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0336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8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锥栗菌根菌子实体,采集菌盖与菌柄交汇处的菌肉组织块;(2)将菌肉组织块置于平板培养基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肉组织萌发出菌丝后,将菌丝转接,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获得纯菌丝;(3)挑取所述纯化菌丝,接种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菌液;(4)将菌液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获得锥栗菌根菌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利用发明专利技术培养得到的锥栗菌根菌回接锥栗幼苗时侵染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菌根菌人工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锥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fungi,ECMF)是由植物营养根系与土壤真菌共生形 成的,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扩大宿主植物根系的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产 生多种有机酸、酶、抗生素等物质,加速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和氮、磷、钾、钙、镁等的无机物循 环,改善植土壤营养状况,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同时对根部土传病害有拮抗作用,能增强植 物的抗逆性。外生菌根真菌影响宿主植物根际的微生物组成和数量,在建设苗圃、引进树种 中应用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提高成活率,外生菌根真菌在干旱地及撂荒地等气候条件恶劣的 地区造林作用更加明显。外生菌根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根系后,一方面形成哈蒂氏网和菌套, 另一方面菌丝向外延伸形成致密的菌丝网,甚至形成菌索。由于多数外生菌根真菌对寄主 不具有严格的专一性,外延菌丝伸展过程中接触到其它可与其共生的寄主植物的根系后也 可再度侵染,形成根间的菌丝桥。菌丝桥的建立使不同植株之间形成了源库关系,使植物 间可传递N、P、K和水分等物质,从而使受体植物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锥栗根系与外生菌根菌存在共生关系。在锥栗栗园林下,可以看到不同形状和颜 色的锥栗菌根菌的子实体,如马勃、饿膏菌、牛肝菌、红菇和鸡枞菌等。 外生菌根真菌对锥栗的正常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锥栗根系对土壤中 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锥栗多生长在山区,在土壤贫瘩的锥栗园,土壤养分含量低,施肥 困难。因此,山区的锥栗常因着生位置、株龄不同表现出植株营养状况和生长势很大差别。 在锥栗常规嫁接育苗中,由于苗床或培养基中缺乏能与锥栗根系共生的菌根菌,所以,移栽 到大田的常规嫁接苗,成活率低,生长发育迟缓。然而,锥栗根系与外生菌根菌的共生关系 十分复杂,许多菌根真菌的分离培养比较困难,锥栗菌根化研究还未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锥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培养得到与锥栗根系有良好共生 关系的锥栗菌根菌。 本专利技术所述锥栗又名珍珠栗,拉丁名为Castaneahenryi(Skam)Rehd.etWils., 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木本粮食植物之一。其果实可制成栗粉或罐头;木材坚 实,可供枕木、建筑等用;壳斗木材和树皮含大量鞣质,可提制栲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本专利技术所述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简称锥栗菌根菌)为与锥栗根系具有优势共生 关系的外生菌根菌。具体包括与锥栗根系共生的马勃、饿膏菌、牛肝菌、红菇、鸡枞菌等;优 选为与锥栗根系共生的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citrinumPers.)或正红燕(Russula vinosaLindblad1901)〇 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锥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组织分离:采集野生锥栗菌根菌的子实体;从所述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交汇 处,取菌肉组织块; (2)菌丝培养与提纯:将所述菌肉组织块接种在改良MMN平板培养基上,置于 25~28°C下培养至菌肉组织块萌发出菌丝,将所述菌丝转接至新的改良MMN平板培养基 上,在25~28°C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平板,获得纯化菌丝; (3)液体发酵培养:挑取所述纯化菌丝,接种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中,在25~ 28°C下振荡培养10~15天,获得菌液; (4)菌种扩大培养:将所述菌液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在25~28°C下培养至菌丝 长满培养容器,收集所述菌丝,即得。 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采集锥栗菌根菌子实体时,采集中等成熟的子实体并连同子 实体附近土壤及锥栗根系一起采集。 本专利技术步骤⑵所述改良MMN平板培养基的pH值为5-6,包括以下成分: CaCl2O. 04 ~0? 06g,MgSO4O. 12 ~0? 16g,NaCl0? 02 ~0? 03g,浓度为 1 % 的FeCl3L0 ~ I. 5ml,KH2PO4O. 4 ~0? 6g,VitamibB180 ~120yg,KNO3O. 20 ~0? 30g,12Be'的麦芽汁 80~120ml,甘露醇15~20g,柠檬酸0? 15~0.25g,琼脂15~20g,蒸馏水900ml。其中, 各成分的用量可以按照相同的比例扩大或缩小。 所述MMN平板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具体为:①配制0?08 ~0?12mg/mlVitamibB1,过滤灭菌; ②将琼脂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之后加入其余原料,用Imol/LNaoH或lmol/L HCl调节pH值为5~6左右,在121°C下灭菌20min,灭菌后放到无菌操作台,冷却到45~ 55 °C左右,得混合液备用; ③在所述混合液中加入I. Oml步骤①所得过滤灭菌的VitamibBl; ④将步骤③所得液体趁热分装到培养皿中,冷凝,即可。 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3)中,每100mL液体改良MMN培养基中接种4~6个由所述纯 化菌丝组成的菌饼,每个菌饼直径3~7mm。 所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的pH值为5-6,包括以下成分=CaCl2O. 04~0.06g, MgSO4O. 12 ~0? 16g,NaCl0? 02 ~0? 03g,浓度为 1 % 的FeCl3L0 ~I. 5ml,KH2PO4O. 4 ~ 0? 6g,VitamibB180 ~120yg,KNO3O. 20 ~0? 30g,12Be' 的麦芽汁 80 ~120ml,甘露醇 15~20g,柠檬酸0. 15~0. 25g,蒸馏水900ml。其中,各成分的用量可以按照相同的比例 扩大或缩小。所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按照本领域液体培养基的常规配制方法配制。 步骤(3)所述振荡培养的转速优选为50~150r/min,进一步优选为100r/min。 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⑷中,菌液以40~50ml/100g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 所述扩大培养料中包含草炭土、玉米粉和珍珠岩。具体的,三者的质量比为草炭 土:玉米粉:珍珠岩=6~8 :1~2 :1~2,优选为7:1. 5:1. 5。 本专利技术同时保护所述方法栽培得到的锥栗菌根菌。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保护所述锥栗菌根菌在锥栗栽培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 骤:在锥栗幼苗长出一对真叶时,以8~12g/株的接菌量将所述锥栗菌根菌接种于锥栗幼 苗根部。所述接种量优选为IOg/株。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将所述菌根菌回接锥栗幼苗 后,菌根侵染率高,幼苗的苗高高、地径大,同时高径比较小,有助于培育壮苗。本专利技术所得 的锥栗菌根菌可增强锥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扩大吸收面积,还可分解土壤中难以分 解的养分,土壤干旱时,增强抗旱力,同时分泌激素和有机酸,提高根系的生理活性,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得锥栗菌根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得锥栗菌根菌在体式显微镜下的形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所述锥栗菌根菌为与锥栗根系共生的橙黄硬皮马勃。 实施例1 一种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野生菌根菌子实体的采集与组织分离: 在30龄的锥栗园林下,采集新鲜、健壮、中等成熟的野生菌根菌子实体及附带土 壤及和锥栗根系,除去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组织分离:采集野生的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子实体;从所述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交汇处,取菌肉组织块;(2)菌丝培养与提纯:将所述菌肉组织块接种在改良MMN平板培养基上,置于25~28℃下培养至菌肉组织块萌发出菌丝,将所述菌丝转接至新的改良MMN平板培养基上,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平板,获得纯化菌丝;(3)液体发酵培养:挑取所述纯化菌丝,接种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中,在25~28℃下振荡培养10~15天,获得菌液;(4)菌种扩大培养:将所述菌液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收集所述菌丝,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德义刘冬明邹锋朱周俊张旭辉谭露曼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