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显章专利>正文

封装容器内藏输出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0128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封装容器内藏输出管装置是在封装容器起开部位内壁内藏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是由一个与能够阻挡被封装物在封装容器被起开时从起开口流出的阻挡层是可以多种型式孔径连接的内藏输出管和阻挡层本身与及设在阻挡上的单向进气口及其盖和设在内藏输出管上的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连接的特有形状部分或构件构成。它有明显的独立性,阻挡层的边缘部分能与封装容器起开部位内壁相应的部分连接或紧密配合。是适用于任何饮料封装容器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涉及的封装容器内藏输出管装置是包括一个类型的装置。这种类型的装置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饮用封装容器饮料新方法而在封装容器内设置的内藏输出机构。众所周知,现有的饮料、酒类、液态药物等的封装容器被起开后所具有的输出办法不外呼是靠被封装物的流动性这一输出型式从起开口直接输出和靠抽取力输出型式由另外备有的输出管来实现。运用时,消费者往往需用器官直接对封装容器起开口,这在現代的公众場合,看起来就很难堪。一不小心,或者是掌握能力差的消费者在使用时,被封装物会轻易从起开口流出来。封装容器起开部位和另外备有的输出管往往暴露在外,外界污染实在难免,尤其它们通过用手的传递,更是令人生畏的病源因素。使用另外备有的输出管,不但手续繁琐,而且,万一成套性出了问题,没有了另外备有的输出管,使用起来就更不方便。现有的方法存在着不文明、不安全、不卫生、不方便的缺点,以上缺点许多专利技术曾做过努力企图克服之。如美国的US4350260专利,但只解决不安全这一问题,仅此也存在缺点,对弱小或病者就不十分适用,没有普遍意义。再看US4356927专利,该专利技术克服了不卫生等缺点,但是,不安全并没有解决。而内装的吸管必须具有长短伸缩性能,对管本身各方面的要求太高,并非什么样的管都能做到和适用于该专利技术,更大的缺点还在于支撑内装吸管的是罐头桶件本身的一部分,在改变罐基本件形状的同时势必改变罐传统的高度自动化的封装工艺和生产程序。构成该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的装配过程并不简-->单,难度也高。专利技术的愿望与生产现实和继承优秀的传统的工艺和生产过程不相称。适应范围极为有限。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全面克服现有饮用所有封装容器饮料和有同样要求的用处所存在的不文明、不安全、不卫生、不方便的缺点,产生一个类型的也就是一个系列的机构装置于封装容器起开部位内壁,这类机构不但能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封装容器,而且能适应现代化的高度自动化的现有的继承了传统优秀工艺和过程的生产要求。本技术的基本方案是在封装容器起开部位内壁内藏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是由被称为内藏输出管和阻挡层的两个最基本的构件构成。阻挡层和内藏输出管的连接是多种型式的孔径连接;即可以是活动配合或紧密配合的孔径连接,也可以是连成一体的孔径连接,也可以是在内藏输出管上的任何地段孔径连接。在内藏输出管上设置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内壁连接的机构,在阻挡层上设置单向进气口。根据需要,阻挡层的边缘部分被设计成能与封装容器起开部位内壁相应的部分连接或紧密配合。这样的机构有明显的独立性,它适用于任何封装容器,一经与封装容器结合便形成了本技术。显而易见:在本技术,只要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被起开,就立刻有一个内藏的输出管向外伸出,同时,被起开了的封装容器因为有阻挡层和单向进气口的作用,便使上述本技术的全部目的得以实现。不言而喻,饮料封装采用本技术,清洁卫生仅取决于封装本身,这对人类健康十分有益。使用时,不必担心被封装物会轻易从起开口流出,内藏输出管随封装容器被起开向外伸出时,还能按照使用者的意志或自动树立在有利于使用位置,安全与方便前所未-->有。更为引人的,它总是以输出管输出被封装物,使用时具有高度的文明风气,而且只要克服了无可避免的起开能力,刚出生的婴儿也可以使用,具有最佳的使用意义。此外,本技术际上是上述机构与封装容器的结合,它不但可以用于任何封装容器,而突出的优点还在于此机构可以单独加工或装配,然后与各种各样的封装容器结合。既能适应现代化生产而又不必大改变传统的优秀的能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有最佳的普遍应用意义。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的典型代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使用时的示意图。图3是列举本技术所设计的几种封装容器内藏输出管机构组件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B说明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图3C说明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图3D说明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如图1所示:封装容器13包括着封装容器上端部分12。封装容器上端部分12包括着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包括着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包括着封装容器起开部分与内藏输出管连接处14和封装容器与板拉耳连接机构15。内藏输出管1、阻挡层2、单向进气口3、单向进气口盖4、单向进气口围部分5、阻挡层边缘部分6、阻挡层的输出孔7、内藏输出管通道8和内藏输出管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连接机构9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机构。这个机构由内藏输出管1、阻挡层2、单向进气口盖4、-->阻挡层边缘部分6和内藏输出管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连接机构9组成完整的组件形成。此组件通过阻挡层边缘部分6与封装容器13的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的内壁的连接或紧密配合便形成了本技术。按照本图,本技术的功能通过内藏输出管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连接机构9和封装容器起开部分与内藏输出管连接处14的连接而得以实现。显而易见,内藏输出管1、阻挡层2、单向进气口盖4阻挡层边缘部分6和内藏输出管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连接机构9组成的组件在和封装容器13结合之前是个独立的组件。此时内藏输出管1和阻挡层2是互相垂直的(参见图3A)。内藏输出管1和阻挡层2是连成一体的并且是在内藏输出管1的端口的孔径连接型式。当上述组件与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装配后,内藏输出管1和阻挡层2的相对位置便如图所示。当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通过板拉耳17被起开并把内藏输出管1带出;当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被板拉成一定的几何形状(参见图2A)时,内藏输出管1便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志树立在有利方位。被封装物16便可经过阻挡层输出孔7并经过内藏输出管通道8向外输出。空气通过单向进气口3压入封装容器13的内腔,使被封装物16向外输出十分顺利。而被封装物16企图通过单向进气口3,则单向进气口盖4就把单向进气口3关闭。而阻挡层边缘部分6又已与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内壁连接或紧密配合,被封装物16只有通过内藏输出管1才能向外输出。这就是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内藏输出管1、阻挡层2、单向进气口盖4、阻挡层边缘部分6和内藏输出管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连接机构9构成如图3A的组件。此组件可用一块胚料塑压而成。内藏1靠近与阻挡层2连接的地方有一小段是比较薄而有弹性的。内藏输出-->管1和阻挡层2原是互相垂直。阻挡层2有一待内藏输出管1固定在其上又不防碍内藏输出管1被板倒的奇形凹槽8′。阻挡层边缘部分6根据与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连接的工艺需要压制成相应的厚度和尺寸大小,单向进气口盖4直接在阻挡层2冲压生成并压成面积比单向进气口3大的薄片平贴在下面。当内藏输出管1被压入奇形凹槽8′后,内藏输出管1、阻挡层2、单向进气口盖4、阻挡层的边缘部分6和内藏输出管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连接机构9构成的组件便成片状,它与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装配后,内藏输出管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连接机构9又压入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的封装容器起开部分与内藏输出管连接处14;内藏输出管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连接机构9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与内藏输出管连接处14的形状不一定依照图所示,而需要服从加工工艺的许可,但需要保证使它们的连接有足够的结合力。这样,内藏输出管1、阻挡层2、单向进气口盖4、阻挡层边缘部分6和内藏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封装容器内藏输出管装置,包括着一个类型的封装容器输出装置。是在封装容器起开部位内壁内藏一个与能阻止流动性被封装物从封装容器起开口流出的阻挡层是多种型式孔径连接的内藏输出管的装置。对于封装容器来说,本装置是有明显独立性的机构。和被封装物一样,它全部被封装在容器之内形成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A、内藏输出管1和阻挡层2孔径连接,阻挡层边缘部分6又与包括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在内的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的内壁连接。阻挡层2在远离与内藏输出管1连接的地方设有单向进 气口3,当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被起开时,在其下面的内藏输出管1依靠自动或被动的力量随之向外伸出成为唯一的输出流通通道。B、内藏输出管1在靠近与阻挡层2连接的地段用各种手段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连接和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在靠近与内藏输出管 1连接的一端与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连接时,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被起开并被扳拉成一定几何形状地固定下来后,能实现按使用者的意志将内藏输出管1树立在有利使用位置。C、阻挡层2起着阻挡被封装物从封装容器起开口流出和支撑内藏输出管1与及构成单向 进气口3的三个作用,内藏输出管1、阻挡层2、单向进口盖子4和阻挡层边缘部分6组成的组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件,此组件有明显的独立性,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封装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封装容器内藏输出管装置,包括着一个类型的封装容器输出装置。是在封装容器起开部位内壁内藏一个与能阻止流动性被封装物从封装容器起开口流出的阻挡层是多种型式孔径连接的内藏输出管的装置。对于封装容器来说,本装置是有明显独立性的机构。和被封装物一样,它全部被封装在容器之内形成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A、内藏输出管1和阻挡层2孔径连接,阻挡层边缘部分6又与包括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在内的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的内壁连接。阻挡层2在远离与内藏输出管1连接的地方设有单向进气口3,当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被起开时,在其下面的内藏输出管1依靠自动或被动的力量随之向外伸出成为唯一的输出流通通道。B、内藏输出管1在靠近与阻挡层2连接的地段用各种手段与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连接和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在靠近与内藏输出管1连接的一端与封装容器起开部位11连接时,封装容器起开部分10被起开并被扳拉成一定几何形状地固定下来后,能实现按使用者的意志将内藏输出管1树立在有利使用位置。C、阻挡层2起着阻挡被封装物从封装容器起开口流出和支撑内藏输出管1与及构成单向进气口3的三个作用,内藏输出管1、阻挡层2、单向进口盖子4和阻挡层边缘部分6组成的组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件,此组件有明显的独立性,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封装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内藏输出管1与阻挡层2的连接是多种形式的孔径连接;可以是活动的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显章
申请(专利权)人:陈显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