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9977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部65以及墨水注入部101;上述收容部65能够收容墨水;上述墨水注入部101与收容部65连接,并且能够将墨水注入收容部65;收容部65具有:第5壁85、第3壁83以及隔板125;上述第5壁85与墨水注入部101交叉;上述第3壁83具有透光性,并且与第5壁85交叉;上述隔板125位于墨水注入部101和第5壁85交叉的交叉部和第3壁83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等。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有喷墨打印机。在喷墨打印机中,可以通过将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从喷头中喷出到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上,从而对印刷媒介进行印刷。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以往,已知有将贮留于作为液体收容容器的一例的墨水罐中的墨水供给至喷头的结构。在该墨水罐中设有墨水注入口。使用者可以从墨水注入口向墨水罐中补充墨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应予说明,在下文中,有时将在喷墨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上添加墨水罐等液体收容容器的结构称作液体喷射系统。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513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墨水罐中,由于墨水罐本体为半透明,因此使用者能够从外部确认墨水罐内部的墨水量。在该墨水罐中,构成墨水罐本体的壁部中的一部分设有上限线。使用者能够一边透过设有上限线的壁部确认墨水罐内的墨水量,一边将墨水从注入口注入墨水罐内。将设有上限线的壁部称为视认部。而且,使用者在墨水罐内的墨水液面达到上限线时,能够掌握墨水罐内墨水量达到了上限的情况。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墨水罐中,视认部靠近注入口,因此在将墨水从注入口注入墨水罐内时,被注入的墨水有时会在墨水罐的内侧覆盖视认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视认部的视认性会受到损害,导致使用者难以掌握墨水罐内的墨水量。即,在以往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存在难以掌握液体量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至少一部分上述课题而完成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收容部以及液体注入部;上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液体;上述液体注入部与上述液体收容部连接,并且能够将上述液体注入上述液体收容部;上述液体收容部具有:第I壁部、第2壁部以及隔板;上述第I壁部与上述液体注入部交叉;上述第2壁部具有透光性,并且与上述第I壁部交叉;上述隔板位于上述液体注入部和上述第I壁部交叉的交叉部与上述第2壁部之间。根据该适用例的液体收容容器,当从液体注入部向液体收容部内注入液体时,能够以隔板来遮挡从液体注入部流向第2壁部的液体。由此,即使液体从液体注入部向第2壁部飞散,也能够较好地抑制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由此,容易透过第2壁部来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部在收容有上述液体的状态下具有位于上述第I壁部下方的底壁,上述隔板在从上述第I壁部向上述底壁的方向上延伸。根据该适用例,容易在较广的范围内从液体注入部开始遮挡第2壁部,因此容易以隔板来遮挡从液体注入部流向第2壁部的液体。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部具有??第3壁部以及第4壁部;上述第3壁部与上述第I壁部及上述第2壁部交叉;上述第4壁部与上述第I壁部及上述第2壁部交叉;上述隔板为从上述第3壁部突出的突出部,上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I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根据该适用例,当将液体从液体注入部注入液体收容部内时,被关进由第I壁部、第2壁部、隔板、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围成的空间里的大气容易从隔板与第I壁部之间的间隙逸出。由此,由第I壁部、第2壁部、隔板、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围成的空间内的液面容易根据从液体注入部注入的液体的量而适当地上升。因此,容易正确地掌握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量。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部具有??第3壁部以及第4壁部;上述第3壁部与上述第I壁部及上述第2壁部交叉;上述第4壁部与上述第I壁部及上述第2壁部交叉;上述隔板为从上述第3壁部突出的突出部,上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4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根据该适用例,当将液体从液体注入部注入液体收容部内时,被关进由第I壁部、第2壁部、隔板、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围成的空间内的大气容易从隔板与第4壁部之间的间隙逸出。由此,由第I壁部、第2壁部、隔板、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围成的空间内的液面容易根据从液体注入部注入的液体的量而适当地上升。因此,容易正确地掌握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量。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中的上述交叉部侧的一端与上述第2壁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隔板中的上述交叉部侧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壁部之间的距离。根据该适用例,隔板从其交叉部侧的一端向着另一端而逐渐远离第2壁部。因此,容易使从液体注入部注入的液体远离第2壁部,因此更加容易抑制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液体注入上述液体注入部时的状态下,上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交叉部的铅直下方。根据该适用例,当从液体注入部注入的液体从交叉部向铅直下方滴落时,能够以隔板来缓和液体下落的冲击,因此能够减少由于下落而导致的液体飞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构成筒状结构,上述筒状结构从上述交叉部开始延伸。根据该适用例,将液体注入液体收容容器内时,容易通过筒状结构来抑制液体向第2壁部飞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壁部的内壁涂布有对上述液体具有防液性的物质。根据该适用例,即使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也容易从第2壁部上去除液体,因此容易维持第2壁部的视认性。由此,能够更容易地透过第2壁部来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盖部、支承部、以及如技术方案I?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配置于上述盖部与上述支承部之间。根据该适用例,在盖部与支承部之间配置了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收容容器单元中,能够容易地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喷射系统具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管道;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头;上述管道能够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单元的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向上述液体喷头供给液体;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单元固定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周。根据该适用例,在具备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装置和管道的液体喷射系统中,能够容易地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盖部、支承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头以及管道;上述液体收容容器配置于上述盖部和上述支承部之间;上述液体喷头配置于上述盖部和上述支承部之间;上述管道配置于上述盖部和上述支承部之间,并且能够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向上述液体喷头供给液体。根据该适用例,在具备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头和管道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容易地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附图说明】图1为表不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图2为表不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图3为表不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机构单元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表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图7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盒体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盒体的立体图。图9为以XZ平面横截实施例1的墨水罐中的墨水注入部及大气连通口时的截面图。图10为表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图11为表示实施例2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图12为以XZ平面横截实施例2的墨水罐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液体;以及,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与所述液体收容部连接,并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所述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壁部,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液体注入部交叉;第2壁部,所述第2壁部具有透光性,并且与所述第1壁部交叉;以及,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液体注入部和所述第1壁部交叉的交叉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尚己工藤圣真金谷宗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