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珍品幼苗包括海参、扇贝、鲍鱼、魁蚶、海胆等,目前已由过去的单纯自然繁殖,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培育繁殖,人们根据不同海珍品幼苗的生长机制特点,模拟其自然繁殖环境,将苗种培育成出池幼苗,然后在培育成养殖商品幼苗。上述幼苗从培育池取出后,运送到养殖海域其输送过程有时较长,过去运输皆采用汽车、轮船和飞机等,该运输方法是将幼苗连同附着基(苗廉)一起离开海水,将苗廉挂或罗叠,放入冷藏车、汽车、船舱或飞机上,在露天的汽车、船舱装载苗廉上覆盖草廉。运输途中经常往上浇洒海水,保持湿润不干。这种运输方法随着路途的远近和运输时间长短,成活率大不一样,近途短时间(1-2小时)成活率达80%以上,超过4-5小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超过7-8小时后成活率极低。过去在贝苗交易中,用车船运输经常发生贝苗死亡事件,直接影响了海水养殖生产发展。现有的其它水产品活体保存和运输方法,大多是以食用保鲜为目的贮运水产品活体的。如美国专利US 5.117.777及中国专利申请CN1078347A公升的水产品分级降温活体保存和运输方法,都是将水产品活体温度降至其休眠临界温度,使其处在不进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密度低温贮运海珍品幼苗方法,该方法特点是将海珍品幼苗依不同种类从正常的17~24℃培育水温,逐步降至9~14℃贮运温度,再将幼苗装入扎口网袋内,放置在容器与上述贮运温度相同的海水中,使容器内海水调节保持在9~14℃贮运温度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