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防爆油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797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的一种便携式防爆油桶,包括油桶,所述油桶内部为储油腔体,储油腔体内部填充有防爆材料,所述油桶顶部开有进油口,进油口与储油腔体连通;所述油桶还包括防爆球固定器,所述防爆球固定器包括进油筒和转换盖,所述转换盖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进油口,所述进油筒设置于所述转换盖上,并延伸至所述储油腔体内,形成连通便携式防爆油桶内外的通道,所述防爆材料为非金属防爆球,其填充密度为40~60kg/m3,留空率为4%~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便携式油桶中存在的防爆填料逸出、改装难度大,以及防爆效果不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防爆油桶
技术介绍
便携式油桶就是一种为驾驶者解决路上紧急情况的汽车用品。便携式油桶可以帮助车主随时携带备用的汽油。便携式油桶的一般容量为20公升和10公升两种,有卧式和立式两种设计。因为便携式油桶内部储存着可燃性物质,使用便携式油桶同时也伴随着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危险性,油箱内挥发的汽油蒸汽遇到火花,静电或受到外界的冲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现有一种非金属防爆球填充物,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爆效果,通过在便携式油桶中填充非金属防爆球可在内腔中分隔出许多很小的隔室,通过这些隔室能够有效阻隔火焰的传播,具有较高的表面效能,从而具有良好的吸热性,可以迅速地将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吸收,使燃烧反应后的温度降低,反应气体的膨胀程度缩小,容器内的压力值增高不大,使燃烧速度达不到爆炸的极限速度,从而达到防爆的目的。非金属防爆球一般直径较小,可通过进油口直接灌装入现有的便携式油桶中,但装入非金属防爆球的便携式油桶在进行进油和出油的时候都极不方便,容易将非金属防爆球带出,非金属防爆球的位置不稳定,易随便携式油桶的振动而发生位移,造成顶部留空,影响防爆效果,现有一种油桶,如专利“201120439753.4”所示,通过设置隔离管防止防爆填料逸出,但该设置需要对油桶进行专门的改造,对已经存在的非防爆油桶的改装难度大,改装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便携式油桶中存在的防爆填料逸出、改装难度大,以及防爆效果不易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防爆油桶,方便加油和避免防爆填料逸出,安装方便,改装难度低。另一方面,本技术通过优化了非金属防爆球的填充密度,提高了该便携式防爆油桶的防爆能力。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便携式防爆油桶,包括油桶,所述油桶内部为储油腔体,储油腔体内部填充有防爆材料,所述油桶顶部开有进油口,进油口与储油腔体连通;所述油桶还包括防爆球固定器,所述防爆球固定器包括进油筒和转换盖,所述转换盖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进油口,所述进油筒设置于所述转换盖上,并延伸至所述储油腔体内,形成连通便携式防爆油桶内外的通道。进一步的,所述防爆材料为非金属防爆球。进一步的,所述非金属防爆球为薄壁骨架球形结构,包括赤道环、经度片、南极环、北极环、支撑片、第一加强片、第二加强片和第三加强片。进一步的,所述非金属防爆球在储油腔体中的填充密度为40?60kg/m3。进一步的,所述非金属防爆球在储油腔体中的留空率为4%?8%。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为凸起结构,转换盖为底部中空的盖状结构,所述转换盖的内壁与进油口的外围配合安装,进油筒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转换盖上,下端部延伸至所述储油腔体内。进一步的,所述油桶还包括油桶盖,所述油桶盖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转换盖上并可将所述进油筒封闭。进一步的,进油筒的底部设有端盖,顶部为开口,所述端盖上开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油桶盖的外形为规则的多边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油桶的顶部还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为三折边的梯形凸起结构。本技术在便携式油桶设置防爆球固定器,防爆球固定器安装于进油口和油桶盖之间,通过该防爆球固定器能够将油桶内的非金属防爆球与进油口隔离,防止非金属防爆球在进油或出油时从进油口逸出,同时该防爆球固定器为可拆卸的整体结构,方便便携式油桶进行非金属防爆球的填装,也可用于现有非防爆型油桶的防爆改造,只需将非金属防爆球填充入现有的油桶中,在进油口和油桶盖之间安装防爆球固定器即可完成改造,不需要对现有油桶本身做进一步地改装,安装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防爆油桶的正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防爆油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防爆球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非金属防爆球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油桶;11、储油腔体;2、把手;3、非金属防爆球;31、赤道环;32、经度片;33、支撑片;34、北极环;35、第一加强片;36、第二加强片;37、第三加强片;4、油桶盖;5、防爆球固定器;51、转换盖;52、进油筒;521、端盖;52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相关术语定义如下:“赤道”定义为:沿水平方向过球体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形成的圆。“经度”定义为:沿竖直方向过球体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形成的圆。“北极”定义为:球体顶部。“南极”定义为:球体底部。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术语、“经度”、“玮度”、“南极”、“北极”、“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便携式防爆油桶,包括油桶1,所述油桶I为长方体结构,其直角边均做圆角处理,避免产生划伤,所述油桶I内部为储油腔体11,储油腔体11内部填充有防爆材料,所述油桶I顶部开有进油口 6,进油口 6位于油桶顶部左端的位置,进油口 6与储油腔体11连通,所述油桶I还包括防爆球固定器5,所述防爆球固定器5包括进油筒52和转换盖51,所述转换盖51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进油口 6,所述进油筒52设置于所述转换盖51上,并延伸至所述储油腔体11内,形成连通便携式防爆油桶内外的通道,通过该防爆球固定器5能够将油桶I内的非金属防爆球3与进油口 6隔离,防止非金属防爆球3在进油或出油时从进油口 6逸出。油桶I的顶部还设置有把手2,所述把手2位于油桶I顶部的右端,与进油口 6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把手2为三折边的梯形凸起结构,把手2给油桶提供了一个提起的支撑位点,便于油桶的移动,此处的把手2并不限定于三折边的梯形凸起结构,也可为实现同种功能的其他结构。所述油桶I还包括油桶盖4,所述油桶盖4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转换盖51上并可将所述进油筒52封闭,油桶盖4的外形为规则的多边形结构,优选为正五边形,方便操作人员的抓握,进一步将油桶盖的侧边进行圆角处理,侧面增设防滑槽以增加摩擦力。参见图1和图3所示,进油口 6为薄壁型凸起结构,转换盖51为底部中空的盖状结构,所述转换盖51的内壁与进油口 6的外围相配合,进油筒52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转换盖51上,下端部延伸至所述储油腔体11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进油口 6为圆环凸起,所述进油筒52为圆筒形结构,转换盖为截面为凸字形的盖状结构,转换盖51上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防爆油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桶,所述油桶内部为储油腔体,储油腔体内部填充有防爆材料,所述油桶顶部开有进油口,进油口与储油腔体连通;所述油桶还包括防爆球固定器,所述防爆球固定器包括进油筒和转换盖,所述转换盖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进油口,所述进油筒设置于所述转换盖上,并延伸至所述储油腔体内,形成连通便携式防爆油桶内外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