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6507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成对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用于容纳载有胶塞的传动带或振动筛面的上下侧,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附近设置有除尘辊,除尘辊的柔性外辊面与位于上方的电极辊棍面相贴合,除尘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辊上方设置有吸尘斗。该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胶塞传送带或者振动筛面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成对的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在两者之间形成静电吸附的空间,正电极辊吸附微尘后转动与除尘辊发生摩擦,微尘转移至滚动的除尘辊辊面上最后由吸尘斗吸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制品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丁基胶塞的生产技术发展时间比较长,如日本1957年开始生产丁基橡胶瓶塞,欧美各个经济发达国家也均于1970年初实现批量生产药用丁基橡胶瓶塞。在国内,直到1992年才开始批量生产药用丁基橡胶瓶塞,目前世界上90%的胶塞为丁基胶塞。医用胶塞在包装前必须达到无菌化,因此在胶塞制造完成后,需经过预清洗、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等工序。上述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胶塞在依次在不同的设备上传递,传统的传递过程简单,通常使用的传送带等方式在传送过程中胶塞很可能带有微小的胶肩或沾染到粉尘。因此,在包装之前需要对胶塞进行除尘处理。但是一般的除尘采用吸尘斗吸除,除尘效果一般。采用静电除尘的方式,流水线作业处理量大,静电辊上吸附过多会影响处理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胶塞吸尘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所述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用于容纳载有胶塞的传动带或振动筛面的上下侧,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附近设置有除尘辊,除尘辊的柔性外辊面与位于上方的电极辊棍面相贴合,除尘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位于上方的电极辊上方设置有吸尘斗。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位于上方的电极辊的转速小于除尘辊转速。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两对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所述位于上方的电极辊与除尘辊一一对应贴合设置。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位于下方的电极辊与机架之间为固定连接,或为可转动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胶塞传送带或者振动筛面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成对的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在两者之间形成静电吸附的空间,正电极辊吸附微尘后转动与除尘辊发生摩擦,微尘转移至除尘辊辊面上,除尘辊带动微尘运动至除尘辊顶端,最后由吸尘斗吸除,避免静电辊上吸附过多会影响处理效果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正电极辊;2、负电极辊;3、除尘辊;4、机架;5、吸尘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实施例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成对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正电极辊I和负电极辊2,正电极辊I和负电极辊2用于容纳载有胶塞的传动带或振动筛面的上下侧,本实施例中,正电极辊I位于负电极辊2上方,即位于载有胶塞的传动带或振动筛面的上方。正电极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与机架4可转动连接,正电极辊附近设置有除尘辊3,除尘辊3的柔性外辊面与正电极辊棍面相贴合,除尘辊3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与机架4可转动连接,正电极辊上方设置有吸尘斗5。本实施例中,正电极辊I的转速小于除尘辊3转速。本实施例中,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两对正电极辊I和负电极辊2,正电极辊I与除尘辊3 —一对应贴合设置。本实施例中,负电极辊2与机架4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在胶塞传送带或者振动筛面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成对的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在两者之间形成静电吸附的空间,正电极辊吸附微尘后转动与除尘辊发生摩擦,微尘转移至除尘辊辊面上,除尘辊带动微尘运动至除尘辊顶端,最后由吸尘斗吸除。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所述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用于容纳载有胶塞的传动带或振动筛面的上下侦牝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附近设置有除尘辊,除尘辊的柔性外辊面与位于上方的电极辊棍面相贴合,除尘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位于上方的电极辊上方设置有吸尘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上方的电极辊的转速小于除尘辊转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两对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所述位于上方的电极辊与除尘辊一一对应贴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的电极辊与机架之间为固定连接,或为可转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成对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用于容纳载有胶塞的传动带或振动筛面的上下侧,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附近设置有除尘辊,除尘辊的柔性外辊面与位于上方的电极辊棍面相贴合,除尘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辊上方设置有吸尘斗。该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胶塞传送带或者振动筛面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成对的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在两者之间形成静电吸附的空间,正电极辊吸附微尘后转动与除尘辊发生摩擦,微尘转移至滚动的除尘辊辊面上最后由吸尘斗吸除。【IPC分类】B08B6/00【公开号】CN204799623【申请号】CN201520436842【专利技术人】吴红清 【申请人】江阴市永红橡塑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胶塞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所述正电极辊和负电极辊用于容纳载有胶塞的传动带或振动筛面的上下侧,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辊附近设置有除尘辊,除尘辊的柔性外辊面与位于上方的电极辊棍面相贴合,除尘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位于上方的电极辊上方设置有吸尘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永红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