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 C-Type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686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5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USB C-Type连接器,包括端子座、绝缘壳和金属壳;该端子座包覆于该端子座外,该金属壳包覆于该绝缘壳20外围合形成标准的C-Type插接口;其中,该端子座上包括A排端子、B排端子和接地金属板;将A排端子和B排端子中的所有接地端子(A1、A12、B1、B12)均与该接地金属板相连并引出第1焊接脚,将所有VBUS端子(A4、A9、B4、B9)彼此相连并引出第2焊接脚,其余端子各自单独在绝缘座后方引出焊接脚,并且各焊接脚均排成一排,使本产品焊线数量减少,并且焊线时可以在同一面上一次焊接所有线材,而无需翻转连接器后再单独焊接一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SBC-Type连接器。
技术介绍
USBType-C接口主要有三种传输功能,分别是USB数据、供电/充电、Display Port视频,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电子设备中。USBType-C接口的定 义如下: 如上表所示,为USB3. 1规范的USBType-C端子定义(PINdefine)。新规范的 端子定义上下两排端子各12pin且斜对角对称。因此当对接接头(图略)正插时,与上 排(A排)接触。反插时,与下排(B排)接触,所以USBType-C信号正反插都可以电性 导通。此外,由于USBType-C支援电源传输(PowerDelivery;PD)功能,还定义了输出电 流1.5A与3A的规范,比之前的USBTypeA/B输出电流还大。然而功能需要由CC1、 CC2检测,来传输电源传输协定(USBpowerdeliveryprotocol)信号。 有鉴于此,本技术申请人在了解消费者大多仅作单纯电源传输(充电)使用 习惯与新规范的USBType-C端子定义后,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提出一种在 USBType-C架构下可以达到产品其他功效的电连接器,并尽可能地将这种新型连接器简 化结构,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SB C-Type连接器,减少焊接脚的PIN数,减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种USBC-Type连接器,包括端子座、绝缘壳和金属壳,该端子座包覆于该端子座 外,该金属壳包覆于该绝缘壳外围合形成标准的C-Type插接口;该端子座上包括A排端子、 B排端子和接地金属板,A排端子具有7PIN导电端子(Al、A4、A5、A6、A7、A9、A12),B排端 子具有5PIN导电端子(Bl、B4、B5、B9、B12);该A排端子和B排端子延伸至该C-Type插接 口形成上下两排,该A排端子与B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以1、412、81、812)均与该接地金属 板相连并引出第1焊接脚;该A排端子与B排端子中的VBUS端子(A4、A9、B4、B9)彼此相 连并引出第2焊接脚,其余端子(A5、A6、A7、B5)单独引出第3至第6焊接脚,由该第1至第 6焊接脚在端子座的尾端形成一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地端子(41^12、81312)分别设有端子弹片,该端子弹 片从接地纟而子(A1、A12、B1、B12)的中部延伸出并向接地金属板弯曲,各纟而子弹片弹性接触 该接地金属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VBUS端子(B4、B9)的尾端通过一连接桥相连,并于该连 接桥两端延伸出端子弹片,该端子弹片向VBUS端子(A4、A9)弯曲并且弹性接触该VBUS端 子(A4、A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B排端子中的端子(B5)在其延伸部上设置折弯结构,使 该端子(B5)的弹性接触部与B排端子位于一排,该端子(B5)的焊接脚与A排端子位于一 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1至第6焊接脚分别为导电端子(A4、A5、A6、A7、B5、 A12)的焊接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1至第6焊接脚的焊接面加宽设置,形成散开的扇形焊 接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A排端子与第一绝缘座一体镶嵌成型为第一端子座,所 述B排端子与第二绝缘座一体镶嵌成型为第二端子座,该接地金属板夹设于第一和第二端 子座之间。 -种USBC-Type连接器,包括端子座、绝缘壳和金属壳,该端子座包覆于该端子座 外,该金属壳包覆于该绝缘壳外围合形成标准的C-Type插接口;该端子座上包括A排端子、 B排端子和接地金属板,A排端子具有7PIN导电端子(Al、A4、A5、A6、A7、A9、A12),B排端 子具有5PIN导电端子(Bl、B4、B5、B9、B12);该A排端子和B排端子延伸至该C-Type插接 口形成上下两排,该A排端子与B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以1、412、81、812)均与该接地金属 板相连并引出第1焊接脚;该A排端子与B排端子中的VBUS端子(A4、A9、B4、B9)彼此相 连并引出第2焊接脚,导电端子(A5、B5)埋于端子座内不伸出焊接脚,导电端子(A6、A7)单 独引出第3和第4焊接脚,由该第1至第4焊接脚在端子座的尾端形成一排。 -种USBC-Type连接器,包括端子座、绝缘壳和金属壳,该端子座包覆于该端子座 外,该金属壳包覆于该绝缘壳外围合形成C-Type插接口;该端子座上包括A排端子、B排端 子和接地金属板,A排端子具有6PIN导电端子(41、4436、4739、412),8排端子具有4?預 导电端子(81、84、89、812);该4排端子和8排端子延伸至该^沖6插接口形成上下两排, 该A排端子与B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41312、81、812)均与该接地金属板相连并引出第1 焊接脚;该A排端子与B排端子中的VBUS端子(A4、A9、B4、B9)彼此相连并引出第2焊接 脚,导电端子(A6、A7)单独引出第3和第4焊接脚,由该第1至第4焊接脚在端子座的尾端 形成一排。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将A排端子和B排端子中的所有接地端子(Al、A12、Bl、B12)均与该接地金属板 相连并引出第1焊接脚,将所有VBUS端子(A4、A9、B4、B9)彼此相连并引出第2焊接脚,其 余端子各自单独在绝缘座后方引出焊接脚,并且各焊接脚均排成一排,相比传统在尾端伸 出2排焊接脚(共12PIN焊接脚)的设计,本产品焊线数量减少,并且焊线时可以在同一面上 一次焊接所有线材,而无需翻转连接器后再单独焊接一次。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状态右视图; 图3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状态俯视图; 图4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状态主视图; 图5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A排端子、B排端子和接地金属板的分解立体 图; 图7是图6中的组装状态图; 图8是图6的另一面的视角图; 图9是图8中的组装状态图; 图10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A排端子以及B排端子中的端子(B5)成型于 同一料带中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另一视角图; 图12是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状态俯视图; 图13是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状态主视图; 图14是本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组装状态俯视图; 图15是本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组装状态主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端子座 101、第一端子座 102、第二端子座 11、A排端子 12、B排端子 13、接地金属板14、第一绝缘座 15、第二绝缘座 16、焊接面 17、端子弹片 18、连接桥 19、端子弹片B5-1、折弯结构 20、绝缘壳 21、上壳体 22、下壳体 23、防EMI弹片30、金属壳 40、C_Type插接口。【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 C‑Type连接器,包括端子座、绝缘壳和金属壳,该端子座包覆于该端子座外,该金属壳包覆于该绝缘壳外围合形成标准的C‑Type插接口;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上包括A排端子、B排端子和接地金属板,A排端子具有7PIN导电端子(A1、A4、A5、A6、A7、A9、A12),B排端子具有5PIN导电端子(B1、B4、B5、B9、B12);该A排端子和B排端子延伸至该C‑Type插接口形成上下两排,该A排端子与B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A1、A12、B1、B12)均与该接地金属板相连并引出第1焊接脚;该A排端子与B排端子中的VBUS端子(A4、A9、B4、B9)彼此相连并引出第2焊接脚,其余端子(A5、A6、A7、B5)单独引出第3至第6焊接脚,由该第1至第6焊接脚在端子座的尾端形成一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生虎陶武松胡先武王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