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流通换热部件、换热器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7291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4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媒流通换热部件、换热器和空调器,其中,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散热板和多根冷媒管,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对应贴合在多个所述冷媒管上管面的多个弧形部,以及连接多个弧形部的延展部,相邻的所述弧形部与延展部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沿着所述冷媒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换热器上的冷凝水能快速流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冷媒流通换热部件、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通过换热器与外界空气接触,以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当空调器在与空气进行换热时,空气当中的水分会凝结在换热器上。现有的换热器的结构存在缺陷,将导致冷凝水在换热器表面流动缓慢,而不易于清除冷凝水;在长时间运行情况下,换热器的表面容易结冰,导致换热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流通换热部件、换热器和空调器,旨在使得换热器上的冷凝水能快速流出。本技术所提供的冷媒流通换热部件,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散热板和多根冷媒管,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对应贴合在多个所述冷媒管上管面的多个弧形部,以及连接多个弧形部的延展部,相邻的所述弧形部与延展部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沿着所述冷媒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还包括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对应贴合在多个所述冷媒管的下管面,用以与所述第一散热板将多个所述冷媒管包裹。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散热板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延展部呈平板状延伸,所述延展部所在平面与所述冷媒管的轴线共面。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的冷媒流通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散热板和多根冷媒管,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对应贴合在多个所述冷媒管上表面的多个弧形部,以及连接多个弧形部的延展部,相邻的所述弧形部与延展部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沿着所述冷媒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水平高度。优选地,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还包括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对应贴合在多个所述冷媒管的下管面,用以与所述第一散热板将多个所述冷媒管包裹。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散热板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延展部呈平板状延伸,所述延展部所在平面与所述冷媒管的轴线共面。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口和与所述排水孔连通的纵向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弧形部和延展部之间的集水槽连通。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上述的换热器。本技术所提供的冷媒流通换热部件、换热器和空调器,通过散热板上的弧形部和延展部能够达到增大散热面积的效果,并且,由于散热板上形成有集水槽,则形成于所述散热板上的冷凝水能够汇集至集水槽内,并由集水槽引导后流出,从而达到冷凝水能快速流出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冷媒流通换热部件在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中排水装置的在左视下的放大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媒流通换热部件和一种换热器,为了能够更清楚的说明冷媒流通换热部件的结构特征和技术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对采用了上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的换热器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看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10包括第一集流管102、第二集流管103,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2与第二集流管103之间的冷媒流通换热部件101,以及与第一集流管102连接的气管1021和液管1022。在工作时,气管1021用于供气态冷媒流通,液管1022用于供液态冷媒流通,冷媒在第一集流管102、第二集流管103和冷媒流通换热部件101内循环,以使得冷媒充分与外界换热。优选地,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101包括多根冷媒管1011和贴于所述冷媒管1011上管面的第一散热板1012,所述第一散热板1012包括对应贴合在多个所述冷媒管1011上管面的多个弧形部1013,和与相邻的所述弧形部1013连接的延展部1014。相邻的所述弧形部1013和延展部1014形成集水槽1015,所述集水槽1015的沿着所述冷媒管101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板1012采用散热性能好的铝材件,第一散热板1012的弧形部1013和延展部1014用于增大散热面积,用以产生良好的散热效果。在冷媒流通换热部件101安装到位后,第一散热板1012上形成的集水槽1015处于相对于低洼处,可以将第一散热板1012上积累的冷凝水20汇集后导出。由上可知,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板1012上的弧形部1013和延展部1014能够达到增大散热面积的效果,并且,由于第一散热板1012上形成有集水槽1015,则形成于所述第一散热板1012上的冷凝水20能够汇集至集水槽1015内,并由集水槽1015引导后流出,从而达到冷凝水20能快速流出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101包括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016和与所述第二集流管103连接的第二连接端1017 ;所述第一连接端1016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连接端1017的水平高度。由于冷媒流通换热部件101呈一边高另一边低的倾斜状,则汇集于集水槽1015内的水将更容易流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冷媒流通换热部件101为水平放置,而其上的集水槽1015为倾斜延伸,从而达到使得水容易流出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101还包括第二散热板1016,所述第二散热板1016对应贴合在多个所述冷媒管1011的下管面,用以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012将多个所述冷媒管1011包裹。从而进一步增大散热面积。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板1016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012对称设置,即也包括弧形部和延展部。从而在制造时第一散热板1012即第二散热板1016,达到易于制造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延展部1014呈平板状延伸,所述延展部1014所在平面与所述冷媒管1011的轴线共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延展部1014也可以是弧形板状,或者是V形折板状。本实施例中,所述延展部1014呈平板状延伸,所述延展部1014所在平面与所述冷媒管1011的轴线共面,则延展部1014的相对两侧都形成有一集水槽1015,从而在安装时,不需要区分冷媒流通换热部件101的正反面,而达到便于安装的效果。请结合参看图4,优选地,所述换热器10还包括排水装置104,所述排水装置104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1017设置,所述排水装置104包括排水口 1041和与所述排水孔1041连通的纵向的排水管道1042,所述排水口 1041与所述弧形部1013和延展部1014之间的集水槽1015连通。相对于任由冷凝水20流出,通过专门设置的排水装置104可以将汇集的冷凝水20按需要排出至特定位置,达到便于管理冷凝水20的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本技术所公开的换热器,该换热器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理所应当地,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换热器的技术方案,因此该空调器具有上述换热器所有的有益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媒流通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通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散热板和多根冷媒管,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对应贴合在多个所述冷媒管上管面的多个弧形部,以及连接多个弧形部的延展部,相邻的弧形部与延展部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沿着所述冷媒管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锡荣李大项温清奎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