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繁殖器及微生物繁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2697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微生物繁殖器,包括壳体、微生物繁殖管,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壳体内的底部,微生物繁殖管设置在隔板上方,且微生物繁殖管的内部与隔板相通,微生物繁殖管内设置纤维丝,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壳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微生物繁殖系统,包括两个或以上的微生物繁殖器,微生物繁殖器之间依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板能够将微生物死尸及杂质、淤泥阻隔在其下面,实现初步的过滤,微生物的死尸不会随着污水的过滤过程而流动;微生物繁殖管与隔板相通,当微生物死亡后,尸体能够通过微生物繁殖管进入下一个微生物繁殖器而阻挡在隔板下,微生物的死尸不会随着污水的过滤过程而流动;纤维丝提高了微生物着床面积,进而提高了微生物的繁殖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一种微生物繁殖器及微生物繁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高速发展,直排放的大量污水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畜禽养殖的污水排放的COD可达12000-15000,B0D1000-8000。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投资大,流程长,能耗高,运行成本高,而且还难以达到理想处理效果,给企业的节能减排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对环境的影响极大。养殖废水的特点是C0D、B0D极高,但适合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因此只要找到适合不同水质要求的微生物,发挥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有机质的特点,则可以很好的达到降解污水中的COD、BOD的浓度。在养殖污水处理技术中,微生物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由于水体的流动,会将菌体尸体及杂质带走,造成沉淀效果不理想,给后期沉淀及过滤压力增大,从而缩短过滤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大絮凝沉淀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微生物繁殖装置,将初级过滤与菌体繁殖床有机结合,从而大幅提高养殖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行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微生物繁殖装置,包括壳体、微生物繁殖管,壳体上设置进污口、排淤口,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壳体内底部,微生物繁殖管设置在隔板上方,且所述微生物繁殖管的内部与所述隔板相通。微生物繁殖管内的微生物死亡后通过微生物繁殖管与隔板的接口进入隔板的下方,使隔板能够将微生物死尸及杂质、淤泥阻隔在其下面,实现初步的过滤。微生物能够集中在微生物繁殖管内部,当微生物死亡后,尸体能够通过微生物繁殖管进入隔板,微生物的死尸不会随着污水的过滤过程而流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微生物繁殖管内设置纤维丝,微生物繁殖管内的纤维丝提高了微生物隔着床面积,进而提高了微生物的繁殖数量。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保温层使微生物繁殖过程的温度相对恒定,保证微生物处于适宜的繁殖温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污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且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排淤口包括排淤口一、排淤口二,所述排淤口一位于在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排淤口二位于所述隔板下方,且排淤口二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进污口的水平位置。污水通过底部进入,保证隔板能够进行初步过滤,且这些沉淀物质,包括微生物的死尸能够通过排淤口二排出。污水从隔板的底部进入,直接将淤泥过滤,不再进入微生物的分解区域。排淤口一用于将微生物繁殖器内的过量的污水排放回原废水池。通过隔板及微生物繁殖管的阻隔作用,尽可能地将污泥及微生物死尸通过排淤口二及时排放回原废水池,从而大大减轻后续设施,特别是过滤箱的工作压力,从而提升过滤箱的过滤效率及使用寿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溢流口,溢流口设置在壳体的上方,溢流口用于与另一个微生物繁殖器连接,形成多个持续发挥微生物作用的微生物繁殖系统。过滤后的污水进入隔板上方,微生物繁殖管内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分解,分解后的污水通过溢流口进入下一个微生物繁殖器,从而形成可持续发挥微生物作用的微生物繁殖系统。溢流口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污水溢流到下一个微生物繁殖器,或当污水处理到一定的程度后通过溢流口进入下一道处理程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阀,控制阀分别设置在所述排淤口一、排淤口二上。通过两个控制阀来控制排淤口一、排淤口二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对沉淀物质及微生物死尸及时排放到原水池,从而大大减轻后续设施特别是过滤箱的工作压力,从而提升过滤箱的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微生物繁殖系统,包括两个或以上的所述微生物繁殖器,微生物繁殖器之间依次连接,首端微生物繁殖器的进污口用于连接废水池,前一个微生物繁殖器的溢流口连接后一个微生物繁殖器的进污口,末端的微生物繁殖器的溢流口用于连接其他设备。通过多个微生物繁殖器连接形成的系统,保证具备足够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分解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隔板能够将微生物死尸及杂质、淤泥阻隔在其下面,实现初步的过滤,微生物的死尸不会随着污水的过滤过程而流动;2)微生物繁殖管与隔板相通,当微生物死亡后,尸体能够通过微生物繁殖管进入隔板,微生物的死尸不会随着污水的过滤过程而流动;3)微生物繁殖管内的纤维丝提高了微生物隔着床面积,进而提高了微生物的繁殖数量;4)保温层使微生物繁殖过程的温度相对恒定,保证微生物处于适宜的繁殖温度。5)多个微生物繁殖器的串连使用形成微生物繁殖系统,可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微生物繁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繁殖器,包括壳体1、微生物繁殖管5、隔板6。壳体I上设置进污口 2、排淤口一 3.1、排淤口二 3.2,隔板6设置在壳体I的内底部,微生物繁殖管5设置在隔板6上方,且微生物繁殖管5的内部与隔板6相通。微生物繁殖管5内设置纤维丝8。微生物繁殖管5内的密度纤维丝8提高了微生物隔着床面积,进而提高了微生物的繁殖数量。为了保证微生物处于适宜的繁殖温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保温层7,保温层7设置在壳体I上。为了控制沉淀物质和污水的有效排放,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污口 2设置在壳体I的下部,且位于隔板5的下方,排淤口一 3.1位于在隔板6的上方,排淤口二 3.2位于隔板5的下方,且排淤口二 3.2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污口 2的水平位置。在排淤口一 3.1、排淤口二 3.2上分别设置控制阀9、控制阀10。在壳体I的上方设置溢流口 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微生物繁殖系统,包括三个上述的微生物繁殖器,微生物繁殖器之间依次连接,第一个微生物繁殖器的进污口用于连接废水池,第一个微生物繁殖器的溢流口连接第二个微生物繁殖器的进污口,第二个微生物繁殖器的溢流口连接第三个微生物繁殖器的进污口,第三个微生物繁殖器的溢流口用于连接其他设备,通过三个微生物繁殖器的连接形成可持续发挥微生物作用的系统,提高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能力。该微生物繁殖系统中微生物繁殖器的数量不仅限于三个,根据污水中的COD、BOD的浓度,可以对其数量进行增减。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养殖污水通过进污口进入微生物繁殖器内部。此时,排淤口一、二上的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养殖污水中的淤泥、固体物质在微生物繁殖器的底部沉淀。富含C0D、B0D的养殖污水透过隔板进入微生物繁殖管,微生物繁殖管中大量的微生物对养殖污水进行分解,降解液体中的COD、BOD物质。如果微生物死亡,其尸体将通过微生物繁殖管和隔板之间的连接口进入微生物繁殖器的底部,与其他固体物质一起沉淀。开启排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生物繁殖器及微生物繁殖系统

【技术保护点】
微生物繁殖器,包括壳体、微生物繁殖管,所述壳体上设置进污口、排淤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底部,所述微生物繁殖管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方,且所述微生物繁殖管的内部与所述隔板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敏杜德利王坤山赵墨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水之蓝环保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