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潇健专利>正文

一种可再用饮料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81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日用品,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廉、可拆成杯子与漏斗的可再用饮料瓶。一种可再用饮料瓶,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体包括上瓶体(1)和下瓶体(2),上瓶体(1)位于下瓶体(2)的正上方,上瓶体(1)和下瓶体(2)之间通过相互配套的螺纹(3)或磨沙口等密封设置活动连接,密封设置的外部设置有一弹性密封圈(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多用,适用于汽水、矿泉水、可乐、酒水等各种饮料包装瓶。(*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日用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再用饮料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饮料瓶均为瓶身一体式,往往在使用完瓶内的饮料后,饮料瓶就很难再派上用场了。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废品,污染了环境,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廉、可拆成杯子与漏斗的可再用饮料瓶。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可再用饮料瓶,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体包括上瓶体和下瓶体,上瓶体位于下瓶体的正上方,上瓶体和下瓶体之间通过相互配套的螺纹或磨沙口等密封设置活动连接,密封设置的外部设置有一弹性密封圈。所述上瓶体和下瓶体可以由玻璃、树脂或塑料制成。所述弹性密封圈可以由橡胶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当饮料用完时,可将本技术的上、下瓶体拆开,分别当成漏斗与杯子使用;(2)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瓶体,2下瓶体,3螺纹,4弹性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可再用饮料瓶由瓶盖、上瓶体1、下瓶体2与弹性密封圈4等组成。本技术可再用饮料瓶的组成部分由以下方式构成本技术可再用饮料瓶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体包括上瓶体1和下瓶体2,上瓶体1位于下瓶体2的正上方,上瓶体1和下瓶体2之间通过密封设置相连接,密封设置可以为设置在上瓶体1和下瓶体2上相互配套的螺纹3或磨沙口,且上瓶体1与下瓶体2之间能够自由拆卸,即上瓶体1与下瓶体2之间为活动连接。密封设置的外部设置有一弹性密封圈4。所述上瓶体1和下瓶体2可以由玻璃、树脂或塑料制成。所述弹性密封圈4可以由橡胶制成。弹性密封圈4可以为透明体,也可以为非透明体。在图中,上瓶体1、下瓶体2与瓶盖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状。本技术可再用饮料瓶的使用方法当饮料瓶内的饮料用完以后,先将弹性密封圈1从瓶体的密封设置处移开,再通过螺纹3或磨沙口等密封设置将上瓶体1与下瓶体2拆开。这样,上瓶体1可用作漏斗,下瓶体2可用作水杯、酒杯、茶杯、等杯子或牙缸、烟灰缸等。权利要求1.一种可再用饮料瓶,包括瓶体和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包括上瓶体(1)和下瓶体(2),上瓶体(1)位于下瓶体(2)的正上方,上瓶体(1)和下瓶体(2)之间通过相互配套的螺纹(3)或磨沙口密封设置活动连接,密封设置的外部设置有一弹性密封圈(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用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瓶体(1)和下瓶体(2)由玻璃、树脂或塑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再用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圈(4)由橡胶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日用品,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廉、可拆成杯子与漏斗的可再用饮料瓶。一种可再用饮料瓶,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体包括上瓶体(1)和下瓶体(2),上瓶体(1)位于下瓶体(2)的正上方,上瓶体(1)和下瓶体(2)之间通过相互配套的螺纹(3)或磨沙口等密封设置活动连接,密封设置的外部设置有一弹性密封圈(4)。本技术简单多用,适用于汽水、矿泉水、可乐、酒水等各种饮料包装瓶。文档编号B65D81/36GK2747179SQ20042005203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日专利技术者殷潇健 申请人:殷潇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用饮料瓶,包括瓶体和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包括上瓶体(1)和下瓶体(2),上瓶体(1)位于下瓶体(2)的正上方,上瓶体(1)和下瓶体(2)之间通过相互配套的螺纹(3)或磨沙口密封设置活动连接,密封设置的外部设置有一弹性密封圈(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潇健
申请(专利权)人:殷潇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