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8142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20:36
一种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八字区域三面有网片墙与外网墙包围一面开口,所述网片墙两后端连接有外网墙,外网墙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外网墙内均匀的分布有三个引网墙,所述三个引网墙与网片墙之间均匀的设置有四个进鱼口,每个进鱼口均有引网墙与网片墙相互间隔并形成各自独立的集鱼箱,所述各自独立的集鱼箱后端与外网墙的外侧面上匀称地连接有四个取鱼袋,所述四个取鱼袋前端口部与外网墙上各开设有一个取鱼袋进鱼口,每个取鱼袋进鱼口上连接有进鱼口内倒须,所述进鱼口内倒须向里延伸连接有进鱼口内倒须口,进鱼口内倒须口有进鱼口内倒须口拉绳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捕鱼装置,特别是一种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属于捕鱼装置

技术介绍
赤魟鱼为底栖鱼类,常居住于底质为泥沙的深潭中,多在夜间活动,主要以小鱼、小虾及软体动物为食,身体极扁平,体盘近圆形,宽大于长,吻宽而短,吻端尖突,吻长为体盘长的1/4,眼小,突出,几乎与喷水孔等大,喷水孔紧接于眼后方;口、鼻孔、鳃孔、泄殖孔均位于体盘腹面。鼻孔在口的前方,鼻瓣伸达口裂。口小,口裂呈波浪形,口底有乳突5个,中间3个显著。齿细小,呈铺石状排列,体盘背面正中有一纵行结刺,在尾部的较大;肩区两侧有I或2行结刺。尾前部宽扁,后部细长如鞭,其长为体盘长的2 — 2.7倍,在其前部有I根有锯齿的扁平尾刺,尾刺基部有一毒腺,在尾刺之后,尾的背腹面各有一皮膜,腹面较高且长。体盘背面赤褐色,边缘略淡;眼前外侧、喷水孔内缘及尾两侧均呈桔黄色,体盘腹面乳白色,边缘桔黄色,赤魟个体较大,肉味尚佳,皮厚实,无血有光泽,含丰富的胶质,水发后烹制成“大扒鱼皮”,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珍品。目前,人们在捕捞赤魟鱼种类时,一般都是使用传统的拉网、拖网、旋网、抬网等捕鱼工具,但是,由于所属水域中的水域底床结构复杂、水面中的水草从多等障碍物的限制,加之鱼类的生理生活习性不同,所述南北气候的温差不同,水库、大河、大湖、养殖水面所存在的水质不同,温差各有差别,水体结构与形状结构的深浅不同,即造成各水域的鱼类觅食等情况也各有不同,使用传统的工具捕捞养殖水面的鱼类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捕捞效果,所以在笼具、网具、装置与网箱设计使用上也要略有不同,在捕鱼工具使用上,应根据各种鱼类的采食习性、声传原理及活动规律,选择适用于捕捞效果理想的笼具、网具、装置、网箱等才能达到方便、快捷、理想的捕捞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使各种鱼类在不知不觉中被捕获,劳动强度小,不易损坏网具、捕获量大、捕鱼效果好的一种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克服传统网具由于水域中障碍物多、网具损坏严重,以及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捕获量少,捕鱼效果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包括网片墙围城的八字区域,所述八字区域三面有网片墙与外网墙包围一面开口,所述网片墙两后端连接有外网墙,外网墙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外网墙内均匀的分布有三个引网墙,三个引网墙一端与外网墙连接,另外一端二个与隐网门墙连接,一个向外垂直延伸,所述三个引网墙与网片墙之间均匀的设置有四个进鱼口,每个进鱼口均有引网墙与网片墙相互间隔并形成各自独立的集鱼箱,所述各自独立的集鱼箱后端与外网墙的外侧面上匀称地连接有四个取鱼袋,所述四个取鱼袋有取鱼袋上下网纲绳连接固定并各自有三个钢条支撑圈支撑内部空间一直延伸到取鱼口拉袋桩上面,所述四个取鱼袋前端口部与外网墙上各开设有一个取鱼袋进鱼口,每个取鱼袋进鱼口上连接有进鱼口内倒须,所述进鱼口内倒须向里延伸连接有进鱼口内倒须口,进鱼口内倒须口有进鱼口内倒须口拉绳固定,所述的四个取鱼袋内腔中,分别设置有一个诱鱼袋,诱鱼袋均有各自的诱鱼袋拉绳固定,所述的网片墙、外网墙、三个引网墙、引网门墙、取鱼袋之间的相互连接均有上下网纲绳、取鱼袋上下网纲绳、定置桩、取鱼口拉袋桩相互固定连接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在诱饵袋内放置赤魟鱼类喜欢吃的大袋诱饵,诱饵在取鱼袋内会逐渐慢慢散开,并发出一种强烈的腥香味,迅速扩散到很远的水域中,赤魟鱼类闻到浓厚的腥香味后,会快速的游到捕鱼装置附近,顺着引网游入内网墙的引网进鱼口内,抢食诱饵,由于诱饵是吊在取鱼袋内的,各种鱼类只能闻到香味而吃不到诱饵,所以在捕鱼装置内寻找出口及寻找诱饵,待游到进鱼口和曲线网片进鱼口时,两者必有一进,然后进入取鱼袋,赤魟鱼类即在不知不觉中被捕获,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该捕鱼装置结构简单,特别适合大水面中使用,捕获量大,捕鱼效果好,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网具所存在的由于水域中障碍物多、网具损坏严重,以及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捕获量少,捕鱼效果差的缺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内置内倒须俯结构图; 图4为图1的内置钢条支撑圈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并参照图2、3、4所示,本专利技术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包括网片墙12围城的八字区域,所述八字区域三面有网片墙12与外网墙7包围一面开口,所述网片墙12两后端连接有外网墙7,外网墙7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外网墙7内均匀的分布有三个引网墙15,三个引网墙15 —端与外网墙7连接,另外一端二个与隐网门墙18连接,一个向外垂直延伸,所述三个引网墙15与网片墙12之间均匀的设置有四个进鱼口 16,每个进鱼口 16均有引网墙15与网片墙12相互间隔并形成各自独立的集鱼箱19,所述各自独立的集鱼箱19后端与外网墙7的外侧面上匀称地连接有四个取鱼袋4,所述四个取鱼袋4有取鱼袋上下网纲绳3连接固定并各自有三个钢条支撑圈2支撑内部空间一直延伸到取鱼口拉袋桩I上面,所述四个取鱼袋4前端口部与外网墙7上各开设有一个取鱼袋进鱼口 8,每个取鱼袋进鱼口 8上连接有进鱼口内倒须9,所述进鱼口内倒须9向里延伸连接有进鱼口内倒须口10,进鱼口内倒须口 10有进鱼口内倒须口拉绳11固定,所述的四个取鱼袋4内腔中,分别设置有一个诱鱼袋5,诱鱼袋5均有各自的诱鱼袋拉绳6固定,所述的网片墙12、外网墙7、三个引网墙15、引网门墙18、取鱼袋4之间的相互连接均有上下网纲绳13、取鱼袋上下网纲绳3、定置桩14、取鱼口拉袋桩I相互固定连接而成。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八字区域三面有网片墙(12)与外网墙(7)包围一面开口,所述网片墙(12)两后端连接有外网墙(7),外网墙(7)为半圆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外网墙(7)内均匀的分布有三个引网墙(15),三个引网墙(15) —端与外网墙(7)连接,另外一端二个与隐网门墙(18)连接,一个向外垂直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引网墙(15)与网片墙(12)之间均匀的设置有四个进鱼口(16),每个进鱼口(16)均有引网墙(15)与网片墙(12)相互间隔并形成各自独立的集鱼箱(19)。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自独立的集鱼箱(19)后端与外网墙(7)的外侧面上匀称地连接有四个取鱼袋(4)。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取鱼袋(4)有取鱼袋上下网纲绳(3)连接固定并各自有三个钢条支撑圈(2)支撑内部空间一直延伸到取鱼口拉袋桩(I)上面。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取鱼袋(4)前端口部与外网墙(7)上各开设有一个取鱼袋进鱼口(8),每个取鱼袋进鱼口(8)上连接有进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水面诱捕赤魟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八字区域三面有网片墙(12)与外网墙(7)包围一面开口,所述网片墙(12)两后端连接有外网墙(7),外网墙(7)为半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克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一统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