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容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039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折叠的容纳箱,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包括一对平行的框架,每个框架形成一叉槽,并且相互连接,还包括有在所说框架之间形成的一侧壁容纳凹穴;一对端壁,这对端壁可转动地被支撑在所说的底板上,以便在一折叠位置和一直立位置之间可进行转动移动,其中在所说的折叠位置,这对端壁被堆叠在所说的底板上,而在所说的直立位置,这对端壁从所说底板上直立起来;一对侧壁,这对侧壁能以相互堆叠的状态被容纳在所说的侧壁容纳凹穴内,从而当所说容纳箱被组装好时,就使得所说的这对端壁相互对置,所说的这对侧壁以垂直于端壁的方式相互对置,并且所说的这对端壁和这对侧壁都直立在所说底板上,从而形成长方体形状,其中,每个所说的侧壁都包括:一壁板,该壁板由一金属板制成,并呈直角四边形;一框架板,该框架板由金属板制成,并呈直角四边形的管状,并且以垂直的方式被固定到所说壁板外周边的外表面上;众多的金属条,这些金属条相互连接并组成网格形状,并且这些金属条在所说壁板的外表面侧被固定到所说壁板和所说框架板上,所说框架板设置有一些凹口,以确保当所说侧壁以相抱方式被相互堆叠起来以便使这些侧壁的外表面相互对置时,这些侧壁被相互堆叠,并使所说框架板在内侧和外侧部分地相互贴近。(*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容纳箱,这种容纳箱包括一底板,该底板具有一对平行的框架,每个框架形成一叉槽,并且这对框架相互连接,还具有一侧壁容纳凹穴(pocket),,该侧壁容纳凹穴形成于所说的这对框架之间;一对端壁,这对端壁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底板上,以便在一折叠位置和一直立位置之间可以转动移动,在所说的折叠位置时,这对端壁被堆叠在底板上,在所说的直立位置时,这对端壁从底板直立起来;和一对侧壁,这对侧壁在相互堆叠的状态下能被容纳在侧壁容纳凹穴中,从而当容纳箱被组装好时,所说的这对端壁相互对置,所说的这对侧壁相互对置,所说的侧壁垂直于所说的端壁,并且这些端壁和侧壁都从底板上直立起来,从而形成长方体形状。相关技术的描述从现有技术中可以知道这种可折叠的容纳箱,例如在日本技术公开No.2562035和日本技术公开No.2580423中就公开了这种可折叠的容纳箱。在这种可折叠的容纳箱中,通过把众多的条杆相互组合起来,制成一网格部分,再把该网格部分与一些形成侧壁上部的框架相连接,这样就构成了侧壁。在已知的可折叠容纳箱中的侧壁的这种结构中,被容纳元件的一部分有可能从网格部分中的间隙突出到外侧,并且迫切希望增加强度。从增加强度这个观点来说,是容易制造这种侧壁的,但在这种情况中,必须最大程度地抑制侧壁重量的增加。此外,由于两侧壁以相互堆叠的方式被容纳在侧壁容纳凹穴中,因此还必须抑制处于堆叠状态中的两侧壁的厚度。专利技术概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容纳箱,其中,侧壁被构造成能防止被容纳元件的一部分突出,并且使侧壁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还可避免重量的增加,此外,还能防止增大成对的侧壁在相互堆叠在一起时的厚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和特点,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箱,这种可折叠箱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包括一对平行的框架,每个框架形成一叉槽,并且相互连接,且在所说框架之间形成一侧壁容纳凹穴;一对端壁,这对端壁可转动地被支撑在所说的底板上,以便在一折叠位置和一直立位置之间可进行转动移动,在所说的折叠位置时,这对端壁被堆叠在所说的底板上,而在所说的直立位置时,这对端壁从所说底板上直立起来;一对侧壁,这对侧壁能以相互堆叠的状态被容纳在所说的侧壁容纳凹穴内,从而当所说容纳箱被组装好时,就使得所说的这对端壁相互对置,且所说的这对侧壁以垂直于端壁的方式相互对置,并且所说的这对端壁和这对侧壁都直立在所说底板上,从而形成长方体形状,其中,每个所说的侧壁都包括一壁板,该壁板由一金属板制成,并呈直角四边形;一框架板,该框架板由金属板制成,并呈直角四边形的管状,并且以垂直的方式被固定到所说壁板外周边的外表面上;众多的金属条,这些金属条相互连接并组成网格形状,并且这些金属条在所说壁板的外表面那一侧被固定到所说壁板和所说框架板上,所说框架板设置有一些凹口,以确保当所说侧壁以相抱方式(embraced manner)被相互堆叠起来以便使这些侧壁的外表面相互对置时,这些侧壁被相互堆叠,并使所说框架板在内侧和外侧上部分地相互贴近。采用具有第一特点的这种结构,通过由壁板来构成侧壁的大部分,就能可靠地防止被容纳元件从侧壁突出。此外,即使壁板的厚度被设置成极小的数值,壁板也能被框架板及众多的金属条加强,从而就可以使侧壁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还可以避免侧壁重量的增加。此外,由于在框架板中设置了一些凹口,从而确保当侧壁以相抱的方式被相互堆叠起来以便使侧壁的外表面相互对置时,这些侧壁被相互堆叠,并使框架板部分地相互贴近。因此,可以防止侧壁在堆叠状态时厚度的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和第二特点,除了具有第一特点的结构之外,所说的底板具有一些端部上表面连接元件,每个端部上表面连接元件具有一突壁,该突壁从外侧与直立状态的端壁的下部相对置,并且这些端部上表面连接元件把两个所说框架的相对两端的上表面连接起来;一些端部下表面连接元件,这些端部下表面连接元件在所说突壁内侧把两个所说框架的相对两端的下表面连接起来;所说突壁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一些凹口,以便确保当众多的底板在所说端壁被折叠起来的状态下以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的方式被堆垛起来时,覆盖在上方的底板的框架端部位于所说的这些凹口内;每个所说的端部下表面连接元件都以突起方式设置有一限制壁,当众多的底板在所说端壁被折叠起来的状态下以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的方式被堆垛起来时,所说的限制壁从内侧与位于下方的底板的所说突壁相对置。在这种结构中,所说的这些凹口被设置在突壁的相对两侧,并且,端部下表面连接元件位于端部上表面连接元件的突壁的内侧。因此,在底板的端壁被折叠起来的状态下,这些底板能以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的方式被堆垛起来,并且,当容纳箱被组装好之后,突壁从外侧与端壁的下部相对置。因此,可以防止端壁向外掉落。此外,当把处于经折叠状态的容纳箱以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的方式堆垛起来时,位于上方的容纳箱的限制壁从内侧与位于下方的容纳箱的突壁相互对置。这样,就能防止容纳箱沿框架的长度方向发生相互偏移。通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上面所描述的和其它的专利技术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至16表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图1是已组装好的容纳箱的前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2所示方向看时所得的侧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3所示方向看时所得的仰视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4所示方向看时所得的放大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箭头5所示方向看时所得的视图;图6是一端壁的前视图;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7-7的经放大的剖面图; 图8是类似于图5的示意图,不过图8所表示的是当端壁处于被折叠状态时的情况;图9是一侧壁的前视图;图10是沿着图9中的箭头10所示方向看时所得的视图;图11是沿着图2中的线11-11的经放大的剖面图,用于说明使侧壁与底板接合和脱开的操作情况;图12是处于堆叠状态的侧壁的侧视图;图13是处于堆叠状态的侧壁的一平面示意图;图14是一平面示意图,用于说明把堆叠的侧壁安装到底板内的操作;图15是一前视图,其中堆叠好的侧壁被容纳在侧壁容纳凹穴中;图16是处于叠层状态的已组装好的容纳箱的前视图。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至图3,容纳箱一旦被组装成后,这种容纳箱呈上部敞开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包括一底板14;一对端壁15,15;一对侧壁16,16。另外,参照图4,底板14包括一对框架17,17,这对框架17,17相互平行;端部下表面连接元件(end lower surface-connecting member)18,18,用于连接框架17,17的对置端部(opposed ends)的下表面;一对中部下表面连接元件19,19,用于连接框架17,17长度方向上中部的下表面;端部上表面连接元件20,20,用于连接框架17,17的对置端部的上表面;一中部上表面连接元件21,用于把框架17,17长度方向上中部的上表面相互连接;一底盘22,用于连接框架17,17的上表面;众多的金属条23,23,这些金属条23,23相互连接并呈网格形状,并且这些金属条被连接在底盘22下表面的除中部连接元件21处以外的一些位置;支架24,这些支架被固定到框架17,17的对置端部的外侧。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茂片山雅博粕谷清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