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卫星编队的成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98889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卫星编队的成像方法,所述卫星编队包括多个卫星,这些卫星处于同一轨道面上,形成线性编队;该成像方法包括:绕天体或等效引力中心飞行的卫星编队中的各个卫星在空间频率域做密集采样;根据成像的要求,从采样结果中选取采样数据,生成对应的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高性能成像所需的空间频率域密集采样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卫星编队的成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卫星编队的成像方法。
技术介绍
干涉式被动射电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高分辨率射电成像方法。微波干涉也称为孔径综合,其基本组成单元为二元干涉仪,用于探测高空间分辨率辐射亮温图像,图像角分辨率由二元干涉仪的最长基线(两个微波天线之间距离在探测方向投影的长度)决定。基线是干涉式射电望远镜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必要条件。在干涉式成像过程中,短基线对应图像空间谱中频率较低的分量,也即空间起伏比较缓慢的信息;长基线对应图像空间谱中频率较高的分量,也即空间起伏比较快速的信息。空间图像与空间谱为傅立叶变换关系,当射电望远镜的基线分布从短基线到长基线覆盖比较完整,通过傅立叶变化就可以高质量地恢复宇宙辐射的空间分布。因此,研究基线密集分布的射电望远镜,对于获取高质量的宇宙射电辐射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干涉式射电望远镜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互相关器对两个天线接收的信息进行复乘和积分,即可获得可见度函数的一个采样点。可见度函数在数学定义上,为目标空间分布函数在空间频率域的频谱。干涉式射电成像技术即通过在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卫星编队的成像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卫星编队的成像方法,所述卫星编队包括多个卫星,这些卫星处于同一轨道面上,形成线性编队;该成像方法包括:步骤1)、绕天体或等效引力中心飞行的卫星编队中的各个卫星在空间频率域做密集采样;步骤2)、根据成像的要求,从步骤1)所得到的采样结果中选取采样数据,生成对应的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卫星编队的成像方法,所述卫星编队包括多个卫星,这些卫星处于同一轨道面上,形成线性编队;该成像方法包括:步骤1)、绕天体或等效引力中心飞行的卫星编队中的各个卫星在空间频率域做密集采样;步骤2)、根据成像的要求,从步骤1)所得到的采样结果中选取采样数据,生成对应的图像;其中,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步骤101)、卫星编队中任意一对卫星之间做互相关,形成准线性分布的干涉基线;准线性分布下的各个干涉基线能够在卫星编队在轨道平面飞行的任一时刻做采样操作,得到空间频率域可见度函数采样点;所述空间频率域可见度函数采样点也成准线性分布;步骤102)、卫星编队沿轨道面飞行时,准线性分布的干涉基线在二维空间发生旋转,从而使基线覆盖由准线性分布演化为若干同心圆或螺旋线分布,每1/2轨道周期,完成一次二维碟形基线覆盖;各个干涉基线在一次二维碟形基线覆盖过程中做采样操作,这一采样操作被称为空间频率域的二维可见度函数采样;步骤103)、在天体力学和轨道动力学因素驱动下,轨道面随时间演化,每一轨道面与前一轨道面形成一夹角,使得二维碟形基线覆盖逐渐演化为三维基线覆盖;各个干涉基线在三维基线覆盖过程中做采样操作,这一采样操作被称为空间频率域的三维可见度函数采样;步骤104)、卫星编队在飞行过程中,为编队中的每个卫星施加一推力,使得卫星间形成一速度差,进而使得卫星之间两两形成的干涉基线的长度逐渐变化,从而获得更多不同长度的基线;步骤105)、在卫星编队扩张和收缩的一个周期内做采样操作,该采样操作被称为空间频率域的加密二维可见度函数采样;步骤106)、在卫星编队轨道进动返回初始轨道平面的一个周期内,不断重复卫星编队扩张和收缩的过程,同时做采样操作,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季阎敬业武林郑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