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图标管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1915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2 14: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程序图标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操作数据;所述操作数据包括,触发应用程序的次数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对所述操作数据进行聚类计算,得到应用程序的活跃度;根据各个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对所述应用程序的图标在系统桌面上的显示位置进行排序,并按照所述排序的结果,显示应用程序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软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程序图标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智能终端的发展极为迅速,普及率持续上升。在这一背景之下,出现了海量的第三方厂商提供的应用程序(Applicat1n,简称APP)。现阶段智能终端可以搭载的APP非常多样化,智能终端的包括通信、社交、游戏、摄影、影视等功能都可以利用APP实现。即是说,往往每个智能终端上,都会搭载很多APP。智能终端上,几乎所有的APP都会排布在分页显示的系统桌面上。并且按照目前智能终端常用的系统设计,每个APP都会固定的显示在系统桌面的特定位置上,后续新增的APP则自动的显示在桌面的空白位置。根据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会让智能终端上搭载大量的APP,有时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APP。那么按照现有的系统设计,要让用户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APP中找到一个特定的APP,就会非常不便。现有技术当中,如果用户希望APP的排列和显示能够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一般只能够手动对APP进行排序。可见现阶段缺乏能够使APP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自动排列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图标管理方法及系统,以实现使APP图标自动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排序显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程序图标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操作数据;所述操作数据包括,触发应用程序的次数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对所述操作数据进行聚类计算,得到应用程序的活跃度;根据各个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对所述应用程序的图标在系统桌面上的显示位置进行排序,并按照所述排序的结果,显示应用程序图标。所述对所述操作数据进行聚类计算,得到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具体为:对所述触发特定应用程序的次数,和该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进行加权计算,得到该应用程序的综合活跃度。所述对所述操作数据进行聚类计算,得到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具体为:将触发应用程序的次数作为应用程序的第一活跃度;将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作为应用程序的第二活跃度。所述根据各个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对所述应用程序的图标在系统桌面上的显示位置进行排序具体为:在所述系统桌面上划分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将第一活跃度最高的若干应用程度排列在所述第一区域;将第二活跃度最高的若干应用程序排列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根据各个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对所述应用程序的图标在系统桌面上的显示位置进行排序还包括:在所述系统桌面上划分出第三区域,将活跃度最低的若干应用程序排列在所述第三区域。所述操作数据具为:预设时间范围内的操作数据。—种应用程序图标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操作数据;所述操作数据包括,触发应用程序的次数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活跃度模块,用于对所述操作数据进行聚类计算,得到应用程序的活跃度;排序模块,用于根据各个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对所述应用程序的图标在系统桌面上的显示位置进行排序,并按照所述排序的结果,显示应用程序图标。所述活跃度模块包括:加权单元,用于对所述触发特定应用程序的次数,和该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进行加权计算,得到该应用程序的综合活跃度;触发次数单元,用于将触发应用程序的次数作为应用程序的第一活跃度;运行时长单元,用于将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作为应用程序的第二活跃度。所述排序模块包括:划分单元,用于在所述系统桌面上划分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排列单元,用于将第一活跃度最高的若干应用程度排列在所述第一区域;将第二活跃度最高的若干应用程序排列在所述第二区域;显示单元,用于按照所述排序的结果,显示应用程序图标。所述操作数据具为:预设时间范围内的操作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方法和系统,达到了如下效果:通过采集用户的操作数据,并根据所述操作数据统计应用程序的活跃度,进而根据活跃度将应用程序的图片进行自动排列,使得应用程序的排列方式能够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尽可能的避免了用户反复的在智能终端上翻阅查找常用的应用程序图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参见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述方法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将通过采集代表用户习惯的操作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以实现使APP图标自动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排序显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采集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操作数据。所述操作数据代表用户对应用程序使用的需求程度,体现用户习惯。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不同,所述操作数据的具体内容也不相同。所述操作数据可以包括,触发应用程序的次数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对于类似微信、微博等应用程序,用户往往会经常查看,导致触发次数较高,但实际运行的时间未必很长。相反,对于视频类或者游戏类的应用程序,用户在一次触发之后即可能长时间的使用,所以这类应用程序实际运行的时间很长,但触发次数并不多。可见要统计用户对应用程序使用的需求程度,单一的计算触发次数或者运行时间,都是不准确的,需要综合的进行衡量。并且,为了保证所述操作数据具有良好的时效性,本实施例中将取预设时间范围内的操作数据。例如,可设置该时间范围是一周。即采集一周之内发生的操作数据,以统计用户近期对应用程序使用的需求程度和习惯。步骤102、对所述操作数据进行聚类计算,得到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对于上述的,触发应用程序的次数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两类操作数据,可以整体进行统计计算,也可以分别进行计算。所述整体进行统计计算可以是,对所述触发特定应用程序的次数,和该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进行加权计算,得到该应用程序的综合活跃度。所述分别进行统计计算可以是,将触发应用程序的次数作为应用程序的第一活跃度;将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作为应用程序的第二活跃度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操作数据;所述操作数据包括,触发应用程序的次数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时长;对所述操作数据进行聚类计算,得到应用程序的活跃度;根据各个应用程序的活跃度,对所述应用程序的图标在系统桌面上的显示位置进行排序,并按照所述排序的结果,显示应用程序图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