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418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2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木平台,包括脚杯、支撑柱、主梁、次梁、面板、侧板和角板,其中,所述脚杯与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主梁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支撑柱,所述主梁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与二根相邻的所述主梁连接,所述次梁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所述主梁、次梁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面板架设在所述矩形框架上,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侧边,所述角板设置在所述面板的棱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快速拆卸、快速安装、重复循环使用,施工时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景观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木平台
技术介绍
传统的景观平台为固定式的,在安装之后,就不可拆卸,不可重复循环使用,并且传统景观平台的施工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拆卸、快速安装、可重复循环使用的可移动木平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木平台,包括脚杯、支撑柱、主梁、次梁、面板、侧板和角板,其中,所述脚杯与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主梁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支撑柱,所述主梁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与二根相邻的所述主梁连接,所述次梁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所述主梁、次梁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面板架设在所述矩形框架上,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侧边,所述角板设置在所述面板的棱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的底部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有垫片,所述脚杯与所述垫片螺纹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的侧面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有第一 L型固定件,所述第一L型固定件的其中一个直角侧面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的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 L型固定件的另一个直角侧面通过第四螺栓与所述主梁的底面相贴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梁的底部设有导轨,所述第一 L型固定件的另一个直角侧面上设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的螺栓头设置在所述导轨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 L型固定件,所述第二 L型固定件的其中一个直角侧面通过第五螺栓与所述次梁相贴合连接,所述第二 L型固定件的另一个直角侧面通过第六螺栓与所述主梁相贴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梁的两端以及中部均连接有所述次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移动木平台还包括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贯穿所述主梁、支撑柱至所述脚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板为L型,所述侧板挂在所述主梁或者次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板为直角角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快速拆卸、快速安装、重复循环使用,施工时间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图4中支撑柱、主梁的装配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装配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号为:第一螺栓I ;垫片2 ;支撑柱3 ;脚杯4 ;第一 L型固定件5 ;第二螺栓6 ;主梁7 ;导轨701 ;第三螺栓8 ;次梁9 ;第二 L型固定件10 ;膨胀螺栓11 ;面板12 ;侧板13 ;角板14。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可移动木平台,包括脚杯4、支撑柱3、主梁7、次梁9、面板12、侧板13和角板14,其中,所述脚杯4与所述支撑柱3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与所述主梁7连接,所述主梁7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支撑柱3,所述主梁7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三根所述主梁7,所述次梁9的两端分别与二根相邻的所述主梁7连接,所述次梁9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优选设置六根所述次梁9,所述主梁7、次梁9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面板12架设在所述矩形框架上,所述侧板13设置在所述面板12的侧边,所述角板14设置在所述面板12的棱边。如图1至图12所示,所述支撑柱3的底部通过第一螺栓I连接有垫片2,所述脚杯4与所述垫片2螺纹连接。如图1至图12所示,可通过转动脚杯4来调节支撑柱3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了高度的可调节。如图1至图12所示,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的侧面通过第二螺栓6连接有第一 L型固定件5,所述第一 L型固定件5的其中一个直角侧面与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的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 L型固定件5的另一个直角侧面通过第四螺栓与所述主梁7的底面相贴合连接。如图1至图12所示,所述主梁7的底部设有导轨701,所述第一 L型固定件5的另一个直角侧面上设有第三螺栓8,所述第三螺栓8的螺栓头设置在所述导轨701内,可实现导向安装,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和精度,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安装。如图1至图12所示,所述次梁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 L型固定件10,所述第二L型固定件10的其中一个直角侧面通过第五螺栓与所述次梁9相贴合连接,所述第二 L型固定件10的另一个直角侧面通过第六螺栓与所述主梁7相贴合连接。如图1至图12所示,所述主梁7的两端以及中部均连接有所述次梁9。如图1至图12所示,所述可移动木平台还包括膨胀螺栓11,所述膨胀螺栓11贯穿所述主梁7、支撑柱3至所述脚杯4,可通过膨胀螺栓11来实现锁紧安装。如图1至图12所示,所述侧板13为L型,所述侧板13挂在所述主梁7或者次梁9上。如图1至图12所示,所述角板14为直角角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木平台,可以快速拆卸、快速安装、重复循环使用,施工时间短。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可移动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杯、支撑柱、主梁、次梁、面板、侧板和角板,其中,所述脚杯与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主梁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支撑柱,所述主梁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与二根相邻的所述主梁连接,所述次梁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所述主梁、次梁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面板架设在所述矩形框架上,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侧边,所述角板设置在所述面板的棱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底部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有垫片,所述脚杯与所述垫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的侧面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有第一 L型固定件,所述第一 L型固定件的其中一个直角侧面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的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 L型固定件的另一个直角侧面通过第四螺栓与所述主梁的底面相贴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底部设有导轨,所述第一 L型固定件的另一个直角侧面上设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的螺栓头设置在所述导轨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 L型固定件,所述第二 L型固定件的其中一个直角侧面通过第五螺栓与所述次梁相贴合连接,所述第二 L型固定件的另一个直角侧面通过第六螺栓与所述主梁相贴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两端以及中部均连接有所述次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木平台还包括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贯穿所述主梁、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杯、支撑柱、主梁、次梁、面板、侧板和角板,其中,所述脚杯与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主梁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支撑柱,所述主梁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与二根相邻的所述主梁连接,所述次梁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所述主梁、次梁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面板架设在所述矩形框架上,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侧边,所述角板设置在所述面板的棱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墨刘章辉何世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澳亚琞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