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888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电机链接板、转轴、拉杆和气缸,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齿轮可与工位盘底部的齿轮相啮合,电机链接板一端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拉杆固定连接,气缸的伸缩杆与拉杆相抵触,用于推动拉杆转动;拉杆还与弹簧相连接,用于气缸的伸缩杆缩回时拉杆的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驱动工位盘自转时的旋转,该机构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百叶轮自动化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工位盘自转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百叶轮是一种强力弹性磨盘,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打磨抛光,具体可用于造船、汽车、航空、机械、仪表、桥梁及建筑行业和家具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各种型面除锈、除漆、除毛刺和打磨焊缝。在百叶轮的自动生产中,百叶轮的底盘被放置在回转机构上的工位盘上,并随着回转机构的旋转被输送至相对应的工位,根据百叶轮的生产工艺流程,百叶轮的底盘随着回转机构的旋转依次经过涂胶工位进行涂胶、切割排片工位进行叶片的排片以及整形工位对底盘上的叶片进行整形,最后输出成品;在回转机构上的工位盘旋转至相应工位时,回转机构停止转动并进行工位定位,然后工位盘自转,完成涂胶、排片或整形,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即工位盘的旋转驱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工位盘自转时的旋转,该机构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电机链接板、转轴、拉杆和气缸,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齿轮可与工位盘底部的齿轮相啮合,电机链接板一端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拉杆固定连接,气缸的伸缩杆与拉杆相抵触,用于推动拉杆转动;拉杆还与弹簧相连接,用于气缸的伸缩杆缩回时拉杆的复位。所述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固定座,所述转轴套设在电机固定座内。所述电机固定座固定在大板上。所述电机固定座与所述转轴接触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电机固定座与所述转轴的拼装处设置有第一 O型圈。所述电机链接板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拼装处设置有第二 O型圈。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与大盘的多个工位盘的齿轮间歇式啮合,驱动工位盘的旋转(自转)。另外,采用气缸推动臂推动驱动电机,进而使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与工位盘的齿轮啮合或分离,使驱动齿轮的移动能更加精准。2.本技术的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可精准地控制工位盘自转的圈数。3.本技术中的气缸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其的开启或关闭,自动化程度尚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拉杆和气缸工作示意图。图中,1.驱动电机,2.驱动齿轮,3.电机链接板,4.转轴,5.拉杆,6.气缸,7.电机固定座,8.大板,9.第一轴承,10.第二轴承,11.第一 O型圈,12.第二 O型圈,13.齿轮,1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提供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驱动齿轮2、电机链接板3、转轴4、拉杆5、气缸6、电机固定座7和大板8,驱动齿轮2与驱动电机I的输出轴连接,驱动齿轮2可与工位盘底部的齿轮13相啮合,电机链接板3 —端与驱动电机I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4的另一端与拉杆5固定连接,气缸6的伸缩杆与拉杆5相抵触,用于推动拉杆5转动;拉杆5还与弹簧14相连接,用于气缸6的伸缩杆缩回时拉杆5的复位。该机构可与大盘的多个工位盘的齿轮13间歇式啮合,驱动工位盘的旋转(自转)。另外,采用气缸6推动臂推动驱动电机1,进而使驱动电机I的驱动齿轮2与工位盘的齿轮13啮合或分离,使驱动齿轮2的移动能更加精准。其中,转轴4套设在电机固定座7内,电机固定座7固定在大板8上,可使该机构固定在百叶轮生产装置的固定支架上。电机固定座7与转轴4接触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0,用于支撑旋转的转轴4。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电机固定座7与转轴4的拼装处设置有第一 O型圈11,主要用于电机固定座7和转轴4之间的密封。电机链接板3与驱动电机I的拼装处设置有第二 O型圈12。主要用于电机链接板3与驱动电机I之关的密封。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可精准、自动地控制工位盘自转的圈数。工作过程:需要啮合时,当需啮合的工位盘旋转定位后,气缸6的伸缩杆伸出,推动拉杆5转动,从而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转动带动电机链接板3旋转,电机链接板3再带动驱动电机I旋转至啮合位置,电机转动,带动工位盘自转。当工位盘自转需要停止后,驱动电机I关闭,气缸6的伸缩杆缩回,弹簧14使拉杆5反方向旋转复位,从而带动驱动齿轮2与工作盘下的齿轮13脱离。气缸6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其的开启或关闭,自动化程度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电机链接板、转轴、拉杆和气缸,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齿轮可与工位盘底部的齿轮相啮合,电机链接板一端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拉杆固定连接,气缸的伸缩杆与拉杆相抵触,用于推动拉杆转动;拉杆还与弹簧相连接,用于气缸的伸缩杆缩回时拉杆的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固定座,所述转轴套设在电机固定座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座固定在大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座与所述转轴接触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座与所述转轴的拼装处设置有第一 O型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链接板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拼装处设置有第二 O型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电机链接板、转轴、拉杆和气缸,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齿轮可与工位盘底部的齿轮相啮合,电机链接板一端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拉杆固定连接,气缸的伸缩杆与拉杆相抵触,用于推动拉杆转动;拉杆还与弹簧相连接,用于气缸的伸缩杆缩回时拉杆的复位。本技术用于驱动工位盘自转时的旋转,该机构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IPC分类】B65G29/00, B65G47/80【公开号】CN204751311【申请号】CN20152038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位盘自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电机链接板、转轴、拉杆和气缸,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齿轮可与工位盘底部的齿轮相啮合,电机链接板一端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拉杆固定连接,气缸的伸缩杆与拉杆相抵触,用于推动拉杆转动;拉杆还与弹簧相连接,用于气缸的伸缩杆缩回时拉杆的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丰宏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