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喷气褥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066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折叠式喷气褥垫,主体结构为第一气囊上下面料周圈压合形成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上下面料周圈压合形成第二气囊,每两条横向压合线之间形成气囊单元,横向压合线的两端与边缘线之间留有气道,矩形连接面料连接第一气囊上面料和第二气囊上面料,在第一缺口和第三缺口处通过第一压缩管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在第二缺口和第四缺口处通过第二压缩管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第一气囊下面料上设有充气嘴,第一和第二气囊上面料上设有微透气孔,使人体和褥垫之间通风透气而达到干爽和舒适,能防止褥疮生成,减少陪护人员劳动;其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原理可靠,制备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器械
,涉及一种折叠式喷气褥垫,特别是一种能折叠弯曲供病人倚靠的通风透气的防褥疮气垫,具有使用易操作和舒适的功能特点。
技术介绍
:在医疗护理领域里,褥疮又名压疮,是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临床上多见于昏迷及瘫痪病人、卧床不起及体质衰弱的病人和骨折后长期固定或卧床的病人;长期卧床的病人,皮肤与床面密不透风导致出汗,造成床面潮湿、粘黏,时间久了导致褥疮,褥疮生成后易导致细菌感染,向深部发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质,引起局灶性骨膜炎或骨髓炎等并发症;因此,提早防止褥疮的产生是一个普遍的护理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人工护理,但是人工护理时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对病人进行翻身,这使得陪护人员劳累不堪。在现有技术中,医院引进气垫作为护理器械,减少了陪护人员的辛劳,有助于病人的健康恢复,但是目前常用的气垫为一体式不可折叠结构,病人在久卧病床感到身体劳累时,需要半躺或半坐进行缓解疲劳,这种一体式的气垫由于内部充满了一定压力的气体,且充气后气垫厚度在40?70mm之间,不易折叠,折叠后弯曲半径大,不便于病人倚靠。申请号为CN20132069091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变换压应点的医用气垫床,通过变换气垫与病人身体的接触部位来避免卧床病人褥疮的产生,但是气垫充气后弯曲半径大,不便于病人倚靠。因此,寻求设计一种折叠式喷气气垫床,可轻松折叠至合适位置,便于病人倚靠并有舒适感,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换气,保证空气流通,防止褥疮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结合临床实际需求,提出设计一种折叠式喷气褥垫,以解决现有气垫不能折叠,难以适应病人半躺半坐需求的问题,还可解决人体与气垫之间通气不畅产生气味和潮气的问题,使长期卧床病人的疲劳得到缓解,病人身体干爽舒适,带走气味和潮气,防止褥疮生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包括第一气囊上面料、第一气囊下面料、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上面料、第二气囊下面料、第三缺口、第四缺口、第二气囊、横向压合线、气囊单元、边缘线、气道、矩形连接面料、第一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第二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第一压缩管、第二压缩管、充气嘴、导管、充气栗和微透气孔;第一气囊上面料和第一气囊下面料为大小相等的矩形高强度PVC尼龙复合式布状结构,在两者对合的端部两侧分别开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气囊上下面料对齐后,将周圈经过密封压合形成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上面料和第二气囊下面料为大小相等的矩形高强度PVC尼龙复合布状结构,在端部两侧分别开有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第二气囊上下面料对齐后,将周圈经过高温压合形成第二气囊;分别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沿横向每隔40?60mm将上下面料进行密封压合,形成10?20条横向压合线,每两条横向压合线之间形成气囊单元,横向压合线的两端与边缘线之间留有10?20mm的气道;矩形连接面料的一侧密封压合在第一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上,另一侧密封压合在第二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上;在第一缺口和第三缺口处通过第一压缩管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在第二缺口和第四缺口处通过第二压缩管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第一气囊下面料上设有充气嘴,充气嘴插在导管一端,导管另一端与充气栗相连,第一气囊上面料和第二气囊上面料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激光打通的微透气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使人体和褥垫之间通风透气而达到干爽和舒适,能防止褥疮生成,减少陪护人员劳动;其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原理可靠,制备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使用环境友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剖切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的折叠式喷气褥垫的主体结构包括:第一气囊上面料1,第一气囊下面料2,第一缺口 3,第二缺口 4,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上面料6,第二气囊下面料7,第三缺口 8,第四缺口 9,第二气囊10,横向压合线11,气囊单元12,边缘线13,气道14,矩形连接面料15,第一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16,第二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17,第一压缩管18,第二压缩管19,充气嘴20,导管21,充气栗22和微透气孔23 ;第一气囊上面料I和第一气囊下面料2为大小相等的矩形高强度PVC尼龙复合式布状结构,在两者对合的端部两侧分别开有第一缺口 3和第二缺口 4,第一气囊上下面料I和2对齐后,将周圈经过密封压合形成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上面料6和第二气囊下面料7为大小相等的矩形高强度PVC尼龙复合布,在端部两侧分别开有第三缺口 8和第四缺口 9,第二气囊上下面料6和7对齐后,将周圈经过高温压合形成第二气囊10 ;分别在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10上沿横向,每隔40?60mm将上下面料进行密封压合,形成10?20条横向压合线11,每两条横向压合线11之间形成气囊单元12,横向压合线11的两端与边缘线13之间留有10?20mm的气道14 ;矩形连接面料15的一侧密封压合在第一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16上,另一侧密封压合在第二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17上;在第一缺口 3和第三缺口 8处通过第一压缩管18将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10相连通,在第二缺口 4和第四缺口 9处通过第二压缩管19将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10相连通,第一气囊下面料2上设有充气嘴20,充气嘴20插在导管21 —端,导管21另一端与充气栗22相连,第一气囊上面料I和第二气囊上面料6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激光打通的微透气孔23。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将带微透气孔23的上面料朝上,将充气栗22的导管21插在充气嘴20上,调整好压力后,充气栗22保持一定压力不断向气垫中充气,气体通过充气嘴20进入第一气囊5,顺着气道14进入各气囊单元12,再通过第一压缩管18和第二压缩管19进入第二气囊10,顺着第二气囊10的气道14进入各气囊单元12 ;气体在压力作用下不断从微透气孔23向外喷气,当病人想要半躺姿势时,摇动护理床,护理床头部抬起推动第一气囊5在矩形连接面料15处向第二气囊10方向折叠至合适位置,同时第一压缩管18和第二压缩管19均向相同方向弯折至合适位置。【主权项】1.一种折叠式喷气褥垫,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第一气囊上面料、第一气囊下面料、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上面料、第二气囊下面料、第三缺口、第四缺口、第二气囊、横向压合线、气囊单元、边缘线、气道、矩形连接面料、第一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第二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第一压缩管、第二压缩管、充气嘴、导管、充气栗和微透气孔;第一气囊上面料和第一气囊下面料为大小相等的矩形布状结构,在两者对合的端部两侧分别开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气囊上下面料对齐后,将周圈经过密封压合形成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上面料和第二气囊下面料为大小相等的矩形布状结构,在端部两侧分别开有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第二气囊上下面料对齐后,将周圈经过高温压合形成第二气囊;分别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沿横向每隔40?60mm将上下面料进行密封压合,形成10?20条横向压合线,每两条横向压合线之间形成气囊单元,横向压合线的两端与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喷气褥垫,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第一气囊上面料、第一气囊下面料、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上面料、第二气囊下面料、第三缺口、第四缺口、第二气囊、横向压合线、气囊单元、边缘线、气道、矩形连接面料、第一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第二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第一压缩管、第二压缩管、充气嘴、导管、充气泵和微透气孔;第一气囊上面料和第一气囊下面料为大小相等的矩形布状结构,在两者对合的端部两侧分别开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气囊上下面料对齐后,将周圈经过密封压合形成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上面料和第二气囊下面料为大小相等的矩形布状结构,在端部两侧分别开有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第二气囊上下面料对齐后,将周圈经过高温压合形成第二气囊;分别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沿横向每隔40~60mm将上下面料进行密封压合,形成10~20条横向压合线,每两条横向压合线之间形成气囊单元,横向压合线的两端与边缘线之间留有10~20mm的气道;矩形连接面料的一侧密封压合在第一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上,另一侧密封压合在第二气囊上面料的缺口端上;在第一缺口和第三缺口处通过第一压缩管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在第二缺口和第四缺口处通过第二压缩管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第一气囊下面料上设有充气嘴,充气嘴插在导管一端,导管另一端与充气泵相连,第一气囊上面料和第二气囊上面料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激光打通的微透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晓王龙源史小利侯婵于芹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