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包括投影仪壳体(1)、以及设置在投影仪壳体(1)内部的投影装置;还包括散热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散热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控散热装置,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技术方案,针对上述硬件模块进行连接设置,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在针对投影仪实现散热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向人体所在方向进行散热,大大提升了投影仪的人性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属于智能办公产品
技术介绍
投影仪,又称投影机,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上的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与计算机、VCD、DVD、游戏机、DV等相连接,播放相应的视频信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投影仪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和娱乐场所,根据工作方式不同,有CRT,LCD,DLP等不同类型,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投影仪的技术也在不断发生着改进与创新,诸如专利申请号:201010122621.9,公开了一种投影仪,包括投影仪主体、设有镜头的镜头模块及具有两齿轮的齿轮模块,所述两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上,所述两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投影仪主体的前面板上开设有容置所述镜头的通孔,所述投影仪主体的两侧壁设有转动固定所述镜头模块的固定件,所述投影仪主体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及第二螺杆的两通孔,所述镜头模块的后端底部向外垂直延伸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被所述连接部转动抵顶,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螺杆带动所述两齿轮旋转以使所述第一与第二螺杆上下交错运动,以对应调整所述镜头的高度且使所述镜头与放置投影仪的台面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所述投影仪可方便调节镜头高度且不会产生梯形画面。还有专利申请号:201110293679.4,公开了一种投影仪,包括一超材料天线、信号处理模块及投影仪光学系统,所述超材料天线包括一介质基板和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一表面的一馈电点、与所述馈电点相连接的馈线及一金属结构;所述馈线与所述金属结构相互耦合,所述超材料天线接收包含视音频信息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并产生结果信息,所述投影仪光学系统响应所述结果信号投影成图像。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投影仪,采用超材料天线内置,可以实现然而上述无线方式将视音频信号高速、超宽带、大容量等视频信号无线方式传送至投影仪,极大降低投影仪需要设置各种数据接口的成本。不仅如此,专利申请号:201510047210.0,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投影仪,包含一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一可转动的转盘,所述的转盘上设有一第一升降杆和一第二升降杆,所述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的顶端与一投影体活动连接,所述的投影体上设有一投影透镜,所述的投影体的水平倾角可自动调节,所述的投影透镜可自动对焦。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全自动投影仪,可以根据投影的距离和远近自动调整投影仪的姿态和焦距,调整快捷且准确,为投影仪的使用带来了极大方便。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投影仪多是从功能入手,通过针对投影仪内部电子装置的改进与创新,以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但是在功能日益完善的同时,现有的投影仪依旧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众所周知,投影仪在工作过程中,通过镜头将画面进行投影,伴随电子设备工作的同时,就是会产生大量的热,现有的投影仪在设备外壳上设置了散热孔,用以将热量向外散出,这一散热过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设计的很不好,诸如摆设在办公桌上的投影仪,散出的热量会吹向坐在办工桌旁的人,因此,这样的设计很不人性化,会大大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投影仪进行改进,设计引入智能检测电控散热结构,能够基于针对散热方向的实时人体检测结果,并结合具体设计的滤波电路,实现智能控制散热操作与方向的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包括投影仪壳体、以及设置在投影仪壳体内部的投影装置;其中,投影仪壳体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置通孔,投影装置的镜头设置在该通孔内,且镜头的投影方向指向投影仪壳体的外部;还包括散热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散热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控散热装置,电源模块为投影装置的电源;电控散热装置的数量与投影仪壳体表面的面数相等,各个电控散热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在投影仪壳体的各个面上,其中,各个电控散热装置分别包括电控百叶窗装置、人体检测传感器和滤波电路,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电控百叶窗装置分别与散热控制模块相连接,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滤波电路分别设置在投影仪壳体内部,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人体检测传感器分别经过同一电控散热装置中的滤波电路与散热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模块经过散热控制模块分别为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电控百叶窗装置进行供电,同时,电源模块经过散热控制模块后,分别经过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滤波电路、为对应人体检测传感器进行供电;投影仪壳体的各个面上分别设置与对应电控散热装置中电控百叶窗装置面积相适应的开口,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电控百叶窗装置分别设置在投影仪壳体对应面上的开口中;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人体检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投影仪壳体上的对应面上,且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方向背向投影仪外壳,且垂直于其所在面;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滤波电路分别包括运放器Al、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 ;其中,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至运放器Al的正向输入端,同时,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对应人体检测传感器相连接;运放器Al的正向输入端同时串联第二电阻R2后接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之间,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与运放器Al的反相输入端、运放器Al的输出端相连接,运放器Al的输出端同时作为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散热控制模块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为红外人体检测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百叶窗装置的叶片为铝制叶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投影仪壳体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本技术所述一种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I)本技术设计的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针对现有投影仪进行改进,设计引入智能检测电控散热结构,通过设置在投影仪壳体各个面上的人体检测传感器,针对所在面的方向进行实时检测,并且引入了具体设计的滤波电路,针对由人体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进行滤波操作,有效提高了所获实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基于高精度的实时检测结果,判断该方向上是否有人,并基于此实时检测结果,智能控制设计设置在投影仪壳体各个面上的电控百叶窗装置工作,分别在连通投影仪壳体的指定面上,连通或断开投影仪壳体的内外空间,在针对投影仪实现散热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向人体所在方向进行散热,大大提升了投影仪的人性化设计;(2)本技术设计的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中,针对人体检测传感器,进一步设计采用红外人体检测传感器,能够适用于光线不好的环境,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针对电控百叶窗装置的叶片,进一步设计采用铝制叶片,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投影仪的散热效果;(3)本技术设计的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中,针对散热控制模块的位置,进一步设计设置在所述投影仪壳体的内部,能够有效避免散热控制模块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保证了设计电控装置结构工作的稳定性;不仅如此,针对散热控制模块,进一步具体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滤波检测式散热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波检测式散热投影仪,包括投影仪壳体(1)、以及设置在投影仪壳体(1)内部的投影装置;其中,投影仪壳体(1)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置通孔,投影装置的镜头(2)设置在该通孔内,且镜头(2)的投影方向指向投影仪壳体(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散热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控散热装置,电源模块为投影装置的电源;电控散热装置的数量与投影仪壳体(1)表面的面数相等,各个电控散热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在投影仪壳体(1)的各个面上,其中,各个电控散热装置分别包括电控百叶窗装置(3)、人体检测传感器(4)和滤波电路(5),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电控百叶窗装置(3)分别与散热控制模块相连接,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滤波电路(5)分别设置在投影仪壳体(1)内部,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人体检测传感器(4)分别经过同一电控散热装置中的滤波电路(5)与散热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模块经过散热控制模块分别为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电控百叶窗装置(3)进行供电,同时,电源模块经过散热控制模块后,分别经过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滤波电路(5)、为对应人体检测传感器(4)进行供电;投影仪壳体(1)的各个面上分别设置与对应电控散热装置中电控百叶窗装置(3)面积相适应的开口,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电控百叶窗装置(3)分别设置在投影仪壳体(1)对应面上的开口中;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人体检测传感器(4)分别设置在投影仪壳体(1)上的对应面上,且人体检测传感器(4)的检测方向背向投影仪外壳(1),且垂直于其所在面;各个电控散热装置中的滤波电路(5)分别包括运放器A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其中,滤波电路(5)的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至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同时,滤波电路(5)的输入端与对应人体检测传感器(4)相连接;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同时串联第二电阻R2后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之间,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相连接,运放器A1的输出端同时作为滤波电路(5)的输出端与散热控制模块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君,方继广,唐猛,王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英富美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