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启清专利>正文

瓶罐的瓶嘴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437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瓶罐的瓶嘴密封结构。其主要于瓶颈顶末端设有密封片,密封片与瓶颈的临界处设有呈V字形状的刻痕,刻痕末端以薄膜连接密封片及瓶颈,密封片的顶面沿着刻痕的边缘设有数个一体成型的连结体,连结体顶末端与瓶盖熔固结合为一体,于旋开瓶盖的同时,连结体随着瓶盖的旋转及上升而传递扭力及拉力于密封片的薄膜处,于薄膜处产生拉应力及剪应力产生破坏薄膜的合成应力,而可同步开启密封片。(*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瓶口的结构改良,尤指一种瓶罐的瓶嘴密封结构,其瓶罐的瓶口位置所设密封片可随着瓶盖的旋开而开启。瓶罐包装由于携带、储存上极为便利,实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使用商品之一,诸如各式饮料、食用油、酱油、工业用油等等的装填包装,然而上述的填装物在工厂装填后其瓶部位皆为密封包装,以确保填装物的保鲜期限在预设的日期内,避免填装物变质,在消费者购买后将瓶盖密封开启使用,如附图说明图17所示的纸制饮料包装瓶罐1,其顶端适当位置设一瓶嘴2,供消费者开启而倒出内装饮料,请参阅图18、19所示,瓶嘴2主要包含一瓶盖21、瓶颈22、密封片23及一拉环24等所组成,其中拉环24的底端根部与密封片23一体成型,密封片23封闭瓶颈22的瓶口25,密封片23与瓶颈22的内周缘的延伸环221一体成型,延伸环221及密封片23间的底面设有呈V形且形成环状的刻痕26,刻痕26随其角度延伸的顶端保留一适当厚度的薄膜261,由薄膜261连结密封片23及延伸环221而达到密封瓶口25的功效;欲开启瓶口25时,即可拉扯拉环24,使得拉应力集中于薄膜261位置产生拉伸破坏,令密封片23脱离延伸环221而开启瓶口25;然而此类型的拉环式结构在使用上确存着以下所述的弊端1、使用者必需旋开瓶盖21后,以手指拉扯拉环24,方能使密封片23脱离瓶口25而开启,使用上多了一道程序,较为费时。2、拉环24的环口孔径受限于瓶颈22内径的限制,因此环口孔径大小受限,然而消费者的手指围尺寸大小不一,手指围较小者可顺利容伸入拉环24内而拉扯拉环24。若手指围较大者,则无法容伸入拉环24内,甚至瓶口尺寸都无法供手指容伸入,即会造成密封片28开启的困难,消费者往往使用细棒物或其它工具穿入而勾拉拉环24,造成使用上的不便。3、一般消费者在拉扯拉环24时,经常使力过猛,其瞬间的拉力过大,在薄膜261未扯裂时拉环24即已被拉断破坏,因此造成密封片23无法开启的窘状,消费者必需使用一夹钳类的工具夹持拉环24而拉开,或者使用细棒物、尖状物或刀类工具刺戳密封片23,方能达到开启的目的,然而在刺戳刀道上若使力过小则无法开启,刺戳力道过大时,则极易造成细棒等插入而造成污染,甚至将饮料溅洒而出的情形。4、消费者拉扯拉环24在密封片23撕裂开启的瞬间瓶罐1极易造成抖动,亦会引起内装饮料溅洒出的情形。5、拉环24在拉扯后,拉环24及密封片23即脱离延伸环221而成独立的个体,由于拉环24体积小,很容易被无知的幼童误食,或在动物园中游客任意丢弃而误食,造成危及生命的遗憾。6、体积小的拉环24容易被忽略而任意丢径,不但制造垃圾,造成环境的负担,而且造成资源回收的死角,因此造成拉环24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技术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瓶罐的瓶嘴密封结构,其可随着瓶盖的旋开而同步脱离开启,且在脱离开启后仍由连结体与瓶盖连为一体而不脱离,可避免被误食和任意丢弃,同时可随着瓶盖资源回收,减低资源的浪费及提高回收率,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设于瓶罐顶端,包含瓶颈、瓶盖、密封片等构件,瓶颈底端的基座与瓶罐设为一体,外缘设有外螺纹;瓶盖螺固于瓶颈上;密封片设于瓶颈的瓶口处且与瓶颈一体成型,其与瓶颈相邻处设有断面呈V字型环状刻痕,使得密封片与瓶颈仅与一薄膜相连,密封片邻接薄膜环状边缘上成型连结体,连结体另端与瓶盖固结为一体。本技术连结体在薄膜环状边缘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柱状构造,或在薄膜环状边缘上围成一个中空管状构造,另端与瓶盖固结为一体。而本技术柱状连结体另端设有上窄下宽的钩体;而瓶盖中央设有阶级状容置孔,容置孔内部设有环状凸缘,环状凸缘与连结体的钩体外侧底端抵接,容置孔嵌设一扣结件,扣结件的颈部形成与钩体对应的锥形体,并与钩体内侧底端嵌合,而扣结件顶端的帽体压盖在钩体顶端,扣结件外缘与瓶盖容置孔间预留胶体容置空间,方便瓶盖、扣结件与连结体热熔固结为一体。本技术柱状连结体直接嵌入瓶盖顶端预留的槽孔内,并邻近瓶盖顶端,或较瓶盖顶端为低保留一胶体容置空间,方便瓶盖与连结体热熔固结为一体。本技术V字形环状刻痕也可设于近瓶口且低于密封片的瓶颈上,密封片与瓶颈仅以一薄膜相连邻接,薄膜环状边缘上成型一个以上凸起的连结体,而瓶盖对应连结体位置上预留槽孔;瓶盖螺固于瓶颈,凸起状的连结体嵌入瓶盖上的槽孔,方便瓶盖与连结体注胶固结为一体。本技术凸起连结体还可于瓶颈外围延伸形成一环状连结体;盖体分离为水平上皿盖与垂直瓶盖本体,瓶盖本体高度与瓶颈底部至环状连结体底缘距离相等,螺固瓶盖本体且盖上上皿盖后,两者间形成一环槽,方便上皿盖、瓶盖本体与环状连结体注胶固结为一体。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可使瓶盖通过连结体与密封片连结为一体,于使用时,旋松瓶盖而同步开启密封片,其使用时具有下列的功效1、在旋开瓶盖的同时可同步将密封片与瓶颈的薄膜撕裂而开启,对消费者而言省略拉扯拉环的步骤,使用上较为方便。2、瓶盖旋开时,连动连结体对密封片产生扭力及拉力,对薄膜产生拉应力及剪应力的双重应力的合成作用效果,对薄膜的撕裂效果更佳。3、于旋松瓶盖时,同步开启密封片,开启密封片的旋力完全于瓶盖的旋松时产生,使得密封片的开启较为平稳,不会有习用拉环拉开后产生抖动溅洒饮料的情形。密封片开启脱离瓶颈后,随连结体与瓶盖连为一体,不会因体积小而被忽略任意抛弃,并可随着瓶盖一起回收再利用,减少环保的负担。密封片的开启不会因手指大小而受限制,因连结体不会被拉扯断裂,改进习用拉环的缺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是本技术的连结体与密封片及瓶盖连结一体的立体剖视图;图2A是本技术的连结体与密封片及瓶盖连结一体的组合剖视图;图2B是本技术的连结合体与密封片及瓶盖连结一体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连结体设为中空管状的连结管体立体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连结体与扣结件嵌合组固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连结体与扣结件嵌合组固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连结体与扣结件嵌合组固熔接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连结体与瓶盖熔接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瓶盖的立体外观图;图9是瓶盖注入热熔胶熔合连结体及瓶盖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瓶盖的立体外观图;图11是扣结件与连结体嵌合的另一实施例图;图12是扣结件与连结体与热熔胶熔合的实施例图;图13是本技术密封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图;图14是图13的组合剖视图;图15是本技术瓶盖及连结体熔结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组合剖视图;图17是习用瓶罐的立体外观图;图18是习用瓶嘴的立体图;图19是习用瓶嘴的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2A、2B所示,本技术主要设于瓶罐1的顶端位置,包含瓶顶31、瓶盖32等构件。瓶颈31底端的基座311与瓶罐1设固(或者一体成型),瓶颈31外缘设有外螺纹。瓶盖32被螺固在前述的瓶颈31上,瓶盖32内设有一防漏环39,防漏39末端延伸入瓶口33的适当深度,得以封住瓶口33,防止密封片34开启后造成泄漏,密封片34设于瓶颈31的瓶口33处且与瓶颈31一体成型,其与瓶颈31相邻处设有断面呈现出V字型环状刻痕35,使得密封片34与瓶颈31仅以一薄膜36相连,密封片34邻接薄膜36环状边缘上成型连结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罐的瓶嘴密封结构,设于瓶罐顶端,包含:瓶颈、瓶盖及密封片等构件,瓶颈底端的基座与瓶罐设为一体,外缘设有外螺纹;瓶盖螺固于瓶颈上;密封片设于瓶颈的瓶口处且与瓶颈一体成型,其与瓶颈相邻处设有断面呈V字形环状刻痕,使得密封片与瓶颈仅以一薄膜相连,其特征在于:密封片邻接薄膜环状边缘上成型连结体,连结体另端与瓶盖固结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清
申请(专利权)人:陈启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