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0941 阅读:6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内层容器和外层容器一体制成且它们之间留有空间,所述内外层容器之间的空间内形成绝热层,在所述内层容器的外表面和外层容器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防辐射膜。所述防辐射膜具有防辐射膜去除部分,其表面积等于或小于在其上形成防辐射膜的容器表面积的30%。(*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具有双壁结构的绝热容器,其中内层容器和外层容器整体接合并在它们之间留有空间;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热容器,其中防辐射膜至少形成在内层容器的一个外表面上或外层容器的一个内表面上。在制作绝热容器时,要适当配置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内层容器和外层容器,在它们之间留有空间并对其开口处进行封接以形成整体的双壁结构容器,所述空间用做绝热层。更具体地说,现已广泛采用中间抽空以形成真空绝热层的金属真空绝热容器作为绝热容器,因其保温性能优良。但在上述的金属真空绝热容器中,因为内层和外层容器由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制作,因此不能从外边检查容器内所储存物质的数量,需打开盖子或塞子,由开口观察其内存的物质。在对容器内进行检查时,外部空气会流入到容器中。因此,当容器内所存为冷饮时,冷饮温度会因空气的流入而升高;当容器内存有热水等热饮时,热饮的温度会因空气的流入而降低。因此,现有技术绝热容器的保温性能有所降低。就上述绝热玻璃容器而言,为防止热辐射和提高其保温性能,通常要在其内层或外层容器的绝热层侧通过银镜效应形成一层镀银膜。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由外对其内存物质进行检查。因此,与上述金属绝热容器一样,同样存在保温性能不高的问题。在未审查地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No.2000-60743中披露了一种采用透明合成树脂制作内层和外层容器的绝热容器。在这种绝热容器中,在作为绝热层的空间中充有热导低于空气的气体(以下称其为低热导气体),例如氪、氙、氩等。在这种绝热容器中,在其内层或外层容器的绝热层侧的表面上配置有防辐射膜以防止热辐射,所述防辐射膜可透过可见光和吸收或反射红外线辐射。通过蒸汽沉积、溅射、离子镀等工艺,使单层或多层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或金属微粒附着在薄膜衬底上以形成防辐射膜。对这种绝热容器而言,由于可见光可透过防辐射膜,因此可通过防辐射膜由外观察容器内的物质。但因这种绝热容器防辐射膜的刚度较大,因此难于形成曲面结构。为此,这种防辐射膜可配置在平面或大体为平面的部分(例如圆筒体部分等),而难于配置在容器底部或肩部等曲面部分。考虑到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由外观察其内存物质和保温性能优良的绝热容器,所提供容器的平面和曲面结构部分都具有较好的防辐射性能。在所述绝热容器中,所述透明材料可以是玻璃。在所述绝热容器中,所述透明材料可以是合成树脂。在所述绝热容器中,所述绝热层可以是真空绝热层。在所述绝热容器中,所述绝热层内可以充以低热导气体。在所述绝热容器中,所述防辐射膜去除部分可以在所述容器轴向上形成为条带状。图2为表明附图说明图1的分解视图。图3为表明防辐射膜去除部分面积与绝热容器保温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图。图中所示绝热容器1包括玻璃内层容器2和玻璃外层容器3。所述内层容器2和外层容器3分别包括圆筒形的筒体部分2c和3c与颈部2d和3d,颈部2d和3d的直径小于筒体部分2c和3c的直径并位于筒体部分2c和3c的上部。内层容器2和外层容器3之间留有空间4,它们开口部分的边缘部分2a和3a相互连结到一起,从而形成双壁容器。对所述空间4进行抽空以形成真空绝热层V。在内层容器2和外层容器3的真空绝热层V侧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即在内层容器的外表面2b或外层容器的内表面3b-形成有防辐射膜5。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防辐射膜5只形成在内层容器的外表面2b上,而在外层容器的内表面3b上没有形成防辐射膜5。所述防辐射膜5也可只形成在外层容器的内表面3b上,或既形成在内层容器的外表面2b上又形成在外层容器的内表面3b上。此外,用于抽空或充以替代气体的封口管6配置在外层容器3的底部。金、银、铜、镍、铝等金属膜可用做防辐射膜5。防辐射膜5优选采用银镜反应等化学镀膜法、蒸汽沉积法、溅射法、离子镀、溶胶凝胶、喷涂、浸泡等方法形成。此外,也可采用铝箔等金属箔。当形成的防辐射膜5的厚度为500埃或更大(50毫微米或更大)时,可得到较好的防辐射性能;当防辐射膜5的厚度为1000埃或更大(100毫微米或更大)时,其防辐射性能更好。防辐射膜5具有防辐射膜去除部分(omission section)7,在该区内没有形成防辐射膜5。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形成为在内层容器2轴向上的条带状,从而可从外面观察到内层容器2中所存的物质。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的宽度基本不变,由内层容器2开口部分的边缘部分2a延伸到内层容器2的底部。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的表面积为等于或小于其上形成有防辐射膜5的容器表面积的30%。在所述实施例中,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的表面积为等于或小于内层容器外表面2b面积的30%。在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的面积大于内层容器外表面2b面积的30%时,防辐射功能和保温性能将会降低。对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面积的低限可不做设定,只要能够满足从外面观察容器内物质的要求。可根据使用情况适当选择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的面积,但最好使其等于或大于5%。在形成防辐射膜5中,采用其中将掩膜材料布置在内层容器的外表面上欲形成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之处的方法。之后,在内层容器的外表面上实施化学镀膜、蒸汽沉积、溅射、离子镀、溶胶凝胶、喷涂、浸泡等工艺,然后去除掩膜材料。此外,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形成防辐射膜5,将其中预先形成了构成防辐射膜去除部分的去除部分的金属箔粘结到在内层容器的外表面2b上。在上述的绝热容器1中,内层和外层容器2和3间的空间4被抽空空气以形成真空绝热层V。但也可在所述空间4内充有氪、氙、氩等低热导气体,以形成具有更好绝热效果的绝热层V。在上述绝热容器1中,用玻璃作为透明材料来制作内层和外层容器2和3。但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采用合成树脂来作为所用的透明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所述空间4内充有氪、氙、氩等低热导气体以形成绝热层V。此外,也可采用金、银、铜、镍、铝等金属膜来形成防辐射膜5。防辐射膜5一般采用银镜反应等化学镀膜方法、蒸汽沉积、溅射、离子镀、溶胶凝胶、喷涂和浸泡等方法形成;进一步说,最好采用磁控溅射工艺来制作防辐射膜。以下将参阅图2来说明图1所示玻璃真空绝热容器1的制作方法。内层与外层容器的制作首先制作内层容器2,然后制作外形基本与内层容器2相同的外层容器3,外层容器3的尺寸应能将内层容器2包容在内并在二者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4。外层容器3可分为具有开口边缘部分3a的上部外层容器3A和包括封口管6在内的下部外层容器3B。防辐射膜的形成将掩膜带覆盖在内层容器外表面2b上欲形成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之处,之后采用化学镀膜、蒸汽沉积、溅射、离子镀、溶胶凝胶、喷涂、浸泡等工艺,在内层容器外表面2b上形成防辐射膜5。然后去掉掩膜带,形成具有防辐射膜去除部分7的防辐射膜5。内层与外层容器的装配将内层容器2的上部装入外层容器的上部3A,使它们的开口边缘部分2a和3a相互气密连结。此时,将垫圈8放置在内层容器2与上部外层容器3A之间,从而在内外层容器间形成等宽的空间4。其次,将内层容器2的下部装入下部外层容器3B。此时,在内层容器2与下部外层容器3B之间形成空间4。之后,将上部外层容器3A的下缘(接口3A’)与下部外层容器3B的上缘(接合部分3B’)熔焊到一起,使上部外层容器3A与下部外层容器3B结合形成一个双壁容器。抽空与封口通过封口管6对空间4进行抽空以达到预期的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热容器,包括内层容器和外层容器,所述内层容器和外层容器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它们之间留有空间,所述内层容器和外层容器一体地接合而形成双壁容器,其中所述双壁容器的内层容器和外层容器之间的空间形成绝热层,在所述内层容器的外表面和外层容器 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防辐射膜,及所述防辐射膜具有防辐射膜去除部分,防辐射膜去除部分的表面积等于或小于在其上形成防辐射膜的容器表面的3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孝文大塚荣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