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盘的储存容器和支承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319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存储盘的储存容器,包括上壳;下壳;和支承件,这个支承件适于固定在上壳和下壳之间,并插入存储盘的中心孔中保持存储盘,这样使得存储盘的外边缘在储存容器中不受干涉。(*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存储盘的储存容器和支承件,特别涉及一种设计成甚至在运输有中心孔的存储盘的时候,也能牢固地保持存储盘的储存容器和支承件。根据传统的设计用作保持或运输存储盘的储存容器,每个存储盘一般通过使其外边缘在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储存容器中就位而保持在容器中。例如,从图29和30所见,上述传统储存容器9由上壳7和下壳8构成,存储盘2首先放入下壳8中,然后用上壳7把下壳8盖上,从而保存存储盘。图29显示的是储存容器9的上壳7与下壳8分开的状态。这个上壳7构成如下,即它包括L形边缘72,一对沿边缘72的内边缘形成的凹进部71,和一对从边缘72的相对两端部下悬的舌73。舌73由有平表面的边缘部732和边缘部732包围的内突中心部731构成。每个舌73都向其远端收缩。另一方面,下壳8在接近其上边处有包围下壳8开口的边缘82。而且,下壳8在其两个侧壁84上有U形切口部83,并且在其内壁上有多个允许多个存储盘放入并保持在那里的槽81。图30表示通过图29所示的上壳7和下壳8把存储盘2保持在储存容器9中的状态。这里,存储盘2按下文所述方式保持在其中。即,在所需数量的存储盘2放入下壳8后,上壳7放在下壳8上,使上壳7的舌73分别安在下壳8的U形切口部83中,从而允许边缘72与边缘82接合。结果上壳7与下壳8连为一体。同时,存储盘2的外边缘部被上壳7的凹进部71的内壁下压,因此使得存储盘2保持在下壳8的槽81中。然而,由于存储盘靠其外边缘部受到所述存储盘储存容器中的上壳内表面和下壳槽两者的压力而保持在储存容器中,在储存容器运输过程中的摇摆振动就很可能使存储盘的外边缘部被擦伤,因此产生细颗粒,对存储盘的外边缘部造成损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上壳从下壳上取下时,存储盘的外缘表面会不小心与上壳相碰。本专利技术就是在这些情况下开发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存储盘的储存容器,这种储存容器能使存储盘保持在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储存容器中而不使存储盘的外缘表面受到损害。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存储盘的储存容器,该储存容器包括一个上壳;一个下壳;和一个支承件,这个支承件适于固定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并插入每个所述存储盘的中心孔中保持所述存储盘,使得所述存储盘的外边缘部在所述储存容器中不受干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存储盘的储存容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上壳在其顶部有凸起平部,所述下壳有上突的平底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存储盘的储存容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上壳和下壳通过铰链机构连接,使上壳和下壳可相对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存储盘的储存容器的再一个优选实施例,上壳有用于压支承件的压面,而下壳有允许支承件安装在那里的凹进部,使支承件保持在凹进部和压面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装于存储盘的储存容器中的存储盘的支承件,包括两个宽短条,每个条都有保持存储盘的凹口侧;和两个窄长条,每个条都有保持存储盘的凹口侧;这些短条和长条通过它们的侧边互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可折叠环,其中所述两个窄长条可折叠入所述两个宽短条之间的空间,并且通过所述凹口侧的相对侧,做得可相互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可装于存储盘的储存容器中的存储盘的支承件的优选实施例,此支承件包括两个有保持存储盘的凹口侧的条,其中,所述两个条通过弹簧可折叠地相互铰接,通过克服弹簧张力,相对地压所述两个条能使所述两个条的张开角度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可装于存储盘的储存容器中的存储盘的支承件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承件包括一块板和两个固定在所述板的相对两侧的杆,其中,所述板有在与所述杆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细长槽,并且所述板能通过所述杆的旋转缠绕在所述杆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存储盘的储存容器和支承件设计得在使支承件固定于上壳和下壳之间的同时,通过形成于每个存储盘的中心孔保持存储盘,以使存储盘的边缘部处于自由状态,这就有可能防止存储盘的边缘部或存储部通过其与储存容器的接触而受到损害。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存储盘的储存容器和支承件特别适于用来管理和运输存储盘。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储存存储盘的容器的透视图,其中容器的上壳和下壳互相分开;图2是图1所示支承件处于折叠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一存储盘由图1所示支承件轴向支承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通过利用图2和3所示支承件把存储盘保持在图1所示储存容器状态下的透视图;图5是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储存容器取自图4中A-A剖面的断面图;图6是图5所示储存容器一个在一个之上摞起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存储盘的储存容器的透视图,其中上壳和下壳互相分开;图8是图7所示支承件压缩状态的透视图;图9是图7所示支承件使用状态的透视图;图10是表示存储盘通过利用图8和9所示支承件被保持在图7所示储存容器中的透视图;图11是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储存容器取自图10中B-B剖面的断面图;图12是不同于图1所示上壳和下壳的存储盘的储存容器的透视图,其中上壳和下壳分开;图13是表示存储盘通过利用图2和3所示支承件被保持在图12所示储存容器中的透视图;图14是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储存容器取自图13C-C剖面的断面图;图15是一不同于图1所示的支承件在折叠状态的透视图;图16是一存储盘由图15所示支承件轴向支承状态的透视图;图17是取自图16中D-D剖面的支承件的断面图;图18是图16所示支承件的断面图,其连接状态解除;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用于存储盘的储存容器的透视图,其中上壳和下壳互相分开;图20是图19所示支承件装于储存容器之前的透视图;图21(a)是支承件取自图20中E-E剖面的断面图;图21(b)是支承件取自图20的F-F剖面的断面图;图22是表示存储盘与缠绕装置相对位置的透视图;图23是表示存储盘与缠绕装置及支承件相对位置的透视图;图24是图22和23所示缠绕装置的透视图;图25是图19所示支承件在存储盘轴向支承在其上之前的透视图;图26是图19所示支承件在存储盘轴向支承在其上的透视图;图27是表示存储盘通过利用图20至26所示支承件保持在图19所示储存容器中的透视图;图28是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储存容器取自图27中G-G剖面的断面图;图29是现有技术中存储盘的储存容器的透视图,其中上壳和下壳互相分开;图30是存储盘被保持在图29所示的上壳和下壳之间时储存容器的透视图。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用于存储盘的储存容器由透明塑料制成。图1表示用于存储盘的储存容器(或存储盘储存容器)的第一个实施例,或称存储盘储存容器1的透视图,其中上壳3和下壳4互相分开。透明上壳3在其顶面有凸起平部31,而在其下部有L形边缘32,这个边缘32有一对接合部33,每个接合部33都从上壳3的相对两长侧的中部向下延伸。另一方面,透明塑料下壳4在其中底部有上突的平底面41,其上边部有L形边缘42,这个边缘42有一对凹进部423,每个凹进部423在其相对的短侧的顶421的中部形成。塑料支承件5的相对两端部放在L形边缘42的凹进部423上,由L形边缘42支承。支承件5设计成能穿进多个存储盘2的中心孔21中,以便通过把每个存储盘2固定在每个在支承件5侧部制出的凹口(切口)55中而保持存储盘22。图2和3是表示图1所示塑料支承件5的结构的透视详图。具体地,图2表示支承件5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存储盘的储存容器,包括:上壳;下壳;和支承件,这个支承件适于固定在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且插入每个所述存储盘的中心孔中保持所述存储盘,这样使得所述存储盘的外边缘在所述储存容器中不受干涉地放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臼井和夫菊池光宏关原茂安彦孝秀
申请(专利权)人:樱井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