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90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包装结构,包括上缓冲结构和下缓冲结构。上缓冲结构包括顶盖、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左右上缓冲纸盒及多个上隔板,下缓冲结构包括底盖、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左右下缓冲纸盒及多个下隔板。多个上隔板可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顶盖结合,多个上隔板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个上置物槽。多个下隔板可将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与底盖结合,多个下隔板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个下置物槽,下置物槽对应上置物槽。当上缓冲结构和下缓冲结构组合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接触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方便且具有缓冲功能的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成本的考虑,目前制造业对于产品包装的需求已逐渐走向可回收、重量轻及组装拆卸方便的设计。同时又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缓冲,以达到产品保护的需求。以平面显示面板制造业为例,所生产的显示面板具有相当的重量,且具有易碎和不能受压的限制。目前一般显示面板所使用的包装纸箱,大多需要四件以上的组合才能完成包装,所以在包装材料的生产和组装上需要花费相当的成本。且目前的包装结构在受压时,会将重量传递到显示面板上,极有可能对于产品造成不可回复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用瓦楞纸板制作的包装结构,仅需两件缓冲结构即可完成包装,可以有效地节省材料使用和组装工时。且利用瓦楞纸板的楞向,可以增加结构强度以承受外力,可避免内部包装物受压而提高保护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包装结构,包括上缓冲结构和下缓冲结构。上缓冲结构包括顶盖、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多个上隔板。顶盖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面上具有多个上切口。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称接触第二面,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具有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分别具有多个第一侧切口。多个上隔板对称接触第二面,分别具有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分别对应接合上切口和第一侧切口,以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顶盖结合。上隔板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个上置物槽。下缓冲结构包括底盖、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多个下隔板。底盖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上具有多个下切口。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对称接触第三面,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分别具有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分别具有多个第二侧切口。多个下隔板对称接触第三面,分别具有第三凸肋和第四凸肋,第三凸肋和第四凸肋分别对应接合下切口和第二侧切口,以将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与底盖结合。下隔板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个下置物槽,下置物槽对应上置物槽。当上缓冲结构和下缓冲结构组合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接触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包装结构,包括上缓冲结构和下缓冲结构。上缓冲结构包括顶盖、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多个上隔板、第一缓冲盒及第二缓冲盒。顶盖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面上具有多个上切口,顶盖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开口。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称接触第二面,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具有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分别具有多个第一侧切口。多个上隔板对称接触第二面,分别具有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分别对应接合上切口和第一侧切口,以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顶盖结合。上隔板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个上置物槽。第一缓冲盒和第二缓冲盒分别由顶盖两侧边的开口插入顶盖内。下缓冲结构包括底盖、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多个下隔板、第三缓冲盒及第四缓冲盒。底盖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上具有多个下切口,底盖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开口。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对称接触第三面,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分别具有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分别具有多个第二侧切口。多个下隔板对称接触第三面,分别具有第三凸肋和第四凸肋,第三凸肋和第四凸肋分别对应接合下切口和第二侧切口,以将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与底盖结合。下隔板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个下置物槽,下置物槽对应上置物槽。第三缓冲盒和第四缓冲盒分别由底盖两侧边的开口插入底盖内。当上缓冲结构和下缓冲结构组合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接触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于理解,下面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结构的分解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3A显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顶盖或底盖的分解示意图;图3B显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缓冲盒的分解示意图;图3C显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下侧板的分解示意图;图3D显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上侧板的分解示意图;图3E显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下隔板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3F显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上隔板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其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结构的分解图。包装结构10包括上缓冲结构100和下缓冲结构200。上缓冲结构100包括顶盖110、第一侧板120、第二侧板130、多个上隔板140、第一缓冲盒150及第二缓冲盒160。顶盖110具有第一面112和第二面113,第二面113上具有多个上切口(未显示),顶盖110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开口114、115。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130对称接触第二面113,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130分别具有第一内壁122和第二内壁132,第一内壁122和第二内壁132分别具有多个第一侧切口125。多个上隔板140对称接触第二面113,分别具有第一凸肋141和第二凸肋142,第一凸肋141和第二凸肋142分别对应接合上切口(未显示)和第一侧切口125,以将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130结合在顶盖110上。同时参照图2,其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结构的组合示意图。上隔板140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个上置物槽145。第一缓冲盒150和第二缓冲盒160分别由顶盖110两侧边的开口114、115插入顶盖110内。下缓冲结构200包括底盖210、第三侧板220、第四侧板230、多个下隔板240、第三缓冲盒250及第四缓冲盒260。底盖210具有第三面212和第四面213,第三面212上具有多个下切口216,底盖210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开口214、215。第三侧板220和第四侧板230对称接触第三面212,第三侧板220和第四侧板230分别具有第三内壁222和第四内壁232,第三内壁222和第四内壁232分别具有多个第二侧切口225。多个下隔板240对称接触第三面212,分别具有第三凸肋241和第四凸肋242,第三凸肋241和第四凸肋242分别对应接合下切口216和第二侧切口225,以将第三侧板220和第四侧板230结合在底盖210上。再参照图1,下隔板240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个下置物槽245,下置物槽245对应上置物槽145。第三缓冲盒250和第四缓冲盒260分别由底盖210两侧边的开口214、215插入底盖210内。当上缓冲结构100和下缓冲结构200组合时,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130分别接触第三侧板220和第四侧板230。上置物槽145和下置物槽245所形成的置物空间,可用以收纳平板状的结构,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玻璃基板等等。而第一缓冲盒150、第二缓冲盒160、第三缓冲盒250及第四缓冲盒260可以吸收外力冲击,或提供包装结构10本身重力的缓冲,可减少内部包装物品受损的几率。另外,包装结构10的上缓冲结构100和下缓冲结构200各零部件都由瓦楞纸板制成,并以上隔板140和下隔板240作为连接件,以简单的接合结构连接各零部件。因此包装结构10在组装或拆卸时都十分迅速方便,本身的瓦楞纸材料所占空间又极小,符合环保需求。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得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不限于此。上缓冲结构100和下缓冲结构200可以为对称结构,也可以为不对称结构。本实施例是以上缓冲结构100具有较小的第一侧板120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结构,包括:一上缓冲结构,具有一顶盖,一第一侧板和一第二侧板以及多个上隔板,所述上隔板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个上置物槽;以及一下缓冲结构,具有一底盖,一第三侧板和一第四侧板以及多个下隔板,所述下隔板是相互间隔的以形成多 个下置物槽,所述下置物槽对应所述上置物槽,其中,当所述上缓冲结构和所述下缓冲结构组合使用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庆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