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筋膜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383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30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深筋膜缝合器,包括定位器和缝线导引针,定位器包括细长本体,本体上设有第一引针孔和第二引针孔,定位器还包括一对翼片和用于调节翼片的导引芯,一对翼片的一端与本体铰接,另一端分别设有通孔,导引芯沿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本体内,导引芯的一端露出于本体外,一对翼片可通过导引芯的另一端传动在一打开和一闭合状态之前活动,在打开状态下,一对翼片上的通孔分别位于第一引针孔和第二引针孔的延长线上,第一引针孔以及第二引针孔与本体的轴线所成夹角角度在15-19度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深筋膜缝合器通过合理设置引针孔的角度使得缝线导引针的入刺角度不会过大或过小,可以确保缝线对腹壁的缝合完整可靠及缝合过程安全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缝合筋膜组织的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深筋膜缝合器
技术介绍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痛苦小的优点,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该手术的治疗。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需要先设置3?5个大小直径为5?1mm贯穿腹壁组织的穿刺通道,使得手术器械能够从这些穿刺通道进入腹腔或者胸腔实施手术。手术结束在去除手术器械后,需要将这些穿刺通道进行缝合,以便伤口顺利愈合。深筋膜缝合器是在腹腔镜手术中用于缝合穿刺通道的医疗设备,现有深筋膜缝合器包括定位器和缝线导引针,通过定位器上的引针孔为缝线导引针导向进行穿刺缝合动作,引针孔与定位器的轴线所成夹角即等于缝线导引针的入刺角度β。参见图1,入刺角度β过小,缝线3在腹壁组织200上的缝合区5过薄,缝合强度不足,缝线3容易将腹壁组织200拽破,参见图2,入刺角度β过大,缝线3在腹壁组织200上的缝合区5过宽,缝线3贯穿大量的腹壁组织200,同样不利于缝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筋膜缝合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筋膜缝合器,包括定位器和缝线导引针,所述定位器包括细长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引针孔和第二引针孔,所述定位器还包括一对翼片和用于调节所述翼片的导引芯。所述一对翼片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铰接,另一端分别设有通孔。所述导引芯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导引芯的一端露出于所述本体外,所述一对翼片可通过导引芯的另一端传动在一打开和一闭合状态之前活动,在打开状态下,所述一对翼片上的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引针孔和所述第二引针孔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引针孔以及所述第二引针孔与所述本体的轴线所成夹角角度在15-19度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针孔以及第二引针孔与所述本体轴线所成夹角角度均为17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针孔以及第二引针孔的入口处为孔径逐渐缩小的漏斗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缝线导引针包括针体以及固定于所述针体一端的手柄,所述针体未与所述手柄连接的一端具有针尖。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缝线导引针的针尖角度为17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上设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表面沿所述第一引针孔和所述第二引针孔的走向设有两条卡槽,所述两条卡槽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引针孔和所述第二引针孔相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对翼片的通孔中填充有弹性垫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引芯露出于所述本体外的一端端部固设有指圈拉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刻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深筋膜缝合器通过合理设置引针孔的角度使得缝线导引针的入刺角度不会过大或过小,缝线在腹壁上的缝合区大小适中,可以确保缝线对腹壁的缝合完整可靠及缝合过程安全可控。【附图说明】图1是入刺角度过小时的缝合状态示意图;图2是入刺角度过大时的缝合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翼片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翼片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体的立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步骤二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步骤三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步骤五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步骤八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步骤九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由近端到远端的方向为轴向;靠近所述深筋膜缝合器100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远离所述深筋膜缝合器100轴线的一侧为外侧,由内侧到外侧的方向为径向。参见图3至7,一种深筋膜缝合器100,包括定位器I以及与所述定位器I配合使用的缝线导引针2,所述定位器I包括细长中空的本体11,所述本体11上设有第一引针孔111和第二引针孔112,所述定位器I还包括一对位于所述本体11远端的翼片12和用于调节所述翼片12状态的导引芯13。所述第一引针孔111和第二引针孔112关于所述本体11的轴线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引针孔111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1近端的第一入口 1111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11远端的第一出口 1112,所述第二引针孔112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1近端的第二入口 1121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11远端的第二出口 1122,进行缝合作业时,缝线导引针2带着缝线从出口进入并从对应出口出去。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本体11表面沿所述第一引针孔111和所述第二引针孔112的走向设有两条卡槽113,所述两条卡槽113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引针孔111和所述第二引针孔112相连通,缝线可以通过卡槽113从第一引针孔111和第二引针孔112分离出来。所述本体11的近端端面114为圆盘状,所述第一入口 1111和所述第二入口 1121均设置在所述近端端面114上。所述第一引针孔111以及所述第二引针孔112与所述本体11的轴线所成夹角α的角度均为17度,缝线导引针2的入刺角度与上述角度一致,也为17度,缝线在腹壁上的缝合区大小最佳。当然,所述第一引针孔111以及所述第二引针孔112与所述本体11的轴线所成夹角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夹角角度范围在15-19度之间,均能保证缝线在腹壁组织200上的缝合区大小适中。所述本体11的远端设有一对夹片115,一对所述翼片12的近端夹持在所述夹片115之间。所述一对翼片12的近端与所述本体11铰接,远端分别设有通孔121,通孔121中填充有弹性垫层122,该弹性垫层122为硅胶所制成,用于将穿过通孔121的缝线3夹紧,使得缝线导引针2抽出后缝线留在原位。所述导引芯13沿所述本体11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本体11内,所述导引芯13可在所述本体11内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一对翼片12可通过导引芯13的远端传动在一打开和一闭合状态之前活动。为了使导引芯13的操作更加方便,所述导引芯13的近端端部设有指圈拉环14,医生将手指插入指圈拉环14近端的环状拉手中,拉动引导芯13沿本体11轴线往复运动,进而实现翼片12开合状态的控制。在打开状态下,一对翼片12基本与本体11的轴线垂直,并分别位于本体11的两侦1|,在闭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筋膜缝合器,包括定位器和缝线导引针,所述定位器包括细长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引针孔和第二引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还包括一对翼片和用于调节所述翼片的导引芯;所述一对翼片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铰接,另一端分别设有通孔;所述导引芯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导引芯的一端露出于所述本体外,所述一对翼片可通过导引芯的另一端传动在一打开和一闭合状态之前活动,在打开状态下,所述一对翼片上的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引针孔和所述第二引针孔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引针孔以及所述第二引针孔与所述本体的轴线所成夹角角度在15‑19度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健瑞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