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3263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6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其设置在曳引机的一侧,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轮,包括:设置于对重顶部的第一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反绳轮;设置于副承重梁上的对重导向轮,所述对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的正上方;曳引钢丝绳,其绕设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曳引钢丝绳一端从第一对重反绳轮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一对重反绳轮的外侧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过对重导向轮后再竖直向下从第二对重反绳轮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二对重反绳轮的外侧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至副承重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小,能够适用于电梯井道较小时的曳引比4:1的电梯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配件。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对重是电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位于轿厢的另一侧,通过曳引钢丝绳连接到轿顶上,在电梯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提高曳引能力,减少主机功率的作用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由于永磁同步曳引机在制造成本、节能省电、维修方便性等多方面都强于传统的蜗轮蜗杆曳引机,因此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曳引电梯。电梯的曳引比主要有1:1、2:1和4:1,常用的是曳引比2:1的配制。相较于蜗轮蜗杆曳引机力矩,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力矩相对较小,如若要达到蜗轮蜗杆曳引机的大力矩,永磁同步曳引机的造价就会很高。所以现在通常采用曳引比4:1的悬挂方式来提高电梯钢丝绳的线速度、减小钢丝绳的拉力,从而减小曳引机的力矩,曳引比4:1的电梯主要适用于载重量较大速度不高的电梯。当电梯轿厢采用曳引比4:1悬挂时,电梯对重同样也采用曳引比4:1悬挂,但最常用的对重4:1悬挂方式具有以下结构缺点:对重架宽度较宽,对重基本布置在轿厢中心的后侧,所以要求电梯井道尺寸较大,不然无法满足电梯对重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小,安装方便等特点,能够适用于电梯井道较小时的电梯4:1悬挂方式安装。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其设置在曳引机的一侧,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轮,包括:设置于对重顶部的第一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反绳轮;设置于副承重梁上的对重导向轮,所述对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的正上方;曳引钢丝绳,其绕设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曳引钢丝绳一端从第一对重反绳轮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一对重反绳轮的外侧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过对重导向轮后再竖直向下从第二对重反绳轮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二对重反绳轮的外侧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至副承重梁。优选的是,所述曳引机安装在与所述副承重梁相垂直的主承重梁上。优选的是,所述副承重梁安装在主承重梁上面。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外侧边缘和第二对重反绳轮里侧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对重导向轮的直径。优选的是,所述副承重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曳引钢丝绳的对重绳头板。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反绳轮通过连接件水平对称安装在对重顶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第二对重反绳轮及对重导向轮的外周均设有与所述曳引钢丝绳配合的绳槽。优选的是,所述曳引轮和第一对重反绳轮之间还设置有主机导向轮。优选的是,所述曳引钢丝绳绕进第一对重反绳轮的里侧之前还绕过主机导向轮。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改变对重导向轮和对重反绳轮的相对位置,将第一对重反绳轮设置于对重导向轮的正下方,随之改变了曳引钢丝绳的绕绳方式,轿厢侧过来的曳引钢丝绳从对重顶部中间下绳,对重的中心和轿厢中心基本重合;同时该悬挂装置的空间体积缩小,占用井道空间减小,结构简单,方便安装,适用于尺寸较小的电梯井道,特别适用于电梯井道较小时的曳引比4:1的电梯安装。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电梯轿厢的钢丝绳悬挂简图;图2为本技术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简图。图中标号:曳引机1、曳引轮2、对重3、第一对重反绳轮4、第二对重反绳轮5、副承重梁6、对重导向轮7、曳引绳8、主承重梁9、对重绳头板10、主机导向轮11、轿厢12、轿顶反绳轮13、轿厢导向轮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所示,电梯轿厢采用曳引比4:1悬挂,与其对应的电梯对重同样也采用曳引比4:1悬挂。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其设置在曳引机1的一侧,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轮2,包括:设置于对重3顶部的第一对重反绳轮4和第二对重反绳轮5,其主要用于曳引比为4:1的电梯,作用是减小曳引机的输出功率和力距;设置于副承重梁6上的对重导向轮7,其对曳引钢丝绳起到方向引导作用,且还具有一定的省力作用,所述对重导向轮7设置在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5的正上方,使得悬挂装置的水平宽度减小,使得装置整体占用空间减小,降低了安装时对电梯井道尺寸较大的要求,即使电梯井道较小也适用;曳引钢丝绳8,其绕设在所述曳引轮2上,曳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梯轿厢和对重,在曳引机的作用下,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所述曳引钢丝绳一端从第一对重反绳轮4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一对重反绳轮的外侧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过对重导向轮7后再竖直向下从第二对重反绳轮5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二对重反绳轮的外侧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至副承重梁6,从轿厢侧过来的绕过曳引轮的曳引钢丝绳从电梯对重顶部中间位置下绳,对重的中心和轿厢中心基本重合,能够适用于电梯井道较小时的曳引比4:1的电梯安装。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曳引机1安装在与所述副承重梁6相垂直的主承重梁9上,曳引机是驱动电梯上下运行的动力源,承重梁设置在机房楼板上面或下面,不仅承托着曳引机,还承托着整台电梯,包括轿厢、载重、对重、电缆、钢丝绳等都通过曳引机而吊挂在承重梁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副承重梁6安装在主承重梁9上面。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4外侧边缘和第二对重反绳轮5里侧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对重导向轮7的直径,通过对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第二对重反绳轮和对重导向轮之间相对水平位置的布置,防止各段曳引钢丝绳之间的相互缠绕交叉,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上述方案中,所述副承重梁6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曳引钢丝绳8的对重绳头板10,使曳引钢丝绳的一端绳头固定连接在副承重梁上。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4和第二对重反绳轮5通过连接件水平对称安装在对重3顶部,使得第一对重反绳轮、第二对重反绳轮和对重导向轮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4、第二对重反绳轮5及对重导向轮7的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其设置在曳引机的一侧,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对重顶部的第一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反绳轮;设置于副承重梁上的对重导向轮,所述对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的正上方;曳引钢丝绳,其绕设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曳引钢丝绳一端从第一对重反绳轮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一对重反绳轮的外侧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过对重导向轮后再竖直向下从第二对重反绳轮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二对重反绳轮的外侧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至副承重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其设置在曳引机的一侧,所述曳引机包括
曳引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对重顶部的第一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反绳轮;
设置于副承重梁上的对重导向轮,所述对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对重
反绳轮的正上方;
曳引钢丝绳,其绕设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曳引钢丝绳一端从第一对重
反绳轮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一对重反绳轮的外侧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过对
重导向轮后再竖直向下从第二对重反绳轮的里侧绕进,并从第二对重反绳轮
的外侧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至副承重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
安装在与所述副承重梁相垂直的主承重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承重
梁安装在主承重梁上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对重的悬挂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忠义王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