马达5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中心;同时在各线路连接之后进行预调试,确保装置无正常运行。2)通过在水中预设水环境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水中的各水位密度,并发送至控制中心;3)通过控制中心启动马达5带动下部叶轮19和上部叶轮18旋转,将上下不同水位的水送入混合罐10内进行混合,通过混合水出口 9排出;控制中心通过测得的各水位密度,确定调控值,并控制装置启动开始调节,由于个水位的水温度不同,通过进行混合盖面水温来改变水密度。4)不断重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库水体密度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平台(3),钢管桩(7)安装在上平台(3)下面,顶片(1)设在上平台(3)中心,伸缩管(8)安装在顶片(1)下方,所述伸缩管(8)上安装有卡片(91),卡片(91)与顶片(1)之间连接有导杆(92),升降柱(4)安装在所述伸缩管(8)顶部通过推动顶片(1)上下运动实现伸缩管(8)的自动伸缩;所述钢管桩(7)下方连接有浮球(31),浮球(31)上连接有管道(30),所述钢管桩(7)上面安装的电机(42),推进叶片(41)安装在电机(42)两边;所述伸缩管(8)下方顺次安装有混合罐(10)、法兰一(12)、连通管(93)、法兰二(14)和底部入水口(15),顶部入水口(16)设在伸缩管(8)顶部,动力轴(21)设在伸缩管(8)内并延伸至混合罐(10)底端,所述动力轴(21)上面安装有设在混合罐(10)底端的下部叶轮(19)和设在混合罐(10)顶端的上部叶轮(18),混合罐(10)四周设有混合水出口(9),所述动力轴(21)顶部安装有马达(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西增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智海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