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缩小内径的框型束结器,扣结体上设有与框体的铆接孔呈对应的铆固孔,短片体的端部弯设有弹性扣,枢结体上相对于扣结体的铆固孔设有铆结孔,扣把的断面呈*字状,其纵向片体中段及另一侧端则分别贯设有扣孔及弯设有扳动片,弹簧扣的封闭端形成卡臂,开口端均弯折有卡脚,框体于成型时直接压设有枢扣凸体,枢扣凸体的靠框体的二周缘面均贯设有枢扣孔;扣把设有呈相对倾斜状的卡槽。具有降低制造时间和成本及组装简易、迅速的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可缩小内径的框型束结器,特指一种束结器整体的构件少,且其固设于框体后,能使框体保持一开放状,又因其弹簧扣结插置于枢扣凸体上,并非完全被限制于其间,故其不但具有加工迅速和加工成本低廉,亦可得到具有空间节省性及更换弹簧扣更具有简易、迅速、方便的功效。目前一般常见的可缩小内径的框型束结器,如附图说明图1-图3所示,其主要包含一框体10、一扣结体20、一枢结体30、一扣把40、一弹簧扣50及一定位体60。其中框体10的周缘一侧设有一切口11,切口11二端均形成有一适长段的铆接部12,铆接部12上均贯设有若干适当数量的铆接孔13;扣结体20呈倒L字状,其长片体上贯设有与框体10一端的铆接孔13呈相同数量的铆固孔21,短片体的端部则弯设有一弹性扣22;枢结体30上相对于扣结体20的铆固孔21的位置处亦贯设有相同数量的铆结孔31,一侧端部的上、下方均向外延伸有一呈三角状的枢结片32,该二枢结片32上均贯设有呈相对状的枢结孔33;扣把40的断面呈二字状,且其一侧端部的纵向片体上设有一镂空部41,镂空部41上、下方的横向片体均形成一枢结片42,该枢结片42的相对位置处均贯设有一枢结孔43;扣把40的二横向片体中段处是贯设有一呈相对的卡孔44,纵向片体中段及另一侧端则分别贯设有一四方状的扣孔45及弯设有一扳动片46;弹簧扣50是一体成型弯设而呈コ字状,且其封闭端是形成一限位臂51,中段两侧均弯设成一弹性段52,开口端则均向内弯折有一适长的卡脚53;定位体60的断面呈コ字状,其纵向片体上的适当位置处均贯设有若干与框体10的铆接孔13呈相对状的铆合孔61,中段则切设有一延伸至二横向片体上的限位槽62。其组合时,如图2所示,是首先将扣结体20及枢结体30依序迭置于框体10一侧的铆接部12上,令扣结体20的铆固孔21及枢结体30的铆结部31均与该铆接部12上的铆接部13相对正,而后再利用铆钉铆固的方式,将扣结体20及枢结体30固结于框体10一侧的铆接部12上,再令扣把40的枢结片42穿套于枢结体30的二枢结片32的外侧,并同时利用枢轴穿过扣把40及枢结体30的枢结孔43、33,将扣把40枢结于枢结体30上,此时,该扣把40以枢轴为轴心而于枢结体30上任意地旋动,随后再将弹簧扣50的限位臂51穿卡入定位体60的限位槽62内,并同时令定位体60连同弹簧扣50一起置于框体10另一侧的铆接部12上,此时定位体60上的铆合部61是可与该铆接部12上的铆接部13相对正,再利用铆钉铆固的方式,而将该定位体60连同弹簧扣50一起固结于框体10另一个的铆接部12上,此时弹簧扣50因受到框体10及定位体60的限制而无法脱离出框体10及定位体60外,同时其亦以限位臂51为轴心而于定位体60的限位槽62内旋动,最后再令弹簧扣50的二卡脚53均插置入扣把40的卡扎44内,即可令框体IO的切口11因扣把40及弹簧扣50的结合,而形成一封闭状,同时亦完成组合。当其欲扣合束结时,如图3所示,是先将框体10套设于欲束结的物品的外周缘上,再以手扳动扣把40的扳动片46,令扣把40通过由其枢结处,而往扣结体20的方向旋动,且当扣把40旋动时,弹簧扣50即会通过其插置处,而带动定位体60跟着一起连动,又当定位体60连动时,其铆接处即会因铆固力,而令该框体10的一侧会往另一侧逐渐迫合束紧,同时令框体10因一侧逐渐迫合,而使其内径亦会跟着逐渐缩小,当扣把40的扣孔45旋动至与扣结体20的弹性扣22相对正时,可于扣把40上施于向内的压力,使弹性扣22通过其弹力,而弹卡入扣把40的扣孔45内,同时扣把40亦可因受到弹性扣22的扣结限位,而不再旋动,此时欲束结的物品是可因受到框体10的内径缩小,而确实地束结;又当其欲释放束结时,将弹性扣22往一侧扳动,同时令扣把40往外旋动,而使其扣孔45脱离弹性扣22的扣结限位,即可达成。其主要缺点如下1、由于该束结器整体的构件较多,因此其制造所需的时间及成本会相对地提升,又因其构件叫多,故当其制造后欲组装时亦会相对地使组装的动作繁琐;2、由于该束结器固设于框体10后,使框体10形成一封闭状,该封闭状,不但会使框体10无法于其内周缘内迭置其它框体10,且其亦会因无法迭置,而使框体10不论于运送或存放时,均会占据相当多的运送材积及存放空间,故其是不具空间的节省利用性;3、由于框体10呈封闭状,且其弹簧扣50是完全被框体10及定位体60限制于其间,故当弹簧扣50有弹性疲乏或损坏,欲更换时,是会因此而无法达成,而需相对将框体10整个更换掉,然该更换的动作,不仅需将更换后的框体10再套设于欲束结的物品上,且其亦会增加更换新框体10的成本,因此,是不具更换时的方便、简易性及节省更换的成本。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内径的框型束结器,通过该束结器整体构件少,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降低制造时间和成本及组装简易、迅速的目的。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内径的框型束结器,通过束结器固设于框体后,使框体保持一开放状,于其内周缘内另外迭置其它的框体,达到使其于运送或存放时,大量地减少运送材积及存放空间的目的。本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内径的框型束结器,通过其框体呈开放状,且弹簧扣插置于枢扣凸体上,并非完全地被限制于其间,故当弹簧扣有弹性疲乏或损坏欲更换时,仅需将弹簧扣的卡脚扳离出枢扣孔外,更换后亦仅需将其再重新插置回枢扣孔内,即可达成,不需将整个框体更换掉,达到更换时简易、迅速及节省更换成本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缩小内径的框型束结器,其主要包含框体、扣结体、枢结体、扣把及弹簧扣,框体的周缘一侧设有切口,切口二端均形成有结合部,其一端的结合部上是贯设有若干的铆接孔,扣结体的长片体上贯设有与框体的铆接孔呈相同数量的铆固孔,短片体的端部弯设有弹性扣,枢结体上相对于扣结体的铆固孔的位置处亦贯设有相同数量的铆结孔,一侧端部的上、下方均延伸有枢结片,该二枢结片上均贯设有枢结孔,扣把的断面呈コ字状,其一侧端部的纵向片体上设有镂空部,镂空部上、下方的横向片体均形成枢结片,该二枢结片上均贯设有枢结孔,其纵向片体中段及另一侧端则分别贯设有扣孔及弯设有扳动片,弹簧扣的封闭端是形成卡臂,中段两侧均弯设成弹性段,开口端均弯折有卡脚,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另一端的结合部的近端部处于成型时直接压设有枢扣凸体,该枢扣凸体的靠框体的二周缘面均贯设有呈相对状枢扣孔;扣把的二横向片体中段处均切设有呈相对倾斜状的卡槽。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降低制造时间和成本及组装简易、迅速的功效。下面既然后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是常用构造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常用构造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常用构造的扣合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扣合状态示意图。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包含一框体10’、一扣结体20’、一枢结体30’、一扣吧40’及一弹簧扣50’,其中框体10’的周缘一侧设有一切口11’,切口11’二端均形成有一适长段的结合部12’,其一端的结合部12’上是贯设有若干适当数量的铆接孔13’,另一端的结合部12’的近端部处于成型时直接由内往外压设有一凸状枢扣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缩小内径的框型束结器,其主要包含:框体、扣结体、枢结体、扣把及弹簧扣,框体的周缘一侧设有切口,切口二端均形成有结合部,其一端的结合部上是贯设有若干的铆接孔,扣结体的长片体上贯设有与框体的铆接孔呈相同数量的铆固孔,短片体的端部弯设有弹性扣,枢结体上相对于扣结体的铆固孔的位置处亦贯设有相同数量的铆结孔,一侧端部的上、下方均延伸有枢结片,该二枢结片上均贯设有枢结孔,扣把的断面呈*字状,其一侧端部的纵向片体上设有镂空部,镂空部上、下方的横向片体均形成枢结片,该二枢结片上均贯设有枢结孔,其纵向片体中段及另一侧端则分别贯设有扣孔及弯设有扳动片,弹簧扣的封闭端是形成卡臂,中段两侧均弯设成弹性段,开口端均弯折有卡脚,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另一端的结合部的近端部处于成型时直接压设有枢扣凸体,该枢扣凸体的靠框体的二周缘面均贯设有呈相对状枢扣孔;扣把的二横向片体中段处均切设有呈相对倾斜状的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缩小内径的框型束结器,其主要包含框体、扣结体、枢结体、扣把及弹簧扣,框体的周缘一侧设有切口,切口二端均形成有结合部,其一端的结合部上是贯设有若干的铆接孔,扣结体的长片体上贯设有与框体的铆接孔呈相同数量的铆固孔,短片体的端部弯设有弹性扣,枢结体上相对于扣结体的铆固孔的位置处亦贯设有相同数量的铆结孔,一侧端部的上、下方均延伸有枢结片,该二枢结片上均贯设有枢结孔,扣把的断面呈コ字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淳和,
申请(专利权)人:旭野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