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648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包括输液袋本体(1)、挂孔(2)、出液管(3)和旁通管(6),挂孔(2)设置于输液袋本体(1)的底部,出液管(3)设置于输液袋本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出液管(3)的一端伸入输液袋本体(1)内部,且出液管(3)的管壁与输液袋本体(1)密封连接,出液管(3)的另一端内部配合安装有单向阀A(4),单向阀A(4)的表面上粘贴有密封膜片(5);旁通管(6)设置于出液管(3)的管壁上,旁通管(6)通过出液管(3)与输液袋本体(1)内部连通,旁通管(6)内还配合安装有单向阀B(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加药方便、可确保输液过程更加安全可靠、防污染和密封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液袋,特别是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方式历经三次变革:从全开放式到半开放式,再到全密闭式,目前已出现了大量的全密闭式的输液袋,但是在临床治疗疾病时,要求输液袋能直立放置、插针方便,穿刺孔洁净度高。要实现以上要求,则需对输液袋和密封输液袋的组合盖进行共同改进。常用的医用组合盖包括外盖、内盖和固持在二者之间的胶塞,由内盖固定胶塞,现在为解决内盖的加工难度,也出现了无内盖的组合盖。医用组合盖的作用是在输液软袋、输液瓶等医用容器灌装药液以后密封住医用容器,在组合盖上形成针刺开口,对应胶塞上端面的针刺部位,实现向医用容器内注药和向患者输药。现有的输液袋从整体上,其厚度大体相同,在医护人员穿刺时,容易出现过穿现象,即穿刺针从管内刺入,由于用力过猛,穿刺针刺破输液袋,从而导致穿刺失败,甚至可能伤及医护人员。另外,加药和输液都在同一管口上进行操作,容易将出液管内的单向阀损坏,不利于输液持续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加药方便、可确保输液过程更加安全可靠、防污染和密封性好的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包括输液袋本体、挂孔、出液管和旁通管,挂孔设置于输液袋本体的底部,出液管设置于输液袋本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出液管的一端伸入输液袋本体内部,且出液管的管壁与输液袋本体密封连接,出液管的另一端内部配合安装有单向阀A,单向阀A的表面上粘贴有密封膜片;所述的旁通管设置于出液管的管壁上,旁通管通过出液管与输液袋本体内部连通,旁通管内还配合安装有单向阀B。它还包括防刺层,防刺层设置于出液管的出口两侧的输液袋本体上。所述的输液袋本体的两侧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出液管管壁与输液袋本体的连接处。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出液管的管壁上设置旁通管,将旁通管与输液袋本体内部连通,并且在旁通管内安装单向阀,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加药时,可直接从旁通管进行加药,操作更加方便,而且不会影响输液正常进行。2、分别在出液管和旁通管内安装单向阀,出液管保持出液方向单向,旁通管保持进液方向单向,可确保在输液过程中不出现漏液现象,输液安全可靠。3、在单向阀A表面上粘贴密封膜片,一方面可保证在输液前外部环境污染输液袋本体内部液体,另一方面可防止输液袋本体内的液体渗出,具有防污染和密封性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液袋本体,2-挂孔,3-出液管,4-单向阀A,5-密封膜片,6-旁通管,7-单向阀B,8-防刺层,9-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包括输液袋本体1、挂孔2、出液管3和旁通管6,挂孔2设置于输液袋本体I的底部,出液管3设置于输液袋本体I顶部的中间位置,出液管3的一端伸入输液袋本体I内部,且出液管3的管壁与输液袋本体I密封连接,出液管3的另一端内部配合安装有单向阀A4,单向阀A4的表面上粘贴有密封膜片5 ;所述的旁通管6设置于出液管3的管壁上,旁通管6通过出液管3与输液袋本体I内部连通,旁通管6内还配合安装有单向阀B7。进一步地,它还包括防刺层8,防刺层8设置于出液管3的出口两侧的输液袋本体I上,可防止在进行输液穿刺出现过穿现象时,刺破输液袋本体I。进一步地,所述的输液袋本体I的两侧还设置有加强筋9,加强筋9位于出液管3管壁与输液袋本体I的连接处,在进行输液穿刺时,医护人员可捏住加强筋9进行操作,提高输液袋本体I与出液管3处的强度。使用时,准备好输液管,将连接输液袋一端露出,撕开密封膜片5,露出单向阀A4,将穿刺针刺入单向阀A4,使输液管与输液袋本体I内部连通,进行输液。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加药时,通过带药针管的针头刺入单向阀B7,刺入旁通管6,向输液袋本体I内进行加药,混合均匀后继续输液。【主权项】1.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袋本体(I)、挂孔(2)、出液管(3 )和旁通管(6 ),挂孔(2 )设置于输液袋本体(I)的底部,出液管(3 )设置于输液袋本体(I)顶部的中间位置,出液管(3)的一端伸入输液袋本体(I)内部,且出液管(3)的管壁与输液袋本体(I)密封连接,出液管(3)的另一端内部配合安装有单向阀A (4),单向阀A (4)的表面上粘贴有密封膜片(5);所述的旁通管(6)设置于出液管(3)的管壁上,旁通管(6)通过出液管(3)与输液袋本体(I)内部连通,旁通管(6)内还配合安装有单向阀B (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防刺层(8 ),防刺层(8 )设置于出液管(3 )的出口两侧的输液袋本体(I)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袋本体(I)的两侧还设置有加强筋(9),加强筋(9)位于出液管(3)管壁与输液袋本体(I)的连接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包括输液袋本体(1)、挂孔(2)、出液管(3)和旁通管(6),挂孔(2)设置于输液袋本体(1)的底部,出液管(3)设置于输液袋本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出液管(3)的一端伸入输液袋本体(1)内部,且出液管(3)的管壁与输液袋本体(1)密封连接,出液管(3)的另一端内部配合安装有单向阀A(4),单向阀A(4)的表面上粘贴有密封膜片(5);旁通管(6)设置于出液管(3)的管壁上,旁通管(6)通过出液管(3)与输液袋本体(1)内部连通,旁通管(6)内还配合安装有单向阀B(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加药方便、可确保输液过程更加安全可靠、防污染和密封性好。【IPC分类】A61J1/10, A61J1/14【公开号】CN204744970【申请号】CN201520441009【专利技术人】邓茂林, 罗成鑫, 陈柯志, 范杰 【申请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旁通加药型单管聚丙烯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袋本体(1)、挂孔(2)、出液管(3)和旁通管(6),挂孔(2)设置于输液袋本体(1)的底部,出液管(3)设置于输液袋本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出液管(3)的一端伸入输液袋本体(1)内部,且出液管(3)的管壁与输液袋本体(1)密封连接,出液管(3)的另一端内部配合安装有单向阀A(4),单向阀A(4)的表面上粘贴有密封膜片(5);所述的旁通管(6)设置于出液管(3)的管壁上,旁通管(6)通过出液管(3)与输液袋本体(1)内部连通,旁通管(6)内还配合安装有单向阀B(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茂林罗成鑫陈柯志范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