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U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691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5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U盘,所述新型U盘包括U盘主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U盘主体具有卡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端、以及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USB接口端,所述U盘主体包括U盘壳体、以及设于所述U盘壳体内的卡座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卡座的黑胶体,所述新型U盘采用黑胶体和其他部分组合而成,而结构简单,所述U盘主体的安装端设有挂钩,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正对所述挂钩设置的开口,可以将绳索穿过所述挂钩而便于所述新型U盘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存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U盘
技术介绍
目前便携式电子产品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子产品方便携带要求,需要制作体积小且便于携带的电子产品,同时,必须要求电子产品的结构简单且不易损坏。然而,当前市面上存在的新型U盘往往存在结构复杂且不便携带,或者为了方便携带必须设计复杂的结构,例如在,新型U盘的一端的端面上凸设设有可转动的挂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U盘,旨在解决现有的U盘结构复杂且不易携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U盘,所述新型U盘包括U盘主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U盘主体具有卡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端、以及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USB接口端,所述U盘主体包括U盘壳体、以及设于所述U盘壳体内的卡座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卡座的黑胶体,所述U盘主体的安装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挂钩,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正对所述挂钩设置的开口。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用以供所述USB接口端插置的容置腔,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凸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凸筋,所述U盘主体的USB接口端与所述凸筋压接,以实现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内的每一内侧壁均凸设有所述凸筋。优选地,所述凸筋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凸筋粘接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优选地,所述卡座包括卡座主体、设于所述卡座主体中用以供所述黑胶体容置且固定的安装槽,所述挂钩设于所述卡座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上。优选地,所述U盘主体的侧表面设有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对应设有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二磁吸部与所述第一磁吸部吸附,以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U盘主体可拆卸地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新型U盘,包括U盘主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U盘主体具有卡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端、以及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USB接口端,所述U盘主体包括U盘壳体、以及设于所述U盘壳体内的卡座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卡座的黑胶体,所述新型U盘采用黑胶体和其他部分组合而成,而结构简单,所述U盘主体的安装端设有挂钩,所述U盘主体的安装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挂钩,可以将绳索穿过所述挂钩而便于所述新型U盘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U盘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新型U盘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新型U盘的第二壳体的透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新型U盘的第二壳体移除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新型U盘的第一壳体剖切后且移除U盘壳体和黑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U盘,请参阅图1至图5中,于本技术提供的新型U盘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新型U盘100包括U盘主体1、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所述U盘主体I具有卡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安装端la、以及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第二壳体3内的USB接口端lb。所述U盘主体I包括U盘壳体10、以及设于所述U盘壳体10内的卡座11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卡座11的黑胶体12。所述新型U盘100采用黑胶体13和其他部分组合而成,而结构简单,所述U盘主体I的安装端Ia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内的挂钩lc,所述第一壳体2具有正对所述挂钩Ic设置的开口 21,可以将绳索穿过所述挂钩Ic而便于所述新型U盘100携带。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3具有沿第一方向(图3箭头的方向)延伸且用以供所述USB接口端Ib插置的容置腔3a,于所述容置腔3a的内侧壁凸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凸筋31,所述U盘主体I的USB接口端与所述凸筋31压接,而实现与所述第二壳体3可拆卸地连接。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所述U盘主体I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而与所述第二壳体3可拆卸连接,例如:所述U盘主体I (具体为所述U盘壳体10)的侧表面设有第一磁吸部(未图示),所述第二壳体3的内侧壁对应设有第二磁吸部(未图示),所述第二磁吸部与所述第一磁吸部吸附,以将所述第二壳体3与所述U盘主体I可拆卸地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容置腔3a内的每一内侧壁均凸设有所述凸筋31,只需通过所述凸筋31对所述U盘主体I压接,就可实现所述U盘主体I与所述第二壳体3可拆卸连接,进而,避免所述U盘主体I与所述容置腔3a内的内侧壁之间的面接触,以减少接触面积,因而,在将所述第二壳体3与所述U盘主体I分离时,摩擦力减小,而方便将所述第二壳体3与所述U盘主体I分离,并且,为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二壳体3与所述U盘主体I之间的摩擦力,最好地,所述凸筋3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凸筋31可粘接于所述容置腔3a的内侧壁,也可以与所述第二壳体3 —体成型。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座11包括卡座主体110、设于所述卡座主体110且用以供所述黑胶体12容置且固定的安装槽111,所述挂钩Ic设于所述卡座11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2的端面上,因而,使得所述卡座11的结构简单。且所述挂钩Ic显露出所述U盘壳体10设置。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U盘包括U盘主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U盘主体具有卡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端、以及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USB接口端,所述U盘主体包括U盘壳体、以及设于所述U盘壳体内的卡座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卡座的黑胶体,所述U盘主体的安装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挂钩,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正对所述挂钩设置的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用以供所述USB接口端插置的容置腔,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凸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凸筋,所述U盘主体的USB接口端与所述凸筋压接,以实现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每一内侧壁均凸设有所述凸筋。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采用弹性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粘接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包括卡座主体、设于所述卡座主体中用以供所述黑胶体容置且固定的安装槽,所述挂钩设于所述卡座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上,且所述挂钩显露出所述U盘壳体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U盘主体的侧表面设有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对应设有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二磁吸部与所述第一磁吸部吸附,以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U盘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新型U盘,所述新型U盘包括U盘主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U盘主体具有卡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端、以及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USB接口端,所述U盘主体包括U盘壳体、以及设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U盘包括U盘主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U盘主体具有卡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端、以及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USB接口端,所述U盘主体包括U盘壳体、以及设于所述U盘壳体内的卡座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卡座的黑胶体,所述U盘主体的安装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挂钩,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正对所述挂钩设置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合劲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