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油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0938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油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大豆毛油的制备;步骤二、加入磷脂酶C进行一次脱胶处理,得到一次脱胶大豆油;步骤三、加入磷脂酶A1进行二次脱胶处理,得到二次脱胶大豆油;步骤四、将二次脱胶大豆油进行碱炼脱酸处理,得到脱酸大豆油;步骤五、向脱酸大豆油中加入废白土进行预脱色处理,得到预脱色大豆油,再向预脱色大豆油中加入凹凸棒土和活性炭进行复脱色处理,得到复脱色大豆油;步骤六、将复脱色大豆油进行脱臭处理,得到成品大豆油。该大豆油的加工方法安全环保、工艺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廉、精炼率高,适合于大豆油加工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脂加工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大豆油又称黄豆油,由大豆经压榨或浸出制得,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特别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用油。大豆油脂肪酸组成优良,含有油酸17.7?28.0%,亚油酸49.8?59.0%,亚麻酸5.0?11.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并且还富含多种微量营养成分,大豆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90?296mg/100g,植物留醇含量为0.15?0.38%,其可以起到促进生长发育,维护生理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等作用。因此,大豆油是营养价值极高、极具食用价值的油脂。对于大豆油加工,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是通用精炼技术,其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过度加工问题,使得大豆油精炼原辅料用量增多,油脂炼耗、能耗加大,加工废水、废渣的排放超标,使环境受到破坏,并且还使大豆油中原有的微量营养物质被过度加工而除去,造成了大豆油营养品质的下降,同时,过度加工也使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的油脂伴随物含量上升,降低了油脂食用安全性。现有专利CN102293264A “一种适度加工的植物油及其制备的方法”中采用两次脱胶、低温碱炼、废白土预脱色一白土再脱色、组合塔脱臭等工艺组合,对油脂进行适度精炼,虽然该专利采用两次脱胶和低温碱炼技术,脱胶脱酸效果较好,但是消耗大量水,并产生大量废水,增加了废水处理难度,同时,中性油的损失也随之增大;专利CN102492548A “基于适度白土脱色与高温处理生产大豆油脂的新方法”中先采用白土脱除油脂中的植物色素,再通过高温除去其中的热敏性物质,得到合格大豆油,其优点是白土用量少,反式脂肪酸生成量低,生产升本也有适当降低,但是,真空下高温处理,使得油脂中的维生素E、植物甾醇含量被大量脱除,因此该方法,降低了油脂营养品质,这是油脂精炼所不希望的;专利CN102517142A “一种零反式脂肪酸多维一级大豆油及其制备方法”中,采用了双酶脱胶/超级脱胶一无水洗长混脱酸耦合技术、低活性脱色剂两步脱色技术、低温短时/两级捕集回流脱臭等技术实现大豆的适度加工,从而生产出零反式脂肪酸多维一级大豆油,虽然产生反式脂肪酸含量少、营养素保留多,但该工艺线路长,并且适用性也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环保、适度稳定、工艺简单、操作便捷、精炼率高,且对大豆油进行适度加工的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大豆毛油的制备;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得的大豆毛油加热至65?75°C,加入柠檬酸溶液,待均质混合后,在45 °C时搅拌并保温滞留25?35分钟,再加入浓度为0.1%的磷脂酶C,且加入量为油重的12?16mL/kg,待均质混合后加入油重2?4%的软水,在45°C搅拌并保温进行一次脱胶处理85?95分钟,待一次脱胶处理结束后,在85?95°C灭酶处理8?12分钟,待灭酶结束,经离心分离得到油脚和一次脱胶大豆油;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一次脱胶大豆油加热至65?75°C,加入柠檬酸溶液,待均质混合后,在45°C时搅拌并保温滞留25?35分钟,再加入浓度为0.1%的磷脂酶Al,且加入量为油重的10?15mL/kg,待均质混合后加入油重2?4%的软水,在45°C搅拌并保温进行二次脱胶处理55?65分钟,待二次脱胶处理结束后,在85?95 °C灭酶处理8?12分钟,待灭酶结束,经离心分离得到二次脱胶大豆油;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二次脱胶大豆油进行碱炼脱酸处理,得到脱酸大豆油;步骤五、向步骤四中得到的脱酸大豆油中加入废白土进行预脱色处理,得到预脱色大豆油,再向预脱色大豆油中加入凹凸棒土和活性炭进行复脱色处理,得到复脱色大豆油;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得到的复脱色大豆油进行脱臭处理,得到成品大豆油。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大豆毛油的主要指标如下:含磷量为0.67%,油酸为17.7?28.0%,亚油酸为49.8?59.0%,亚麻酸为5.0?11.0%,维生素E为90?296mg/100g,植物甾醇为0.15?0.38%ο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加入油重0.09?0.1%且浓度为45%的柠檬酸溶液。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加入油重0.12?0.13%且浓度为45%的柠檬酸溶液。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碱炼脱酸处理过程为:将步骤三中得到的二次脱胶大豆油加热至30?40°C,加入油重0.1?0.2%且浓度为85%的磷酸,待均质混合后,搅拌并保温滞留进行酸反应12?16分钟,再加入浓度为10?14%的碱液,搅拌并保温滞留进行中和反应10?20分钟,待中和反应结束后加热至70?80°C,经离心分离得到皂脚和一次脱酸大豆油,将一次脱酸大豆油用热水充分洗涤后,再经分离得到二次脱酸大豆油,将二次脱酸大豆油在温度为100?105°C,压强为-0.095?-0.090MPa条件下,真空干燥15?20分钟,得到脱酸大豆油。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的预脱色处理过程为:将脱酸大豆油加热至75?85°C,加入油重0.5?2.5%的废白土并搅拌均质12?16分钟,并在真空度为-0.095?-0.090MPa,温度为105?115°C,搅拌速率为145?155r/min条件下,进行预脱色处理25?35分钟,待预脱色处理结束后,真空冷却至35?45°C,并经真空过滤得到预脱色大豆油。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的复脱色处理过程为:向预脱色大豆油中加入油重1.0?2.0%经活化的凹凸棒土和油重0.12?0.16%的活性炭,并搅拌均质,在真空度为-0.095?-0.090MPa,温度为105?115°C,搅拌速率为145?155r/min条件下,进行复脱色处理25?35分钟,待复脱色处理结束后,真空冷却至18?25°C,并经真空过滤得到复脱色大豆油。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的脱臭过程为:将复脱色大豆油置于真空度为-0.095?-0.090MPa的加热器中加热至95?105°C,通入蒸汽并逐步加热至200?235°C进行脱臭处理3?5小时,即得到成品大豆油。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I)本专利技术采用磷脂酶C和磷脂酶Al对大豆毛油进行两次脱胶处理,其中,磷脂酶Al作用pH为4.5?5.0,磷脂酶C作用pH为5.2?6.0,且两种酶的专一性作用位点不同,磷脂酶Al的作用位点是磷脂分子的Sn-1位,磷脂酶C的作用位点是磷脂分子的Sn-3位,催化磷脂分子水解为溶血性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另外,由于生物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只需在其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即可发挥出其高效率的脱胶作用,大豆油中的非水化磷脂经磷脂酶C和磷脂酶Al 二次脱胶处理即可被有效除去,脱胶后大豆油中的磷含量可降低至15mg/kg以下,以大大减轻后续大豆油脱酸、脱色和脱臭工艺的压力。(2)根据磷脂酶C和磷脂酶Al的特性,磷脂酶C和磷脂酶Al在脱胶处理过程中均只需油重2?4%的软水作为媒介即可,大大降低了脱胶用水量,使得产生的废水量大大降低,绿色环保,符合油脂适度精炼的要求。(3)采用废白土进行预脱色处理时,由于经一次脱色使用后的废白土仍具有一定活性,充分利用其脱除大豆油中皂、磷等杂质和部分色素,可以提高白土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有效减少复脱色时的脱色剂用量;采用经活化的凹凸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豆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大豆毛油的制备;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得的大豆毛油加热至65~75℃,加入柠檬酸溶液,待均质混合后,在45℃时搅拌并保温滞留25~35分钟,再加入浓度为0.1%的磷脂酶C,且加入量为油重的12~16mL/kg,待均质混合后加入油重2~4%的软水,在45℃搅拌并保温进行一次脱胶处理85~95分钟, 待一次脱胶处理结束后,在85~95℃灭酶处理8~12分钟,待灭酶结束,经离心分离得到油脚和一次脱胶大豆油;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一次脱胶大豆油加热至65~75℃,加入柠檬酸溶液,待均质混合后,在45℃时搅拌并保温滞留25~35分钟,再加入浓度为0.1%的磷脂酶A1,且加入量为油重的10~15mL/kg,待均质混合后加入油重2~4%的软水,在45℃搅拌并保温进行二次脱胶处理55~65分钟,待二次脱胶处理结束后,在85~95℃灭酶处理8~12分钟,待灭酶结束,经离心分离得到二次脱胶大豆油;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二次脱胶大豆油进行碱炼脱酸处理,得到脱酸大豆油;步骤五、向步骤四中得到的脱酸大豆油中加入废白土进行预脱色处理,得到预脱色大豆油,再向预脱色大豆油中加入凹凸棒土和活性炭进行复脱色处理,得到复脱色大豆油;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得到的复脱色大豆油进行脱臭处理,得到成品大豆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平胡传荣罗质叶展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