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647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所述变电站设有: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本体的变压器本体室11、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散热器的散热器室12、10kV配电装置室13、35kV配电装置室14、10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所述三个变压器本体室11和散热器室12均设有与所述变电站外部连通的进出口,相邻设置的所述变压器本体室11和所述散热器室12间设有通行口供人员通行;所述10kV配电装置室13、35kV配电装置室14、10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均设有与所述变电站外部连通的进出口供人员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技术介绍
变电站即改变电压、控制和分配电能的场所,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主要设备,除此之外变电站还包括配电设备、储能设备、二次设备等多种设备。由于用在变电站中的主要设备体积较大,所以变电站的占地面积通常较大,设计人员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根据预先规划的用地面积设计变电站的结构,由此使各个变电站间的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设计出的变电站可能不适于周边情况,例如露天的结构会产生噪音及干扰,或者由于各个设备室的位置设置不合理,导致变电站内的电缆排布混乱。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结构,以节约用地面积,并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技术提供1.一种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所述变电站设有??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本体的变压器本体室11、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散热器的散热器室12、1kV配电装置室13、35kV配电装置室14、1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 ;所述三个变压器本体室11和散热器室12均设有与所述变电站外部连通的进出口,相邻设置的所述变压器本体室11和所述散热器室12间设有通行口供人员通行;所述1kV配电装置室13、35kV配电装置室14、1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均设有与所述变电站外部连通的进出口供人员通行。优选地,所述三个变压器本体室11和所述三个散热器室12相间地设置在楼内的一侧,所述1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设置在对侧,所述1kV配电装置室13和35kV配电装置室14设置在所述楼内的中间区域。优选地,所述1kV配电装置室13与所述三个变压器本体室11均直接相邻设置。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室12的进出口为通风百叶门。优选地,所述变电站下方还设有电缆半层17,用于敷设电力电缆。优选地,所述变压器本体室11的墙壁为防火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采用全户内设计降低噪声,符合城区规划;各个设备室均设有直接与外部连通的进出口的设计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便人员巡视,并且该结构可以省略站内人行通道以节省用地面积,进而节约用地投资,同时加快了地区电网工程设计和建设速度,提高了建设质量,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的平面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的断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图1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变电站的结构,本技术所述的各个设备室及装置室中的设备均为变电站内的常用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故图中省略了各个设备间的连接电缆。如图1所示,该变电站设有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本体的变压器本体室11、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散热器的散热器室12、10kV配电装置室13、35kV配电装置室14、1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 ;为了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变压器本体室11的墙壁可以选用防火墙。所述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本体的变压器本体室11和散热器室12均设有与所述变电站外部连通的进出口,相邻设置的所述变压器本体室11和所述散热器室12间设有通行口,用于供人员通行。建造变电站时可以待设备就位后封堵变压器本体室11的外墙,只留出入小门,散热器室12同样设置与外界连通的进出口。为了增强散热效果,所述散热器室(12)的进出口可优选为通风百叶门。所述1kV配电装置室13、35kV配电装置室14、1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均设有与所述变电站外部连通的进出口,用于供人员通行。如图1所示,所有的设备室均设置连通外部的进出口,站内可以不另设人行通道,并且配电室与变压器本体室相隔离,不设置通行口 ;同时,为了增强散热器室的空气流通性能,可以在外墙上设置可调节的通风百叶窗。上述变电站设有3回进线、24回出线。接线方式为35kV侧采用内桥+线变组或线变组、1kV侧采用单母线四分段接线。站内的变压器可以选用35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每台容量31.5MVA,户内布置;10kV配电装置为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35kV配电装置为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电容器为站内无功补偿电容器,安装在1kV侧,容量为3X (2+2)Mvar,采用电缆进线。接地变选用接地变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容量400MVA,其中接地变兼做站用变,电缆进线。二次设备室中可以设置互感器,例如常规互感器,不设合并单元、不设智能终端;35kV及主变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1kV采用保护、测控、计量多合一装置;配置独立的备自投和低周减载装置;采用站内一体化电源系统。上述变电站的适用范围包括:I在规划为末端负荷站,没有穿越功率;2受外界条件限制,站址选择困难地区;3严重大气污染地区;4进出线均为电缆的项目;5城区规划中对噪声要求较高处;6适用于城区内对层高有要求处。本技术提供的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采用全户内设计降低噪声,符合城区规划;各个设备室均设有直接与外部连通的进出口的设计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并且可以省略站内人行通道以节省用地面积,进而节约用地投资,同时加快了地区电网工程设计和建设速度,提高了建设质量,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变压器本体室为了进一步节约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并且优化站内的电缆布置,所述三个变压器本体室11和所述三个散热器室12可以相间地设置在站内的一侧,所述1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设置在对侧,所述1kV配电装置室13和35kV配电装置室14设置在站内的中间区域;优选地,所述1kV配电装置室(13)与所述三个变压器本体室(11)均直接相邻设置,便于变压器本体与1kV配电装置室中的设备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变电站还可以设有电缆半层17,所述电缆半层17设置在变电站下方,用于敷设电力电缆,即在变电站下方还设有一个空间,单独用于敷设电缆,进一步优化站内的电缆布置。站内的电力电缆可以通过电缆桥架与相应的设备连接。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主权项】1.一种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设有: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本体的变压器本体室(11)、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散热器的散热器室(12)、10kV配电装置室(13)、35kV配电装置室(14)、10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 所述三个变压器本体室(11)和散热器室(12)均设有与所述变电站外部连通的进出口,相邻设置的所述变压器本体室(11)和所述散热器室(12)间设有通行口供人员通行;所述1kV配电装置室(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设有: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本体的变压器本体室(11)、三个用于设置35kV变压器散热器的散热器室(12)、10kV配电装置室(13)、35kV配电装置室(14)、10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所述三个变压器本体室(11)和散热器室(12)均设有与所述变电站外部连通的进出口,相邻设置的所述变压器本体室(11)和所述散热器室(12)间设有通行口供人员通行;所述10kV配电装置室(13)、35kV配电装置室(14)、10kV电容器室(15)和二次设备室(16)均设有与所述变电站外部连通的进出口供人员通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升赵颖葛曼倩孙少斌仇德伦高岩马士超钱芳葛艾丽房涛杨清秀赵晶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