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4698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属于植物栽培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侧板、横向隔板、滑槽、竖向隔板、排水口、保水层、合页、种植筒卡座、土壤湿度传感器、滚轮Ⅰ、主供水管、阀门Ⅰ、PE管Ⅰ、混肥罐、支架、滚轮Ⅱ、PE管Ⅱ、过滤器、阀门Ⅱ、止回阀、电磁阀、PE管Ⅲ、减压阀、PE管Ⅳ、三通、PE管Ⅴ、阀门Ⅲ、地下灌水带、种植筒、保护弹簧、梳齿状卡槽Ⅰ、梳齿状卡槽Ⅱ、喉箍、托盘、手把、水气交换孔、底板Ⅰ、底板Ⅱ、垫片、支杆Ⅰ、伸缩杆结构、螺纹、支杆Ⅱ。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该装置不仅省去了开挖环节,而且能够使山药的整个生长过程得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可拆卸重复利用,大大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技术介绍
山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属缠绕草质藤本,其块茎肉质肥厚,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主要使用部分为地下块茎,富含淀粉、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许多次生代谢物,具有养胃健脾、抗癌、防治糖尿病等特殊医疗保健价值,也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材。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山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目前种植主要以挖深沟的传统栽培技术为主,多采用人工采挖,因山药皮很薄,才挖山药的时候容易造成机械损伤,从而山药的商业价值就大大减少了,所以老百姓才会说:“山药种的起收不起”。费时、费工、又费力,采收劳动强度大,还容易断茎,残次品率高。也有少量孔式栽培、窑式栽培、套管栽培,对于孔式栽培来讲,只是通过打孔器在田中打孔栽培,不能解决土地连作障碍,更不能大规模用于工厂化生产。虽然水培可以更加方便,但是为了保证山药质量、口感、和药用价值,土壤栽培是我们最优的选择。山药适宜在管穴内生长,除了栽培方式外,合理地施肥也是增进山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影响条件。所以目前的套管栽培技术并不能更好的解决山药的灌水和施肥问题。在发芽阶段,山药植株所需养分来自母薯,在发育初期阶段,为了促进山药的生长,其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在薯块形成阶段,对钾肥的需求量较大,此外,适量的增加镁肥,也有助于产量的增加。所以,适时地施肥对山药的品质有比较大的影响。根据目前现有的栽培设施均受到土壤条件的限制,而且栽培劳动强度大、产量低而不稳,不能大规模用于工厂化生产。特别是近年来土壤连作障碍、环境污染等日益加重,导致山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山药的栽培和品质。为此,为提高山药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其商品性,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山药新的栽培方法。所以采取一种半自动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对山药进行工厂化栽培,该方法可在不适宜土壤耕作的地方进行山药工厂化栽培。解决了山药土壤栽培连作障碍、品质下降等问题,实现了山药优质、安全、无公害生产,操作简单,节肥节水,成本低,适于进行大面积山药生产。使山药这种经济作物能够高质高产,最大可能的提高其商业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用于解决山药采收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又费力,土壤连种障碍等问题,最大可能的提高山药的商业价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包括侧板1、横向隔板2、滑槽3、竖向隔板4、排水口5、保水层6、合页7、种植筒卡座8、土壤湿度传感器9、滚轮Ⅰ10、主供水管11、阀门Ⅰ12、PE管Ⅰ13、混肥罐14、支架15、滚轮Ⅱ16、PE管Ⅱ17、过滤器18、阀门Ⅱ19、止回阀20、电磁阀21、PE管Ⅲ22、减压阀23、PE管Ⅳ24、三通25、PE管Ⅴ26、阀门Ⅲ27、地下灌水带28、种植筒29、保护弹簧30、梳齿状卡槽Ⅰ31、梳齿状卡槽Ⅱ32、喉箍33、托盘34、手把35、水气交换孔36、底板Ⅰ37、底板Ⅱ38、垫片39、支杆Ⅰ40、伸缩杆结构41、螺纹42、支杆Ⅱ43;所述横向隔板2与竖向隔板4通过梳齿状卡槽Ⅰ31、梳齿状卡槽Ⅱ32进行固定,横向隔板2与侧板1通过滑槽3进行滑动组装,四周的侧板1用合页7固定,在装置的下部设置有保水层6,超出保水层6的水通过四周设置的排水口5排出,在保水层6上均布种植筒卡座8,在横向隔板2上设置土壤湿度传感器9,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滚轮Ⅰ10,通过位于种植筒29顶部的托盘34上的手把35将种植筒29放入种植筒卡座8进行固定,种植筒29分为两个半圆结构,通过上、下两个喉箍33进行组合,在种植筒29上均匀布置水气交换孔36;其中一半种植筒29的底部采用实心底板,在底板Ⅱ38下面有垫片39,在底板Ⅱ38紧贴筒壁的地方有螺纹插口,垫片39与支杆Ⅰ40是一个整体,从底板Ⅱ38的下面穿上去,然后旋转螺纹42进行固定;而另一半种植筒的底板Ⅰ37采用透水设计,两半种植筒29形成一个整圆结构;支杆Ⅰ40、支杆Ⅱ43通过伸缩杆结构41进行连接;将地下灌溉水带28套上保护弹簧30进行固定置于种植筒卡座8内,然后通过三通25跟PE管Ⅴ26进行连接,PE管Ⅴ26上面设置阀门Ⅲ27;水源从主供水管11进入,分为两个支路:一条支路为施肥系统,水通过PE管Ⅰ13进入混肥罐14,混肥罐14放在支架15上面,在支架15下面设置滚轮Ⅱ16,然后混肥罐14的左侧接出PE管Ⅱ17,在PE管Ⅱ17上面从右到左依次分布过滤器18、阀门Ⅱ19、止回阀20;另一条支路连接PE管Ⅲ22,与PE管Ⅱ17相连接后与PE管Ⅳ24连接再一同接入灌溉系统;在PE管Ⅳ24上面设置减压阀23,并且在PE管Ⅰ13和PE管Ⅲ22上面分别设置阀门Ⅰ12和电磁阀21,电磁阀21与土壤湿度传感器9相连接。所述侧板1采用的材料是弹性加厚PP树脂。所述横向隔板2和竖向隔板4采用微网孔设计。所述种植筒29的内壁放置一层薄网,防止土壤从水气交换孔36中流失。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所述装置可以根据不同具体需要调节装置的大小和尺寸。在确定好规模和尺寸后,将合页7固定。所述装置的侧板1采用的材料是弹性加厚PP树脂,优质环保型PP材料制成,无毒环保,无异味。添加抗氧化与紫外线吸收剂,更具有耐撞击、耐霜冻、抗老化、防晒等特点。使用寿命可高达8-10年以上。而滚轮Ⅰ10和滚轮Ⅱ16的设置可以让整个装置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如水源的位置,方便移动管理。在整个装置的底部采用不透水设计,有2.5cm高的保水层6,在雨雪天气起到蓄水的作用,在降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山药根部利用毛细作用吸收水分,能够保水、保肥。而超过2.5cm的水分会从四周的支杆排水口5排出,不会使山药因水过多产生腐根现象。因为山药的生长环境的最主要要求是忌涝。在保水层6上面布置种植筒卡座8,以便固定种植筒,装置内部的横向隔板2和竖向隔板4也是起到固定的作用。横向隔板2和竖向隔板4的连接则是通过各自上面的梳齿状卡槽Ⅰ31、梳齿状卡槽Ⅱ32实现,隔板呈梳齿状,结构牢固,不仅起到固定种植筒的作用,并且在不使用的时候方便拆卸和储放,既不占空间又可以重复使用。横向隔板2和竖向隔板4采用微网孔设计,在保证不流失土壤的情况下,多余的水分会流走。同时又能起到通风透气作用,利于植物根部呼吸。种植筒29分为两个半圆结构,通过上下两个喉箍33进行组合,又便于拆卸;使用聚乙烯高性能材料,质轻、硬度大,可以反复使用多年,节约成本;通过种植筒卡座8、横向隔板2和竖向隔板4进行固定;内部的栽培基质可以自主选择,解决了山药连作障碍,并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保持轨迹固定,提高其品质。收货时打开上下两个喉箍33将山药带土取出,省时省力且不破坏其脆嫩的外皮,从而提高山药的商业价值。在种植筒29上均匀布置直径1cm的水气交换孔36,可以增进根部的呼吸作用。在种植筒29的内壁放置一层薄网,防止土壤从水气交换孔36中流失。种植筒29的底部的底板,一个采用实心板,一个采用带有过滤作用的透水板,实心底板Ⅱ38紧贴筒壁处设有螺纹插口,让支杆Ⅰ40从下部插入底板,通过螺纹42进行旋转固定,而垫片39的设置用来抵抗拉开支杆Ⅱ43时的拉力。而另一半底板Ⅰ37则是起到排水的作用,防止山药产生腐根现象。传统种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1)、横向隔板(2)、滑槽(3)、竖向隔板(4)、排水口(5)、保水层(6)、合页(7)、种植筒卡座(8)、土壤湿度传感器(9)、滚轮Ⅰ(10)、主供水管(11)、阀门Ⅰ(12)、PE管Ⅰ(13)、混肥罐(14)、支架(15)、滚轮Ⅱ(16)、PE管Ⅱ(17)、过滤器(18)、阀门Ⅱ(19)、止回阀(20)、电磁阀(21)、PE管Ⅲ(22)、减压阀(23)、PE管Ⅳ(24)、三通(25)、PE管Ⅴ(26)、阀门Ⅲ(27)、地下灌水带(28)、种植筒(29)、保护弹簧(30)、梳齿状卡槽Ⅰ(31)、梳齿状卡槽Ⅱ(32)、喉箍(33)、托盘(34)、手把(35)、水气交换孔(36)、底板Ⅰ(37)、底板Ⅱ(38)、垫片(39)、支杆Ⅰ(40)、伸缩杆结构(41)、螺纹(42)、支杆Ⅱ(43);所述横向隔板(2)与竖向隔板(4)通过梳齿状卡槽Ⅰ(31)、梳齿状卡槽Ⅱ(32)进行固定,横向隔板(2)与侧板(1)通过滑槽(3)进行滑动组装,四周的侧板(1)用合页(7)固定,在装置的下部设置有保水层(6),超出保水层(6)的水通过四周设置的排水口(5)排出,在保水层(6)上均布种植筒卡座(8),在横向隔板(2)上设置土壤湿度传感器(9),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滚轮Ⅰ(10),通过位于种植筒(29)顶部的托盘(34)上的手把(35)将种植筒(29)放入种植筒卡座(8)进行固定,种植筒(29)分为两个半圆结构,通过上、下两个喉箍(33)进行组合,在种植筒(29)上均匀布置水气交换孔(36);其中一半种植筒(29)的底部采用实心底板,在底板Ⅱ(38)下面有垫片(39),在底板Ⅱ(38)紧贴筒壁的地方有螺纹插口,垫片(39)与支杆Ⅰ(40)是一个整体,从底板Ⅱ(38)的下面穿上去,然后旋转螺纹(42)进行固定;而另一半种植筒的底板Ⅰ(37)采用透水设计,两半种植筒(29)形成一个整圆结构;支杆Ⅰ(40)、支杆Ⅱ(43)通过伸缩杆结构(41)进行连接;将地下灌溉水带(28)套上保护弹簧(30)进行固定置于种植筒卡座(8)内,然后通过三通(25)跟PE管Ⅴ(26)进行连接,PE管Ⅴ(26)上面设置阀门Ⅲ(27);水源从主供水管(11)进入,分为两个支路:一条支路为施肥系统,水通过PE管Ⅰ(13)进入混肥罐(14),混肥罐(14)放在支架(15)上面,在支架(15)下面设置滚轮Ⅱ(16),然后混肥罐(14)的左侧接出PE管Ⅱ(17),在PE管Ⅱ(17)上面从右到左依次分布过滤器(18)、阀门Ⅱ(19)、止回阀(20);另一条支路连接PE管Ⅲ(22),与PE管Ⅱ(17)相连接后与PE管Ⅳ(24)连接再一同接入灌溉系统;在PE管Ⅳ(24)上面设置减压阀(23),并且在PE管Ⅰ(13)和PE管Ⅲ(22)上面分别设置阀门Ⅰ(12)和电磁阀(21),电磁阀(21)与土壤湿度传感器(9)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药工厂化种植收获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1)、横向隔板(2)、滑槽(3)、竖向隔板(4)、排水口(5)、保水层(6)、合页(7)、种植筒卡座(8)、土壤湿度传感器(9)、滚轮Ⅰ(10)、主供水管(11)、阀门Ⅰ(12)、PE管Ⅰ(13)、混肥罐(14)、支架(15)、滚轮Ⅱ(16)、PE管Ⅱ(17)、过滤器(18)、阀门Ⅱ(19)、止回阀(20)、电磁阀(21)、PE管Ⅲ(22)、减压阀(23)、PE管Ⅳ(24)、三通(25)、PE管Ⅴ(26)、阀门Ⅲ(27)、地下灌水带(28)、种植筒(29)、保护弹簧(30)、梳齿状卡槽Ⅰ(31)、梳齿状卡槽Ⅱ(32)、喉箍(33)、托盘(34)、手把(35)、水气交换孔(36)、底板Ⅰ(37)、底板Ⅱ(38)、垫片(39)、支杆Ⅰ(40)、伸缩杆结构(41)、螺纹(42)、支杆Ⅱ(43);所述横向隔板(2)与竖向隔板(4)通过梳齿状卡槽Ⅰ(31)、梳齿状卡槽Ⅱ(32)进行固定,横向隔板(2)与侧板(1)通过滑槽(3)进行滑动组装,四周的侧板(1)用合页(7)固定,在装置的下部设置有保水层(6),超出保水层(6)的水通过四周设置的排水口(5)排出,在保水层(6)上均布种植筒卡座(8),在横向隔板(2)上设置土壤湿度传感器(9),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滚轮Ⅰ(10),通过位于种植筒(29)顶部的托盘(34)上的手把(35)将种植筒(29)放入种植筒卡座(8)进行固定,种植筒(29)分为两个半圆结构,通过上、下两个喉箍(33)进行组合,在种植筒(29)上均匀布置水气交换孔(36);其中一半种植筒(29)的底部采用实心底板,在底板Ⅱ(38)下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刚王露李晓娟万梦丹张岩王心乐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