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22961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7:20
一种自行走装置,包括行走系统(1)、动力系统(2)、操纵系统(4)、悬挂系统(7),行走系统(1)由底盘机架(11)和行走轮系(12)组成,行走轮系(12)安装在底盘机架(11)下方的支架上,动力系统(2)、操纵系统(4)安装在底盘机架上方,后悬挂结构安装于底盘机架后方。行走变速箱、发动机、动力输出传动箱三者纵向排列于机架的正中央,左右重心平衡;发动机与动力输出传动箱刚性连接,但与机架柔性连接,振动小、可靠性高;动力输出传动箱与行走变速箱之间通过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连接,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传递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履带自走式旋耕机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具有较好的附着性,特别在潮湿泥泞或环境恶劣的地带,表现出较好的水田通过性,再加上接地比压小,对农田压实、破坏程度轻,特别适合南方水田地区作业,在农业生产中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点是轮式拖拉机无法替代的。1.在配挂旋耕机后,传动箱受到一个旋转的力矩,导致两悬挂臂长度不能太长,即旋耕机升降幅度较小;2.悬挂装置安装在动力输出传动箱上,两悬挂臂之间的距离较短,使得旋耕机左右稳定性差。3.柴油机横置,HST与行走变速箱前置,动力输出传动箱后置,通过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的带轮将动力输送给前方的HST和后方的动力输出传动箱。皮带传动结构复杂,易磨损,动力损耗大,皮带的更换不方便;4.采用三角履带,爬坡能力弱,硬路面行走振动较大。难以适应水田,旱地,丘陵等地区。针对现有技术中牵引力小,稳定性不好,爬坡能力弱、硬路面行走振动大等缺点,本技术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自行走装置。—种自行走装置,包括行走系统、动力系统、操纵系统、悬挂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走装置,包括行走系统(1)、动力系统(2)、操纵系统(4)、悬挂系统(7),其特征在于:行走系统(1)由底盘机架(11)和行走轮系(12)组成,行走轮系(12)安装在底盘机架(11)下方的支架上,动力系统(2)、操纵系统(4)安装在底盘机架上方,悬挂系统(7)安装于底盘机架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菊平韩熊冰顾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