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270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包括保护箱和用于支撑保护箱的支架,保护箱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漏斗;保护箱的左侧板上设有进口,保护箱的右侧板上设有出口,保护箱内设置有立板,立板上设有通孔;立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安装有两个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环形刷,位于立板左侧的两个环形刷的刷面相接触,位于立板右侧的两个环形刷的刷面相接触,位于立板左侧的两个电机分别位于通孔的上方和下方,位于立板右侧的两个电机分别位于通孔的前方和后方;右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块,海绵块上设有与出口同轴的过线孔,过线孔的直径小于电缆线芯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多角度、旋转式清除电缆线芯表面的尖角、毛刺和氧化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
技术介绍
电缆线芯和单丝,由于原料和模具的原因,有时会在单丝表面和多股单丝绞制成的线芯上形成毛刺,这些毛刺在线芯进行绝缘时,会刺入绝缘层,造成在打压试验和正常使用时使绝缘层击穿,使电缆报废;另外,由于生产和长时间存放的原因,线芯外表面和单丝外表面会产生一层氧化层。传统方法是捆扎一对或多对毛刷,用擦拭的方式清除尖角、毛刺和氧化层,效率低、效果差,清除不彻底,且周围金属粉尘飘飞,污染环境,威胁人身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能够多角度、旋转式清除电缆线芯表面的尖角、毛刺和氧化层。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包括保护箱和用于支撑所述保护箱的支架,所述保护箱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漏斗,所述漏斗截面较小的一端朝下;所述保护箱的左侧板上设有进口,所述保护箱的右侧板上设有出口,所述保护箱内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所述进口和出口同轴设置;所述立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安装有两个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环形刷,位于所述立板左侧的两个环形刷的刷面相接触且接触点在所述通孔的轴线延长线上,位于所述立板右侧的两个环形刷的刷面相接触且接触点在所述通孔的轴线延长线上,位于所述立板左侧的两个电机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上方和下方,位于所述立板右侧的两个电机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前方和后方;所述右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块,海绵块上设有与所述出口同轴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的直径小于电缆线芯的直径。进一步,所述保护箱的上端为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透明的箱盖。设置透明的箱盖方便维修和观察。进一步,所述环形刷的刷毛为钢丝。进一步,所述右侧板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出口同轴的安装环,所述海绵块安装在所述安装环内,所述海绵块的外径大于所述出口的直径。能够很方便的更换海绵块。本技术设置有4个环形刷,从前、后、上、下四个方向作用在电缆线芯上,能够多角度、旋转式清除电缆线芯表面的尖角、毛刺和氧化层;设置了保护箱和漏斗,能够限制金属粉尘四处飘飞,还可对金属粉尘回收利用;设置海绵块,能够防止电缆线芯将金属粉尘带出保护箱,并且能够使得输出的电缆线芯表面更清洁和光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图中:1 一保护箱;2—漏斗;3—支架;4一箱盖;5—立板;6 —电机;7—环形刷;8—进口 ;9—通孔;10—出口 ;11—安装环;12—海绵块;13—排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包括保护箱I和用于支撑保护箱I的支架3,保护箱I的上端为开口,开口上覆盖有透明的箱盖4,保护箱I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漏斗2,漏斗2截面较小的一端朝下,漏斗2的下端设有排渣口 13,以方便排出漏斗2内的金属粉尘;保护箱I的左侧板上设有进口 8,保护箱I的右侧板上设有出口 10,保护箱I内设置有立板5,立板5上设有通孔9,通孔9、进口 8和出口 10同轴设置;立板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安装有两个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环形刷7,环形刷7的刷毛为钢丝,位于立板5左侧的两个环形刷7的刷面相接触且接触点在通孔9的轴线延长线上,位于立板5右侧的两个环形刷7的刷面相接触且接触点在通孔9的轴线延长线上,位于立板5左侧的两个电机6分别位于通孔9的上方和下方,位于立板5右侧的两个电机6分别位于通孔9的前方和后方;右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块12,海绵块12上设有与出口 10同轴的过线孔,过线孔的直径小于电缆线芯的直径。具体的右侧板的内壁固定有与出口 10同轴的安装环11,海绵块12安装在安装环11内,海绵块12的外径大于出口 10的直径。本技术在使用时,电缆线芯从进口 8进入,穿过通孔9和海绵块12上的过线孔,并从出口 10输出,位于立板5左侧的两个环形刷7旋转,从电缆线芯的上方和下方清除电缆线芯表面的尖角、毛刺和氧化层;位于立板5右侧的两个环形刷7旋转,从电缆线芯的前方和后方清除电缆线芯表面的尖角、毛刺和氧化层。电缆线芯通过海绵块12时,电缆线芯上的金属粉尘被海绵块12去除。本申请文件所述的上、下、左、右如图1中的坐标系所示,前、后如图2中的坐标系所示。【主权项】1.一种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箱(I)和用于支撑所述保护箱(I)的支架(3),所述保护箱(I)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漏斗(2),所述漏斗(2)截面较小的一端朝下;所述保护箱(I)的左侧板上设有进口(8),所述保护箱(I)的右侧板上设有出口(10),所述保护箱(I)内设置有立板(5),所述立板(5)上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所述进口(8)和出口(10)同轴设置;所述立板(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安装有两个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环形刷(7),位于所述立板(5)左侧的两个环形刷(7)的刷面相接触且接触点在所述通孔(9 )的轴线延长线上,位于所述立板(5 )右侧的两个环形刷(7 )的刷面相接触且接触点在所述通孔(9)的轴线延长线上,位于所述立板(5)左侧的两个电机(6)分别位于所述通孔(9)的上方和下方,位于所述立板(5)右侧的两个电机(6)分别位于所述通孔(9)的前方和后方;所述右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块(12),海绵块(12)上设有与所述出口(10)同轴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的直径小于电缆线芯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I)的上端为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透明的箱盖(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刷(7)的刷毛为钢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板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出口(10)同轴的安装环(11),所述海绵块(12)安装在所述安装环(11)内,所述海绵块(12)的外径大于所述出口(10)的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包括保护箱和用于支撑保护箱的支架,保护箱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漏斗;保护箱的左侧板上设有进口,保护箱的右侧板上设有出口,保护箱内设置有立板,立板上设有通孔;立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安装有两个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环形刷,位于立板左侧的两个环形刷的刷面相接触,位于立板右侧的两个环形刷的刷面相接触,位于立板左侧的两个电机分别位于通孔的上方和下方,位于立板右侧的两个电机分别位于通孔的前方和后方;右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块,海绵块上设有与出口同轴的过线孔,过线孔的直径小于电缆线芯的直径。本技术能够多角度、旋转式清除电缆线芯表面的尖角、毛刺和氧化层。【IPC分类】B24B9/04, B24B27/033, H01B13/00【公开号】CN204843745【申请号】CN201520543802【专利技术人】肖光文 【申请人】重庆力缆电线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7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线芯毛刺去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箱(1)和用于支撑所述保护箱(1)的支架(3),所述保护箱(1)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漏斗(2),所述漏斗(2)截面较小的一端朝下;所述保护箱(1)的左侧板上设有进口(8),所述保护箱(1)的右侧板上设有出口(10),所述保护箱(1)内设置有立板(5),所述立板(5)上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所述进口(8)和出口(10)同轴设置;所述立板(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安装有两个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环形刷(7),位于所述立板(5)左侧的两个环形刷(7)的刷面相接触且接触点在所述通孔(9)的轴线延长线上,位于所述立板(5)右侧的两个环形刷(7)的刷面相接触且接触点在所述通孔(9)的轴线延长线上,位于所述立板(5)左侧的两个电机(6)分别位于所述通孔(9)的上方和下方,位于所述立板(5)右侧的两个电机(6)分别位于所述通孔(9)的前方和后方;所述右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块(12),海绵块(12)上设有与所述出口(10)同轴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的直径小于电缆线芯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光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力缆电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