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和交通运输工程中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技术介绍
国内沉管隧道除正在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外,均采用后铺法基础,管节长度不大于120m,此时的拉合力和系缆力适当。当沉管隧道采用先铺法时,可以保证沉管管节底板下地基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但由于拉合施工时整个待沉放的管节已座落于地基基础上,为克服管节底板和基础之间的摩擦力,所需的拉合力明显增大;此外,管节长度增加到180m时,结构体量增加,也导致所需的拉合力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沉管管节的系缆力也相应增加。随着拉合力和系缆力的增加,拉合台座和系缆柱尺寸增大。现有技术中拉合台座和系缆柱一般通过螺栓与沉管管顶的预埋件连接,方便使用后拆除。因此,对应预埋件所需地脚螺栓直径、长度、根数明显增大增多。此外,沉管顶板端部还需设置导向装置、测量塔、导缆器等舾装件。以上因素都导致沉管管节顶板上平面总体布置极为困难。有鉴于此,亟待对沉管管节的顶板上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满足平面布置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沉管管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管节顶板上的拉合台座;所述拉合台座上方连接系缆柱;所述系缆柱连接预埋件,且所述预埋件穿过所述拉合台座后固定在所述管节顶板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杰,奚程磊,冯先导,陈鸿,吕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