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20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折叠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包括侧管、上立管、下立管和内衬套管,下立管垂直固定在侧管上,其中上立管和下立管内径相同,并在相应侧面用铰链铰接,上立管侧面还开有一条形孔;内衬套管套在上立管下端,套管上有一限位销栓,该限位销栓卡在上立管侧面的条形孔里,限定内衬套管的上下移动范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尤其是用于摩托车包装的框架结构,只需要简单的零件和装配方式,不将货框拆散就能很简单地折叠起来,提高了包装的使用次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有效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箱的框架结构技术,特别是一种能够折叠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较大商品的包装形式,如目前摩托车的包装形式基本上分为两种木箱包装和纸箱包装。为了提高纸箱包装的强度,纸箱内部又多采用了木框架作为支撑的方式。由于现在的摩托车包装无论是采用木箱还是纸箱,都是一次性使用,一个公司如果每年生产上百万的摩托车,就需要上百万个包装箱。一个包装箱价格约在100~200元之间,一百万个包装箱其所需资金数目是相当巨大的。并且这些包装箱所用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瓦楞纸,都需要大量地使用木材,也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技术,如专利号为9410694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运回和再使用的货框,该技术需要将货框拆散后再折叠起来,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而且容易遗失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的包装箱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利用简单的零件和装配方式,不将货框拆散就能很简单地折叠起来,提高了摩托车包装的使用次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有效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包括侧管、上立管、下立管和内衬套管,下立管垂直固定在侧管上,其中上立管和下立管内径相同,并在相应侧面用铰链铰接,上立管侧面还开有一条形孔;内衬套管套在上立管下端,套管上有一限位销栓,该限位销栓卡在上立管侧面的条形孔里。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中所述所述内衬套管为外径略小于上立管和下立管内径的管钢;内衬套管上的限位销栓为螺栓,螺栓外径为M10;且其中所述侧管、上立管和下立管为同种型号管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只需要简单的零件和装配方式,不将货框拆散就能很简单地折叠起来,提高了包装的使用次数,可以降低摩托车的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的应用状况示意图;图3所示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技术的摩托车包装箱框架实施例。图中1、侧管; 2、上立管; 3、下立管;4、内衬套管; 5、铰链; 6、条形孔;7、销栓; 8、标识牌; 9、前叉固定座;10、前支承底座;11、提手;12、堆码定位柱;13、下横梁;14、前轮支架;15、后轮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阅图1和图2,侧管1、上立管2、下立管3为同种型号管钢,内衬套管4为外径略小于立管内径的管钢。下立管3垂直固定在侧管1上,其中上立管2和下立管3内径相同,并在相应侧面用铰链5铰接,上立管2侧面还开有一条形孔6,内衬套管4套在上立管2下端,套管4上有一限位销栓7,该限位销栓7卡在上立管2侧面的条形孔6里,限定内衬套管4的上下移动范围。当上立管2从折叠位置向框架外方向旋转拉起时,位于立管内的内衬套管4由于自身的重量而向下运动。当上立管2完全竖直时,其端面与下立管3端面完全接触,此时,内衬套管4一部分处于下立管3的内部,另一部分处于上立管2的内部,起到了限制上立管相对下立管位移的作用,使上下立管形成了立柱,当所有立柱都立起时就形成了整个包装箱的框架。当需要折叠上立管2时,通过拉动内衬套管4上的销栓7而向上拉起内衬套管4,使其完全与下立管3脱离,然后上立管2依靠铰链向框架内方向旋转放置即可。当包装箱框架的所有立柱都向内折叠放置好后,整个包装箱框架就折叠起来了。图3所示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技术的摩托车包装箱框架实施例。包装方式摩托车推入框架后拆下前轮,将前减振固定在前叉支架9处,前轮安装于前轮支架14上,后轮置于后轮槽15内。旋转包装标示牌8,将印刷有车型信息的不干胶粘贴于标识牌8上。图中10为前支承底座,11为包装框架提手,12为包装箱堆码定位柱,13为包装框架下横梁。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管(1)、上立管(2)、下立管(3)和内衬套管(4),下立管(3)垂直固定在侧管(1)上,其中上立管(2)和下立管(3)内径相同,并在相应侧面用铰链(5)铰接,上立管(2)侧面还开有一条形孔(6);内衬套管(4)套在上立管(2)下端,套管(4)上有一限位销栓(7),该限位销栓(7)卡在上立管(2)侧面的条形孔(6)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管(4)为外径略小于上立管(2)和下立管(3)内径的管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管(4)上的限位销栓(7)为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1)、上立管(2)和下立管(3)为尺寸相同的管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1)、上立管(2)和下立管(3)为尺寸相同的管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折叠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包括侧管、上立管、下立管和内衬套管,下立管垂直固定在侧管上,其中上立管和下立管内径相同,并在相应侧面用铰链铰接,上立管侧面还开有一条形孔;内衬套管套在上立管下端,套管上有一限位销栓,该限位销栓卡在上立管侧面的条形孔里,限定内衬套管的上下移动范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尤其是用于摩托车包装的框架结构,只需要简单的零件和装配方式,不将货框拆散就能很简单地折叠起来,提高了包装的使用次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有效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文档编号B65D88/52GK1648010SQ20051000398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4日专利技术者吴健, 文华, 刘勇, 宋建东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管(1)、上立管(2)、下立管(3)和内衬套管(4),下立管(3)垂直固定在侧管(1)上,其中上立管(2)和下立管(3)内径相同,并在相应侧面用铰链(5)铰接,上立管(2)侧面还开有一条形孔(6);内衬套管(4)套在上立管(2)下端,套管(4)上有一限位销栓(7),该限位销栓(7)卡在上立管(2)侧面的条形孔(6)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文华刘勇宋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