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权翊专利>正文

多用途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68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装货用的多用途集装箱,在集装箱的底板形成V形槽,并形成开闭上述V形槽的开闭门,当上述开闭门关闭时,上述底板成为平板结构,供装载经过包装的普通干货;而上述开闭门开启时,上述V形槽则露出,即可转换底板的结构形状。这样既可装载经过包装的一般干货,又可装载盘卷状特殊货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途集装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用于装载货物的集装箱,是一种既能装载经过包装的通常货物,又能装载盘卷形的特殊货物的多用途集装箱。
技术介绍
通常,集装箱作为运输容器,用于陆地或海上运输,是一种高效、经济地运输大容量的货物的具有一定规格的容器,是一种安全方便地进行货物运输的标准化的大量货物装载容器。上述集装箱根据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CSC(Convention for safe Containers),TIP(Transport International Routier;Customs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of Goods Under Cover ofTIR Carnets),USC(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等国际公约规定其规格,即为了便于国家间流通,对集装箱的构造及强度的安全和国际通用的标准外部尺寸进行了规定。这种集装箱的国际标准规格(单位:feet,英尺)包括,20英尺(长)×8英尺(宽)×8.5英尺(高)和40英尺(长)×8英尺(宽)×8.5英尺(高),40英尺(长)×8英尺(宽)×9.5英尺(高)三种标准尺寸。上述集装箱在陆地使用集装箱运输用拖车进行运输,海运则使用大型集装箱船装运大量集装箱,也可利用铁路和航空进行运输。-->如图7所示,现有集装箱其结构为,在底板结构的上方设有前框和后框,然后用上梁及下梁将前后框连接而形成六面体的框架。在框架上部及侧部设有板式箱壁,形成顶部及侧壁,后方设有用于装卸货物的箱门。这种集装箱所装载的货物大部分为装在包装容器中并以包装单位进行装载的一般货物,而装载像布制品等盘卷状态的货物时,其重量大并呈圆筒状,移动和运输较困难,而且制品容易受损,并因箱门只设在后方,装箱(Vanning)和拆箱(Devanning)困难。上述问题限制了盘卷状货物的集装箱运输。盘卷状钢铁货物大部分以散装(Bulk)形式进行移动和运输,或制造特种集装箱在局部区域进行集装箱运输。但是,制造特种集装箱运输这种货物时,因货物为盘卷状,故集装箱底板不能做成平板形,这样当完成运输以后返回(Repositioning)原生产商的仓库时,不能装载其他一般货物,只能以空集装箱(EmptyContainer)形式返回。这样运输费用增加,并导致竞争力下降,故一般不使用特种集装箱。另外,盘卷钢铁制品等重物在装载时,只使用上述集装箱下部空间,因此上述集装箱的容积使用效率低,每个集装箱的运输效率也下降,从而导致运输竞争力的下降。作为运输上述盘卷状重货物的设备,有拖车,如公布在韩国国内专利公报第1997-0002113号“盘卷货物装载兼用拖车”,如图8所示。上述盘卷货物装载兼用拖车包括,可转换成装载盘卷货物的构造的框架部分和装载盘卷货物转换部分,分别安装在盘卷货物装载兼用拖车的前方装载部、中央装载部以及后方装载部,设有支架并形成有支架固定孔的左右主梁、上端横梁和下端横管、以及斜梁分别安装在-->移动座上,并由开闭装载门、和使开闭装载门进行旋转运动的开闭引导部、以及可将开闭装载门固定在水平状态的具有固定功能的固定部构成的装载盘卷货物转换部分。另外,上述一对开闭装载门设置成相互面向状态,开闭装载门的门框的一端和左右主梁之间的相互结合部位各设有可使开闭装载门旋转开闭的铰接部,各开闭装载门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引导棒,当装载普通货物时开闭装载门固定在水平状态,而当装载盘卷货物时,上述一对开闭装载门以铰链为中心向下旋转,这样盘卷货物就装载在倾斜的前后开闭装载门之间。上述盘卷货物装载兼用拖车涉及到兼用于装载集装箱和盘卷货物的拖车底盘的技术,要解决上述诸问题由其局限性,而本技术是集装箱本身的兼用于普通货物和特殊货物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换底板结构的多用途集装箱,即在集装箱的底板形成复数个V形槽,并形成开闭上述V形槽的开闭门,当上述开闭门关闭时,上述底板成为平板结构,供装载经过包装的普通干货;而当上述开闭门开启时,上述V形槽则露出并用来装载盘卷状货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多用途集装箱,集装箱的尺寸在符合国际规格的前提下,改变其高度,当装载盘卷状重货物时提高集装箱内部容积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运输竞争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多用途集装箱其特征为,箱体内部的底板形成为适于容纳货物的长方形形状,而上述底板包括,装载一般货物并具有平面状装载面的平板装载部、以及用于装载盘卷状货-->物并形成有槽和开闭上述槽的开闭盖的盘卷货物装载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装载面和上述盘卷货物装载部形成为相同的宽度。上述多用途集装箱的特征为,上述盘卷装载部包括,设在上述底板处形成V形槽状的V形装载槽,以及对应于上述V形装载槽的形状和大小并用于开闭上述V形装载槽的开闭盖,而上述开闭盖通过合页固定在上述装载面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上述开闭盖分别形成为第1盖和第2盖,并在上述底板以对开门形式开启和关闭。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构成上述箱体的侧壁中的一侧壁上设有侧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上述箱体的高度为现有集装箱高度的1/2。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上述箱体的高度为现有集装箱高度的2/3。本专利技术之多用途集装箱,在集装箱的底板形成V形槽,并形成开闭上述V形槽的开闭门,当上述开闭门关闭时,上述底板成为平板结构,供装载包装的普通干货;而上述开闭门开启时,上述V形槽则露出,即可转换底板的结构形状。这样既可装载包装的一般干货,又可装载盘卷状特殊货物,节省了运输费用。另外,上述箱体的侧壁中一侧设有侧门,使盘卷形特殊货物的装箱和拆箱作业更加容易,并可进行全天候装卸作业,提高了装卸效率。另外,一般集装箱的国际标准规格(单位:英尺)为,20英尺(长)-->×8英尺(宽)×8.5英尺(高)和40英尺(长)×8英尺(宽)×8.5英尺(高),以及40英尺(长)×8英尺(宽)×9.5英尺(高)三种标准的外部尺寸。本专利技术之多用途集装箱的长度和宽度与国际标准相同,而箱体1的高度则根据盘卷状特殊货物外径设计成①与现有规格相同的尺寸、②现有尺寸的1/2,即4.2 5英尺或4.75英尺、③现有尺寸的2/3,即5.667英尺或6.333英尺等三种,这样,在能安放一个现有集装箱的空间里可装载两个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或在能安放两个现有集装箱的空间里可装载三个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从而在不影响现有运输体系的前提下提高了运输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用于装载货物的集装箱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多用途集装箱底板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多用途集装箱底板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多用途集装箱的底板开闭盖开启时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多用途集装箱的底板开闭盖开启时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多用途集装箱的V形装载槽中装载盘卷状货物时的剖视图;图7为现有集装箱的立体图;图8为用于装载盘卷状特殊货物的现有拖车立体图。——附图符号说明——1:箱体        2:底板-->3:顶部            4:前壁5:后壁            6、7:侧壁9:侧门            10:平板装载部11:装载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集装箱,其特征为:箱体内部的底板形成为适于容纳货物的长方形形状,上述底板包括,用于装载一般货物并具有平面状装载面的平板装载部,以及用于装载盘卷状货物并形成有槽和开闭上述槽的开闭盖的盘卷货物装载部。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6-23 10-2004-00472421、一种多用途集装箱,其特征为:箱体内部的底板形成为适于容纳货物的长方形形状,上述底板包括,用于装载一般货物并具有平面状装载面的平板装载部,以及用于装载盘卷状货物并形成有槽和开闭上述槽的开闭盖的盘卷货物装载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集装箱,其特征为:上述装载面和上述盘卷货物装载部设成相同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集装箱,其特征为:上述盘卷装载部包括,设在上述底板处的形成为V形槽状的V形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权翊
申请(专利权)人:李权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