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瑜专利>正文

一种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7963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配方,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薄荷3‑30份、牛蒡子3‑40份、天花粉3‑28份、连翘3‑30份、鱼腥草3‑30份、地骨皮5‑30份、茯苓3‑30份、桔梗3‑30份、前胡4‑30份、杏仁3.7‑25份、百部4‑30份和桑白皮5‑2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配方使用止咳、化痰、平喘、润肺、消炎各种药材,冷热兼备,对风寒、风热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效果均有极佳的效果,兼具清热解毒、祛痰平喘及润肺止咳作用,并能加强呼吸系统免疫功能,治愈期短,治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医药的技术领 域。
技术介绍
目前呼吸道炎症多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市场出现的常规中成药,抗生素其副作用 比较多,且耐药性多。现有呼吸道常规中成药其多含有枇杷叶、陈皮、麻黄、半夏、款冬花、 川贝母、橘红、紫苏或瓜蒌等药物,服用后易引起肺热,虽暂时有效,后期反而不利于病情恢 复。如麻黄具有收缩支气管血管及平滑肌的作用,长期使用易加重气喘,不利于炎症消散; 半夏虽有燥湿化痰作用,但其较热,服用后将产生肺热、且有毒,服用后易出现口舌麻木,咽 喉疼痛干燥,声音嘶哑,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有过敏性休克;川贝 母不适用于寒症等,使现有的呼吸道中成药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使用效果治 标不治本。 基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中药配方能增 强呼吸系统免疫功能,清热解毒、祛痰平喘、润肺生津,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功能,增加支气 管腺体分泌稀湿痰液,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杀灭呼吸道常见细菌、病毒及支原体等病原体, 降低呼吸道感染后的炎症反应,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配方,包括以下组分:薄荷、牛蒡子、天花粉、连翘、鱼腥 草、地骨皮、茯苓、桔梗、前胡、杏仁、百部和桑白皮。 所述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配方,按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薄荷3-30份、牛蒡子 3-40份、天花粉3-28份、连翘3-30份、鱼腥草3-30份、地骨皮5-30份、茯苓3-30份、桔梗 3-30份、前胡4-30份、杏仁3. 7-25份、百部4-30份和桑白皮5-25份。 所述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配方,按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薄荷3. 5-20份、牛蒡 子5-20份、天花粉5-25份、连翘5-28份、鱼腥草5-20份、地骨皮5-22份、茯苓5-20份、桔 梗5-25份、前胡5-25份、杏仁5-20份、百部5-30份和桑白皮5-20份。 所述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配方,按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薄荷3. 5-30份、牛蒡 子3-20份、天花粉3-25份、连翘3-28份、鱼腥草3-20份、地骨皮5-22份、茯苓5-20份、桔 梗5-25份、前胡5-25份、杏仁5-25份、百部5-30份和桑白皮5-20份。 所述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配方,按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薄荷3-28份、牛蒡子 3-40份、天花粉4-25份、连翘4-29份、鱼腥草9-30份、地骨皮5-26份、茯苓3-30份、桔梗 5-25份、前胡5-25份、杏仁3. 7-22份、百部4-20份和桑白皮5-20份。 所述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份数的薄荷、牛蒡子、天花粉、连翘、鱼腥草、 地骨皮、茯苓、桔梗、前胡、杏仁、百部和桑白皮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量的7-8倍量 水,煎煮1. 5-2小时,第二次加总量的6-8倍量水,煎煮1-1. 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70°C 时测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0-1. 35的清膏,制备成口服液、片剂或颗粒。 所述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份数的薄荷、牛蒡子、天花粉、连翘、鱼腥草、 地骨皮、茯苓、桔梗、前胡、杏仁、百部和桑白皮碾成粉末,过200目筛,与黑脂膏一起加热制 成膏药。 所述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份数的薄荷、牛蒡子、天花粉、连翘、鱼腥草、 地骨皮、茯苓、桔梗、前胡、杏仁、百部和桑白皮加一定量的水煎煮制左右,冷却,加入生理盐 水做超声雾化吸入。 所述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份数的薄荷、牛蒡子、天花粉、连翘、鱼腥草、 地骨皮、茯苳、桔梗、前胡、杏仁、百部和桑白皮加水200ml煎煮制20ml左右,冷却,加入20ml 生理盐水做超声雾化吸入。 本专利技术中的各组分的主治功能如下: 薄荷:辛凉、微苦、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止痒,疏肝郁,理气宽胸,透疹 毒,对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所致的头痛、发热及恶寒有解风热、清头目及利咽喉的作用。对 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咽痒有较好的疗效,对肺热咳嗽,起到清肺热作用,含薄荷脑、薄荷 油。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利咽消肿、透疹毒,对外感风热、咳嗽咯 痰不利及咽喉肿痛等症又疏散风热、清热利咽作用;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脂肪油、牛蒡 苷,多种维生素,主要用于辅助桔梗、杏仁和百部。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对肺热咳嗽、咽喉不利及 燥咳痰稠、咳血等症,有清泄肺热、降膈上热痰并润肺燥,主要用于辅助桔梗、杏仁和百部。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对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所致的 发热、头痛及口渴等症,有清热、解毒及透邪的作用,并善清心而散上焦之热。对急性上呼吸 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及肺炎有良好治疗效果。 鱼腥草:辛、微苦、归肺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对咳嗽、发热、胸痛、咳 吐腥臭浊痰等痰热雍肺者有较好的作用;单品制成注射液用于治疗肺脓疡、尿路感染及皮 肤化脓性感染,增强肺气泡的免疫功能。 地骨皮:甘寒、归肺、肝经凉血退蒸、清肺降火,对肺火郁结、气逆不降所致的咳 嗽、气喘有较好的效果。治疗肺炎、流感有效。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除湿、健脾宁心、安神,对痰液稀薄有较好的 作用,并可调节免疫系统,加强炎症细胞吞噬、消灭细菌及病毒的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变态 反应对机体的损害。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对风寒所致的咳嗽、痰白清稀及风热 所致的咳嗽、痰黄而稠均有效,并对痰阻气滞、肺失宣降及胸膈痞闷有较好的效果。为祛痰 排脓、宣肺利咽之要药。 前胡:苦辛、微寒归肺经散风清热、降气化痰,对风热所致咳嗽、痰黄稠、气喘及 胸闷均有效,对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均有效果。 杏仁:苦、微温、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对风寒、风热咳嗽,气喘,寒痰 咳喘、肺热咳喘均有效果,对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效均佳。 百部:甘苦、微温、归肺经、润肺止咳、杀虫,对新久咳、顿咳及肺痨咳嗽均有效,尤 其对久咳肺虚,其润肺止咳效最佳,对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效尤佳。 桑白皮:甘、寒归肺经、清肺平喘、利水消肿,能清热消痰而降气平喘,去、宣泄肺 中水气,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等。 本专利技术的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配方使用止咳、化痰、平喘、润肺、消炎各种药 材,冷热兼备,对风寒、风热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效果均有极佳的效果,兼 具清热解毒、祛痰平喘及润肺止咳作用,并能加强呼吸系统免疫功能,治愈期短,治愈率高。【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 此。 本专利技术中的组分薄荷、牛蒡子、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咳、平喘及祛痰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薄荷、牛蒡子、天花粉、连翘、鱼腥草、地骨皮、茯苓、桔梗、前胡、杏仁、百部和桑白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瑜叶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瑜叶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