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旋转冲浪式烟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0005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旋转冲浪式烟囱。具体地,所述系统包括烟囱系统、石膏雨分离系统和石膏雨收集系统,所述烟囱系统包括烟囱內筒、烟囱外筒以及与水平烟道;所述石膏雨分离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烟囱内筒中的第一导流装置和/或设置于所述水平烟道中的第二导流装置;所述石膏雨收集系统包括滞止区流道、引出管道、以及石膏雨回收管道;并且所述滞止区流道设置于所述烟囱內筒的内壁上。通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可以以较低的造价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适用新电厂设计和旧电厂改造,可有效解决烟囱排放形成的脱硫石膏雨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电厂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烟囱脱硫石膏雨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火电厂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烟气中液体颗粒无法被有效地抬升、扩散到大 气中,容易在电厂及周边形成"脱硫石膏雨"或酸雨现象,对电厂及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现有技术中,防治脱硫石膏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用气-气换热器(gas gasheater,GGH)装置,利用脱硫塔前烟气加热脱硫塔后烟气,加热后的净烟气温度较高, 烟气从烟肉排出后可以获得有效地抬升,从而防止脱硫石膏雨现象的产生。但是GGH装置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缺点,如能源浪费、易堵塞、投资大、回报率低等,其中易堵塞问题 将严重影响GGH系统以及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2)采用管式GGH装置,同普通GGH工作原 理相同,区别在于通过由原来的气-气直接换热,改为气-水-气的方式。该方法投资大, 且所产生的腐蚀问题很难解决。3)采用"湿烟囱"方案,即取消GGH装置,采用石灰石-石 膏湿法脱硫工艺,直接将净烟气从烟囱排出,且烟囱采用内衬防腐材料的方案。这一方案由 于不采用GGH装置,虽可有效避免GGH的堵塞问题,利于电厂安全稳定运行,但由于"湿烟 囱"排烟温度较低,吸收塔出口带有饱和水的净烟气,在排出过程中部分冷凝形成液滴,烟 气自烟肉口排出后也不能有效地被抬升、扩散到大气中,故无法有效解决脱硫石膏雨现象。 4)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这一技术在国家环保政策上存在限制。5)优化脱硫系统,但是这一 方法收到的效果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硫石膏雨现象。6)降低烟肉中烟气流速,这一方 法初期投资大、对老电厂无借鉴意义,没有行之有效的配套石膏雨液滴收集方法,无法有效 解决脱硫石膏雨现象。 综上所述,本领域现有解决脱硫石膏雨现象的方法均存在技术投资高、相对收益 率低、推广难等一系列的缺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可以较低 造价获得较高收益,且同时适用新电厂设计和旧电厂改造的可有效解决烟肉排放形成的脱 硫石膏雨现象的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采用所述系统可以较低的 造价获得较高的收益,且所述系统基本无运行费用、便于节约能耗、利于电厂经济稳定运 行,非常适合于新老电厂的推广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烟囱系 统、石膏雨分离系统和石膏雨收集系统,其中, 所述烟囱系统包括烟囱内筒、烟囱外筒以及与所述烟囱内筒相连通的水平烟道; 所述石膏雨分离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烟囱内筒中的第一导流装置和/或设置于 所述水平烟道中的第二导流装置; 所述石膏雨收集系统包括用于滞止并收集石膏雨的滞止区流道、用于将所收集的 石膏雨引导至烟囱内筒外侧的引出管道、以及与所述引出管道相连的石膏雨回收管道; 并且所述滞止区流道设置于所述烟囱内筒的内壁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石膏雨分离系统还包括所述第一导流装置和/或所述第二 导流装置的调节结构和/或控制结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水平烟道横穿所述烟囱外筒。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相对于水平烟道的高度为1~50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相对于水平烟道的高度为3_45m,较佳地为 5-40m,更佳地为8-35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由1-10个导流叶片组组成;和/或 所述导流叶片组由1-6个导流叶片组成。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装置中导流叶片组的个数为1-8个,较佳地为2-6 个,更佳地为3-5个。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导流叶片组由2-5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导流叶片组成,较 佳地3-4个。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装置中各导流叶片与水平面夹角约为1-9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装置中各导流叶片与水平面夹角约为15-80°,较 佳地为30-7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装置中各导流叶片的叶片长度为烟囱内筒内半径 的0. 1-0. 8倍,较佳地为0. 2-0. 7倍,更佳地为0. 3-0. 6倍。 在另一优选例中,随着机组负荷变化,可使用所述调节结构和/或控制结构调整 所述第一导流装置中各导流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导流叶片为风扇叶片型、扇形、隔栅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位于所述水平烟道近烟囱内筒外壁处,用于 使水平烟道内的烟气水平切向进入烟囱内筒,以在所述烟囱内筒内形成环流。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装置由2-20个导流板组成,较佳地3-15个,更佳 地4-10个。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中各导流板之间平行布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中各导流板之间可等距或不等距布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与水平烟道中烟气的流动方向的夹角为 1-80°,较佳地为5-60°,更佳地为10-4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中各导流板的高度与其各自所在位置处的水 平烟道的高度基本相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中各导流板的宽度为水平烟道宽度的 0? 2-0. 8 倍,较佳地 0? 4-0. 6 倍。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与水平烟道中烟气的流动方向的夹角可通过 所述调节结构和/或控制结构进行调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滞止区流道的截面为冲浪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滞止区流道呈螺旋旋转上升的方式布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滞止区流道呈分段式布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各滞止区流道包含第一组件直线L1、第一组件椭圆A、第二 组件椭圆B、第二组件椭圆C、第三组件L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组件直线L1与水平面的夹角10-80°,较佳地为 30-75°,更佳地为 40-7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组件中椭圆A的半长轴aA为烟囱内筒内半径的 0. 02-0. 9倍,较佳地为0. 05-0. 85倍,更佳地为0. 2-0. 7倍。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滞止区流道的个数为1-15个,较佳地为2-10个,更佳地为 3-8 个。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各滞止区流道的最底端与所述引出管道相连。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各滞止区流道的最高端部与最底端部所成夹角的度数为 365-1080°,较佳地为 365-850°,更佳地为 365-50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引出管道穿过烟囱内筒壁与设置于所述烟囱内筒外壁上的 石膏雨回收管道相连通。 在另一优选例中,各滞止区流道对应设置1-5个引出管道,优选地为1-3个。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引出管道的个数与所述滞止区流道的个数可相同或不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引出管道的个数为1-20个,较佳地为2-18个,更佳地为 3-16 个。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石膏雨收集系统还包括积水坑,用于收集从石膏雨回收管 道流出的石膏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积水坑与脱硫岛连通,所述积水坑收集的石膏雨最终被回 收到脱硫岛。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冲浪式烟囱,所述烟囱包含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 所述的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 的用途,用于分离和收集脱硫石膏雨。 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和收集脱硫石膏雨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本 专利技术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7/CN105091009.html" title="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旋转冲浪式烟囱原文来自X技术">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旋转冲浪式烟囱</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硫石膏雨分离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烟囱系统、石膏雨分离系统和石膏雨收集系统,其中,所述烟囱系统包括烟囱內筒、烟囱外筒以及与所述烟囱內筒相连通的水平烟道;所述石膏雨分离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烟囱内筒中的第一导流装置和/或设置于所述水平烟道中的第二导流装置;所述石膏雨收集系统包括用于滞止并收集石膏雨的滞止区流道、用于将所收集的石膏雨引导至烟囱內筒外侧的引出管道、以及与所述引出管道相连的石膏雨回收管道;并且所述滞止区流道设置于所述烟囱內筒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龙干梦军申松林黎大胜邓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