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7117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地平面下设有水质调节区、水质调节沉淀区和贮水区,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质调节区上,所述贮水区的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与预清水区通过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生物滤料放置在预清水区的中间位置,生物滤料的下端设有专用滤头,所述预清水区与生物填料区通过第一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生物填料区的底部设有防渗膜,所述生物填料区与清水池通过第三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有水泵,水泵上连接第二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采用纯生物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即保护了环境又节省了大量资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系统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市场上的污水处理系统基本都是采用电解法来进行污水处理,价格昂贵、成本高、效果不明显,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资源浪费,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纯生物法,环保经济,处理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水质调节区、水质调节沉淀区、厌氧反应区、贮水区、水栗、进水管、预清水区、生物滤料、单孔膜空气折散器、曝气管、第一出水管、增氧射流器、生物填料区、防渗膜、检测口、清水池、专用滤头、第二出水管、地平面和第三出水管,所述地平面下设有水质调节区、水质调节沉淀区和贮水区,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质调节区上,所述贮水区的底部安装有水栗,水栗与预清水区通过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生物滤料放置在预清水区的中间位置,生物滤料的下端设有专用滤头,所述预清水区与生物填料区通过第一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生物填料区的底部设有防渗膜,所述生物填料区与清水池通过第三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有水栗,水栗上连接第二出水管。优选的,所述水质调节沉淀区的底部设有厌氧反应区。优选的,所述预清水区设置在地平面上端。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安装在预清水区专用滤头的下端。优选的,所述曝气管设置在生物滤料和专用滤头之间,曝气管上安装有单孔膜空气折散器,曝气管的一端设置在预清水区的外面。优选的,所述生物填料区设有检测口。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生物填料区连接处设有增氧射流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采用纯生物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即保护了环境又节省了大量资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口,2、水质调节区,3、水质调节区沉淀区,4、厌氧反应区,5、贮水区,6、水栗,7、进水管,8、预清水区,9、生物滤料,10、单孔膜空气折散器,11、曝气管,12、第一出水管,13、增氧射流器,14、生物填料区,15、防渗膜,16、检测口,17、清水池,18、专用滤头,19、第二出水管,20、地平面,21、第三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 1、水质调节区2、水质调节沉淀区3、厌氧反应区4、贮水区5、水栗6、进水管7、预清水区8、生物滤料9、单孔膜空气折散器10、曝气管11、第一出水管12、增氧射流器13、生物填料区14、防渗膜15、检测口 16、清水池17、专用滤头18、第二出水管19、地平面20和第三出水管21,地平面20下设有水质调节区2、水质调节沉淀区3和贮水区5,进水口 I设置在水质调节区2上,水质调节沉淀区3的底部设有厌氧反应区4,贮水区5的底部安装有水栗6,水栗6与预清水区8通过进水管7固定连接,预清水区8设置在地平面20上端,生物滤料9放置在预清水区8的中间位置,生物滤料9的下端设有专用滤头18,进水管7安装在预清水区8专用滤头18的下端,曝气管11设置在生物滤料9和专用滤头18之间,曝气管11上安装有单孔膜空气折散器10,曝气管11的一端设置在预清水区8的外面,预清水区8与生物填料区14通过第一出水管12固定连接,第一出水管12与生物填料区14连接处设有增氧射流器13,生物填料区14设有检测口 16,生物填料区14的底部设有防渗膜15,生物填料区14与清水池17通过第三出水管21固定连接,清水池17的底部设有水栗6,水栗6上连接第二出水管19。工作原理:污水从进水口 I进入水质调节区2内,经过水质调节沉淀区3和厌氧反应区4的沉淀和氧化后进入贮水区5,水栗6将贮水区5内的水通过进水管7排到预清水区8的底部,经过专用滤头18和生物滤料9的两次过滤后由第一出水管12进入生物填料区14,然后通过第三出水管21进入清水池17,清水池17内的水栗6将过滤后的水通过第二出水管19排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主权项】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水质调节区、水质调节沉淀区、厌氧反应区、贮水区、水栗、进水管、预清水区、生物滤料、单孔膜空气折散器、曝气管、第一出水管、增氧射流器、生物填料区、防渗膜、检测口、清水池、专用滤头、第二出水管、地平面和第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平面下设有水质调节区、水质调节沉淀区和贮水区,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质调节区内,所述贮水区的底部安装有水栗,水栗与预清水区通过进水管固定连通,生物滤料放置在预清水区的中间位置,生物滤料的下端设有专用滤头,预清水区与生物填料区通过第一出水管连通,生物填料区的底部设有防渗膜,生物填料区与清水池通过第三出水管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有水栗,水栗上连接第二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调节沉淀区的底部设有厌氧反应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清水区设置在地平面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安装在预清水区的专用滤头的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设置在生物滤料和专用滤头之间,曝气管上安装有单孔膜空气折散器,曝气管的一端设置在预清水区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区内设有检测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生物填料区连接处设有增氧射流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地平面下设有水质调节区、水质调节沉淀区和贮水区,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质调节区上,所述贮水区的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与预清水区通过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生物滤料放置在预清水区的中间位置,生物滤料的下端设有专用滤头,所述预清水区与生物填料区通过第一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生物填料区的底部设有防渗膜,所述生物填料区与清水池通过第三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有水泵,水泵上连接第二出水管。本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采用纯生物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即保护了环境又节省了大量资金。【IPC分类】C02F9/14【公开号】CN204779241【申请号】CN201520389575【专利技术人】王科, 马静潇, 付云飞, 李立采 【申请人】河南师范大学【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申请日】2015年6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水质调节区、水质调节沉淀区、厌氧反应区、贮水区、水泵、进水管、预清水区、生物滤料、单孔膜空气折散器、曝气管、第一出水管、增氧射流器、生物填料区、防渗膜、检测口、清水池、专用滤头、第二出水管、地平面和第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平面下设有水质调节区、水质调节沉淀区和贮水区,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质调节区内,所述贮水区的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与预清水区通过进水管固定连通,生物滤料放置在预清水区的中间位置,生物滤料的下端设有专用滤头,预清水区与生物填料区通过第一出水管连通,生物填料区的底部设有防渗膜,生物填料区与清水池通过第三出水管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有水泵,水泵上连接第二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马静潇付云飞李立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