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622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2:09
微波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室,其收纳被加热物;微波产生部,其产生微波;传输部,其传输由微波产生部产生的微波;波导管构造天线,其将从传输部传输的微波放射到加热室;以及旋转驱动部,其以使波导管构造天线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驱动,在波导管构造天线的形成波导管构造的壁面上形成有微波吸出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被加热物放射微波而进行介质加热的微波炉等微波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代表性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炉将从作为代表性的微波产生部的磁控管放射的微波提供到金属制的加热室的内部,对放置于加热室内部的被加热物进行介质加热。近些年来,使收纳食品的空间底面平坦化,能够沿左右排列两种食品进行加热的便利性较高的产品得以实用化。然而在同时加热两种食品的情况下,例如,在同时加热冷冻食品和室温食品的情况下,室温食品会较早地加热完毕。因此,为了同时完成两种食品,就必须集中加热温度较低的食品。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均匀加热整个加热室内的功能,而需要能够集中加热局部的功能。已知如下的作为实现这种功能的技术,在加热室底面的大致中央处配置具有旋转轴的旋转天线,根据由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的仓内温度分布,进行旋转天线的停止位置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这里,旋转天线被设计为向外的指向性以旋转轴为中心而变高,从而在烹饪两种食品等的情况下使旋转天线朝向低温侧的食品停止时,能够集中加热食品。作为旋转天线的局部加热性能尤为优良的结构,已知图34?图37所示的波导管构造天线1、11、21 (参照专利文献1、2)。图34、35示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波导管构造天线1,图36、37示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波导管构造天线11、21。波导管构造天线1、11、21具有构成为包围被提供微波的耦合轴2、12、22的箱形的波导管构造3、13、23。构成波导管构造3、13、23的壁面具有:与耦合轴2、12、22连接的上壁面4、14、24 ;以及封闭上壁面4、14、24的周围3方的侧壁面5a?5c、15a?15c、25a?25c。构成波导管构造3、13、23的壁面还在侧壁面5a?5c、15a?15c、25a?25c的外侧,具有与加热室底面6、16、26隔开微小间隙地平行形成的凸缘7、17、27。壁面还形成仅在一个方向的前端大幅开放的前端开放部8、18、28。在这种结构中,仅从前端开放部8、18、28放射大部分微波,从而强化了微波朝前端开放部8、18、28侧的指向性。此外,根据这种微波的供给方式,以耦合轴2、12、22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有时也被称作旋转波导管方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3009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28942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所述现有的微波加热装置仅从波导管构造天线的前端开放部8、18、28放射微波,因此尽管能够对接近前端开放部8、18、28的被加热物进行局部加热,然而在远离前端开放部8、18、28时难以进行加热。因此,关于波导管构造天线1、11、21的局部加热性能,在以耦合轴2、12、22为中心的旋转方向(周向)上,能够通过对准前端开放部8、18、28的朝向来进行控制,然而在半径方向上难以进行控制,仅能够对接近前端开放部8、18、28的部位进行局部加热。例如,存在将被加热物放置于比前端开放部8、18、28接近耦合轴2、12、22的位置处的情况、以及放置于比前端开放部8、18、28远离耦合轴2、12、22的位置处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被加热物中的接近前端开放部8、18、28的部位被较强加热,而离前端开放部8、18,28较远的部位未被充分加热那样的加热分布。被加热物的放置位置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而变化,因此将前端开放部8、18、28配置在离耦合轴2、12、22何种程度的距离处就成为困难的问题。如果将前端开放部8、18、28与耦合轴2、12、22的距离设计得较短,则无法对放置于加热室内的靠近端部的被加热物进行局部加热。另一方面,如果将前端开放部8、18、28与耦合轴2、12、22的距离设计得较长,则无法对放置于加热室内的靠近中央处的被加热物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会产生这种两难境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课题,提供一种关于被旋转控制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局部加热性能,在旋转的半径方向上也具备控制性,能够根据被加热物的放置位置进行局部加热的微波加热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所述现有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微波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室,其收纳被加热物;微波产生部,其产生微波;传输部,其传输由微波产生部产生的微波;波导管构造天线,其将从传输部传输的微波放射到加热室;以及旋转驱动部,其以使波导管构造天线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驱动,在波导管构造天线的形成波导管构造的壁面上形成有微波吸出开口。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关于被旋转控制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局部加热性能,在旋转的半径方向上也具备控制性,能够根据被加热物的放置位置进行局部加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I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图3是说明波导管的图。图4A是以波导管的末端部作为放射边界的仿真结果,且是仿真模型的俯视结构图。图4B是以波导管的末端部作为放射边界的仿真结果,且是仓内的电场强度分布的俯视剖视图。图5A是吸出效果的仿真模型中的线偏振波模型的俯视剖视图。图5B是吸出效果的仿真模型中的圆偏振波模型的俯视剖视图。图5C是吸出效果的仿真模型的主视剖视图。图6A是开口长度和放射电力的特性图,且是线偏振波的特性图。图6B是开口长度和放射电力的特性图,且是圆偏振波的特性图。图7是比较基于偏振方式的吸出效果差异的特性图。图8是表示电介质的波长压缩与基于开口尺寸的放射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9是基于食品的微波吸出效果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偏振方式比较开口长度和放射量的特性图。图11是根据开口形状和配置调查产生的偏振波的仿真结果。图12是根据产生圆偏振波的开口形状比较开口长度和放射量的特性图。图13是基于开口形状的电磁场的电荷量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相对于缝隙数的电荷量或吸出效果的示意图。图15A是表示吸出效果的实用图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主视剖视图,是在开口上存在食品、且吸出了微波的示意图。图15B是表示吸出效果的实用图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主视剖视图,是在开口上不存在食品、且未吸出微波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微波吸出开口的结构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结构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结构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结构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30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31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32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33A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俯视图。图33B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波导管构造天线的主视剖视图。图34是现有专利文献I的微波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微波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波加热装置,其中,该微波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室,其收纳被加热物;微波产生部,其产生微波;传输部,其传输由微波产生部产生的微波;波导管构造天线,其将从传输部传输的微波放射到加热室;以及旋转驱动部,其以使波导管构造天线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驱动,在波导管构造天线的形成波导管构造的壁面上形成有微波吸出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昌之吉野浩二贞平匡史细川大介大森义治国本启次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