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疏浚余水在线处理的船载一体化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448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疏浚余水在线处理的船载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旋流式沉砂池,下端设有集泥斗,集泥斗下方连有砂水分离器,旋流式沉砂池内设有弧形的导流板;至少一个机械混合池,内部设有搅拌器,侧壁设有连通旋流式沉砂池的孔;至少一个絮凝池,侧壁设有连通机械混合池的孔,内部设有微涡折板,微涡折板上设有垂直翼片;沉淀池,内部设有将沉淀池分隔成上、下区域的斜管组件,絮凝池侧壁设有连通沉淀池下区域的孔,位于沉淀池上方设有集水槽,设有连通沉淀池上区域的孔;机械混合池和絮凝池环绕旋流式沉砂池布置,沉淀池环绕机械混合池和絮凝池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疏浚过程中,对疏浚产生的含污染物的疏浚余水进行及时在线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利疏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疏浚余水在线处理的船载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对河床泥沙淤积严重的内源污染控制技术中,底泥疏浚技术使用率相对较高。虽然,国内外提出了以改善水环境为目标的环保疏浚技术并进行了实践,但在疏浚过程中产生大量疏浚余水,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氮、磷及有机物污染物等,高浓度的悬浮物的英文简称为SS,直接排放将对受纳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在满足环保疏浚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疏浚余水的达标排放。相关研究表明,余水中的COD、TP、TN和NH3-N浓度与SS浓度显著正相关。当SS浓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 二级标准时,COD、TP、TN和NH3-N也均可达到相应标准。因此,将SS作为余水的主要污染物和表征指标,通过控制SS含量即可效控制余水的出水水质。现有疏浚余水处理都需要通过堆场进行,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输泥管中投加絮凝剂,使其在输泥管中快速混合,然后在堆场中反应沉淀。虽然这种方式不需另建水处理设施,但其加药量大,同时水中药剂残留量较高,排放至受纳水体将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另一种则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通过絮凝沉淀池后去除悬浮物,该方式虽可大幅降低絮凝剂投加量,但需要在堆场修建水处理设施,基建投资大。显然,这两种方式均与高效、快速的疏浚施工要求不符,急需开发疏浚余水在线处理设备。同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砂砾粒径低于150 μπι时,污染物可在絮凝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大颗粒、易于沉淀的絮体,从而加快污染物的沉降速度,提高除污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实现了在在疏浚过程中,对疏浚产生的含污染物的疏浚余水进行及时在线处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疏浚余水在线处理的船载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旋流式沉砂池,下端设有集泥斗,所述集泥斗下方连有砂水分离器,所述旋流式沉砂池内设有弧形的导流板;至少一个机械混合池,内部设有搅拌器,侧壁设有连通所述旋流式沉砂池的孔;至少一个絮凝池,侧壁设有连通所述机械混合池的孔,内部设有微涡折板,所述微涡折板上设有垂直翼片;沉淀池,内部设有将沉淀池分隔成上、下区域的斜管组件,所述絮凝池侧壁设有连通沉淀池下区域的孔,位于沉淀池上方设有集水槽,设有连通沉淀池上区域的孔;所述机械混合池和絮凝池环绕旋流式沉砂池布置,所述沉淀池环绕机械混合池和絮凝池布置。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泥沙排出的排泥管,所述絮凝池、机械混合池、沉淀池底板均设有穿孔排泥管,所述穿孔排泥管与排泥管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沉淀池外壳上的加药溶解池,所述加药溶解池通过管线与水栗连通,水栗另一端与加药管连接,所述加药管出口端伸入机械混合池和絮凝池中。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沉淀池外壳上的回水集水池,所述回水集水池通过管线与水栗连通,水栗另一端与回流射水管连通,所述回流射水管一端伸入所述旋流式沉砂池内。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设有连通回水集水池的孔。进一步的,还包括振动筛,所述振动筛通过水栗将疏浚余水输入旋流式沉砂池中。进一步的,斜管组件中的斜管水平倾斜角度在45°至75°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斜管水平倾斜角度为60°。进一步的,设置在用于疏浚余水的船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疏浚余水在线处理的船载一体化处理设备,本技术在保证疏浚效率的前提下,能实现疏浚施工时同时抽吸泥浆,同时在线处理疏浚余水,同时排放的“三同时”效果,极大地改善了现有疏浚作业时的工艺缺陷;本技术采用导流板和回流射水管来代替传统螺旋搅拌装置,极大地改善了沉砂池中水流流态,有效提高了沉砂效果;本技术将砂水分离器和旋流式沉砂池合理地进行结合,能及时将沉砂送往砂水分离器,实现了连续排砂,大大减小了原始沉砂斗容积,较好地实现了本处理设备与疏浚船连续作业的匹配性。【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疏浚余水在线处理的船载一体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疏浚余水在线处理的船载一体化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旋流式沉砂池1,下端设有集泥斗11,所述集泥斗11下方连有砂水分离器12,所述旋流式沉砂池I内设有8个弧形的导流板13,所述砂水分离器12为螺旋式砂水分离器;三个机械混合池2,内部设有搅拌器21,侧壁设有连通所述旋流式沉砂池I的孔;三个絮凝池3,侧壁设有连通所述机械混合池2的孔,内部设有微涡折板31,所述微涡折板31上设有垂直翼片;沉淀池4,内部设有将沉淀池4分隔成上、下区域的斜管组件41,所述絮凝池3侧壁设有连通沉淀池4下区域的孔,位于沉淀池4上方设有集水槽5,设有连通沉淀池4上区域的孔51 ;所述机械混合池2和絮凝池3环绕旋流式沉砂池I布置,所述沉淀池4环绕机械混合池2和絮凝池3布置。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将泥沙排出的排泥管6,所述絮凝池3、机械混合池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疏浚余水在线处理的船载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式沉砂池,下端设有集泥斗,所述集泥斗下方连有砂水分离器,所述旋流式沉砂池内设有弧形的导流板;至少一个机械混合池,内部设有搅拌器,侧壁设有连通所述旋流式沉砂池的孔;至少一个絮凝池,侧壁设有连通所述机械混合池的孔,内部设有微涡折板,所述微涡折板上设有垂直翼片;沉淀池,内部设有将沉淀池分隔成上、下区域的斜管组件,所述絮凝池侧壁设有连通沉淀池下区域的孔,位于沉淀池上方设有集水槽,设有连通沉淀池上区域的孔;所述机械混合池和絮凝池环绕旋流式沉砂池布置,所述沉淀池环绕机械混合池和絮凝池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枭枭谭天彪周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