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东锡专利>正文

单触式塞子及具有这种塞子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86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利用单手进行操作的单触式塞子,用于通过容易地将其打开和关闭来便于使用,和一种具有这种塞子的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触式容器塞子包括气密性密封部(110),在其下端处具有多个第一支撑突起(111),这些第一支撑突起(111)被制成向内突伸,以便使得它们沿着容器嘴的外周表面弹性支撑起来,该密封部环绕容器嘴的周围装配起来,以便密封容器;和盖部(120),其具有与第一支撑突起整体式形成的铰链部(121),该铰链部从第一支撑突起延伸出来并且随后发生弯曲,和多个位于其下端处的第二支撑突起(122),以便从所述下端向内突伸,该盖部位于密封部(110)的外侧。第二支撑突起(122)通过带状构件(123)相互连接起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塞子被首次打开之后,可以检验出塞子是否已经被打开过。即使当在容器中剩余有内容物时,容器仍旧可以被轻易地再次密封。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便于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触式塞子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塞子的容器,其中针对容器的打开和/或密封操作可以方便地利用一只手来实现,以便获得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介绍
用于在其中存储饮料、粉末以及其他内容物的常规容器均带有塞子。根据存储容器的用途或者其中存储的内容物,需要这种塞子提供多种功能。例如,对于碳酸饮料容器来说,容器中的压力必须保持高于大气压力。因此,重要的是在容器的配送过程中保持塞子处于气密性密封状态。对于大容积的容器来说,优选的是在容器已经被打开之后,将塞子关闭并且再次将容器密封起来,以便在其中存储剩余的内容物。还有,对于酒类或者药品来说,优选的是在塞子被首次打开之后,可以检验出其被打开过。如前所述,根据容器所存储的内容物和功能,常规塞子被以多种方式制造而成并且随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新密封的单触式塞子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塞子的容器,其中内容物可以在高于大气压力的压力状态下存储,并且当在容器中剩余有内容物时,可以通过以单触方式利用一只手操作塞子,将容器再次关闭。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新密封的单触式塞子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塞子的容器,其中在塞子被首次打开之后,无论塞子是否已经被打开,均可以轻易地检验出这种打开。本专利技术中的单触式容器塞子包括气密性密封部,在其下端处具有多个向内突伸的第一支撑突起,以便使得它们可以沿着容器嘴的外周表面弹性支撑起来,并且环绕容器嘴的周围装配起来,以便密封容器;和盖部,其具有与第一支撑突起整体式形成的铰链部,该铰链部从第一支撑突起延伸出来并且随后发生弯曲;和多个位于其下端处的第二支撑突起,以便从所述下端向内突伸并且位于密封部的外侧。第二支撑突起通过带状构件相互连接起来。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单触式塞子的容器包括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在容器嘴的上端处具有第一卡持突起,和形成于第一卡持突起下方并且外径大于第一卡持突起的第二卡持突起;以及塞子,该塞子具有环绕容器嘴装配起来以便密封容器的气密性密封部,和位于密封部外侧的盖部。气密性密封部在其下端处具有多个向内突伸的第一支撑突起,以便使得它们可以由第一卡持突起卡持住并且弹性支撑起来。盖部具有与第一支撑突起整体式形成的铰链部,该铰链部从第一支撑突起延伸出来并且随后发生弯曲,和多个位于其下端处的第二支撑突起,以便从所述下端向内突伸。第二支撑突起通过带状构件相互连接起来。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容器塞子的底部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线A-A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容器塞子的工作状态。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盖部的容器塞子的视图,其中所述盖部具有盖件。图5和6是示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塞子与容器的首次密封配合的视图。图7至9是示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将塞子从容器上取下的视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容器塞子的剖视图。图11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容器塞子的工作过程。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容器塞子的底部透视图。图13是沿着图12中线B-B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容器和塞子。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容器塞子的底部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线A-A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容器塞子的工作状态,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盖部的容器塞子的视图,其中所述盖部具有盖件,图5和6是示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塞子与容器的首次密封配合的视图,而图7至9是示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将塞子从容器上取下的视图。<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的单触式容器塞子包括气密性密封部110,其装配在容器嘴的开口上,以便密封容器;和盖部120,其通过铰链部121连接在气密性密封部110的下端上。在宽度上,盖部120的上部相对较宽,而其下部相对较窄。气密性密封部110在其下端处具有多个第一支撑突起111。这些第一支撑突起被制成向内突伸,以便使得它们沿着容器嘴的外周表面弹性支撑起来。如图2中所示,优选的是,各个第一支撑突起111的顶表面均基本上平整,并且其底表面被制成以预定角度发生倾斜。因此,通过与容器主体发生配合,容器塞子可以轻易地沿着底表面的倾斜部位插入。相反,在将容器塞子与主体分离开时,第一支撑突起111的顶表面被容器主体卡持住,从而使得容器塞子无法轻易地从容器上脱落。各个第一支撑突起111均被制成横向带有中空部分112,该中空部分112的下端被切除。在气密性密封部110的上端中心处,形成有向内缩进的按压凹槽110a,以有利于对密封部110进行按压。盖部120具有径向向外扩张的上端,以有利于进行抓持,并且通过铰链部121连接在气密性密封部110的下端上。盖部120的下端带有第二支撑突起122,这些第二支撑突起122与第一支撑突起111整体式制成,以便沿直径方向向内突伸。从气密性密封部110的下端延伸出来并且随后发生弯曲的铰链部121,位于气密性密封部110与盖部120之间的第二支撑突起122的上端上。当向铰链部121施加外力时,第一支撑突起111和第二支撑突起122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在铰链部121上枢转。塞子100借助于铰链部121的作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将在后面再次给予详细描述。多个凸脊120a被制成从盖部120上端的外周表面突伸出来,由此在使用者抓持住盖部120并且按压气密性密封部110时,防止手在盖部120上滑动。与此同时,第二支撑突起122通过带状构件123相互连接起来,其中带状构件123最好被构造成当第二支撑突起122由于外力而发生膨胀时发生断裂,并且由此在带状构件123上施加超过预定阈值的张力。优选的是,盖部120被制成具有大于气密性密封部110的高度,以便使气密性密封部110在盖部120外侧的暴露量最少。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在搬运容器的过程中气密性密封部110受到按压而将容器塞子打开。优选的是,在气密性密封部110与盖部120之间还设置有摩擦构件,以便使得气密性密封部110和盖部120仅当在其上施加超过静态摩擦力的外力时受到操作,由此可以将塞子牢固地固定在容器上。作为摩擦构件的一种具体示例,如图2中所示,气密性密封部110的外表面带有呈锯齿形式的第一齿114。盖部120的内表面带有与第一齿114发生配合的第二齿124。当气密性密封部110和盖部120受到竖直操作时,第一齿114和第二齿124相互偏离,同时发生弹性变形。还有,作为摩擦构件的另外一种示例,在气密性密封部与盖部之间形成凹槽。橡胶环装配在该凹槽内,用以通过在当气密性密封部与盖部在上、下方向上受到操作时它们之间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在上、下方向上产生摩擦力而约束气密性密封部与盖部的动作。图3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容器塞子的工作状态。在抓持住形成于盖部120的上端上的凸脊120a的状态下,当气密性密封部110的上端被按压(沿着由箭头F1指代的方向)并且盖部同时受到拉伸(沿着由箭头F2指代的方向)时,通过铰链部121连接起来的气密性密封部110和盖部120的下端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一支撑突起111和第二支撑突起122在向外枢转的同时向外扩张(沿着由箭头B指代的方向)。与此同时,将第二支撑突起连接成一个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触式容器塞子,包括:气密性密封部,在其下端处具有多个第一支撑突起,这些第一支撑突起被制成向内突伸,以便使得它们沿着容器嘴的外周表面弹性支撑起来,该密封部环绕容器嘴的周围装配起来,以便密封容器;和盖部,其具有与第一支撑突 起整体式形成的铰链部,该铰链部从第一支撑突起延伸出来并且随后发生弯曲,和多个位于其下端处的第二支撑突起,以便从所述下端向内突伸,该盖部位于所述密封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突起通过带状构件相互连接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锡
申请(专利权)人:蔡东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