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7741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当公共电极的分割区域位于源极线上时,来自源极线的泄漏电场通过公共电极的分割区域而对液晶层造成影响。显示装置具有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上述阵列基板具有扫描信号布线层、影像信号布线层、与上述影像信号布线层相比配置于上层的像素电极层、和与上述像素电极层相比配置于上层的公共电极层。上述公共电极层在俯视下配置于将上述影像信号布线层覆盖的位置。上述公共电极层沿上述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分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能够适用于例如具有内嵌(in-cell)型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在移动电话用途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以面向智能电话为中心导入有作为输入功能的静电电容触摸面板。而且,对于该静电电容触摸面板,在液晶显示装置内组入该静电电容触摸面板的功能的内嵌化得到发展。如国际公开第2012/073792号(专利文献I)所公开那样,为了公共电极(共通电极)同时起到内嵌触摸面板用驱动电极及检测电极的作用,公共电极分离为多个。公共电极的分离区域形成为在颜色像素边界上沿行方向(扫描线延伸方向)及/或列方向(信号线延伸方向)延伸。而且,在公共电极中设置狭缝,该狭缝(细长的孔)形成为在颜色像素边界上沿行方向及/或列方向延伸。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73792号
技术实现思路
当如专利文献I那样的公共电极的分离区域位于信号线上时,来自信号线的泄漏电场通过公共电极的分离区域而对液晶层造成影响。因此,在与公共电极的分离区域相邻的像素中,有时在来自信号线电场的影响下会无法进行所希望的显示,尤其是在产生了对置基板与阵列基板的组装错位的情况下,公共电极的分离区域被看成条纹。从本专利技术的记述及附图得以明确其它的课题和新的特征。本专利技术之中,简单地说明代表性的概要如下。(I)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述阵列基板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布线层、沿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布线层、与上述第二信号布线层相比配置于上层的像素电极层、与上述像素电极层相比配置于上层的公共电极层、和以与上述公共电极层相接触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公共电极层之上的布线层。上述公共电极层在俯视下配置于将上述第二信号布线层覆盖的位置。上述布线层在俯视下配置于将上述第二信号布线层覆盖的位置。上述公共电极层沿上述第二方向分割。(2)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述第一基板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布线层、沿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布线层、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布线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隔着上述第一绝缘层配置于比上述第一布线层靠下层的公共电极层、隔着上述第二绝缘层配置于比上述第一布线层靠上层的像素电极层。上述第一布线层在俯视下配置于将上述第二信号布线层覆盖的位置。上述公共电极层在上述第二信号布线层上沿上述第二方向分割。【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W线的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虚线C的位置的放大图。图7是图5的W线的剖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虚线C的位置的放大图。图10是图8的A-A'线的剖视图。图11是阵列基板周边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10A、10B:阵列基板;20:对置基板;11:扫描布线层(扫描信号布线层、第一信号布线层);12:信号布线层(影像信号布线层、第二信号布线层);13:平坦化层;14、14八:公共电极层;15、15A:辅助布线层(第一布线层);16:绝缘层;16a:绝缘层(第一绝缘层);16b:绝缘层(第二绝缘层);17、17A:像素电极层;17a:布线层(第二布线层);18:分割区域(分割位置);21:黑矩阵(遮光层);22:彩色滤光片(着色层);24:检测电极布线层;30:液晶层;41:背光源;42:偏振板;43:控制电路;44:驱动电路;45:触摸IC ;46:LCD扫描电路;47:公共电极选择电路;48:信号线选择电路;49a、49b、49c:电缆;100、100A、100B: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实施例及比较例,参照【附图说明】。此外,专利技术不过是一个例子,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中,关于保护专利技术的主旨的适当的变更能够容易想到的当然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另外,附图用于进一步明确说明,与实际的方案相比,会有关于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示意性地表示的情况,但只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会关于出现过的图对与上述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首先,使用图1及图2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之前研究的技术(以下,称为比较例。)、实施例I及实施例2中公共的内容。图1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比较例、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100、100A、100B具有内嵌类型的触摸面板功能,公共电极层同时起到触摸面板的驱动电极层的作用。显示装置100、100A、100B具有:阵列基板10、10A、10B、对置基板20、液晶层30、背光源41、偏振板42、控制电路43、触摸IC45、电缆49a,49b,49c。显示装置100、100A、100B是纵长的(Y方向的长度比X方向的长度长)。在阵列基板10、10AU0B上,由TFT形成有LCD扫描电路46、公共电极选择电路(COM选择电路)47和信号线选择电路48。另外,在阵列基板10、10A、10B上COG (Chip on Glass:玻璃覆晶封装)安装有由CMOS等半导体集成电路(IC)构成的驱动电路44。驱动电路44经由电缆49a与由IC构成的控制电路43连接。在对置基板20的上表面(与液晶层30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的多个检测电极布线层24,检测电极布线层24经由电缆49b与安装于电缆49b上的触摸IC(Touch IC)45连接。电缆49b与控制电路43连接。背光源41经由电缆49c与控制电路43连接。偏振板42配置于背光源41与阵列基板10、10A、1B之间及对置基板20的上表面。同时起到触摸面板的驱动电极布线层的作用的公共电极布线层14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分割并周期性地配置,检测电极布线层24沿X方向延伸,沿Y方向配置多个。公共电极布线层(触摸面板的驱动电极布线层)通过沿Y方向延伸,从而触摸面板的驱动电极布线层不与源极布线层交叉,所以能够抑制在触摸面板的驱动电极布线层-源极布线层容量的影响下触摸面板的驱动电极的负荷增大。此外,比较例、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100、100A、100B除了阵列基板10、10A、10B的构造以外,基本上为相同的结构。接下来,使用图3和图4说明比较例。图3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线的剖视图。比较例的显示装置100具有红(R)、绿(G)、蓝(B)、白(W)的纵条纹形状的副像素,将RGB及RGW分别设为I个像素,RGB像素与RGW像素交替地配置。B及W分别为R或G的一半的像素数量。显示装置100具有阵列基板10、对置基板20、和配置于阵列基板10与对置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在阵列基板10中,公共电极层14隔着平坦化膜13配置在信号布线层12之上。像素电极层17隔着绝缘层16配置在公共电极层14之上。公共电极层14沿与信号布线层12平行的方向(Y方向)延伸,沿X方向分割并周期性地配置,辅助布线层15以与公共电极层14相接触的方式配置在信号布线层12之上。换言之,辅助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具有:阵列基板;对置基板;以及液晶层,其配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所述阵列基板具有:扫描信号布线层,其沿第一方向延伸;影像信号布线层,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像素电极层,其与所述影像信号布线层相比配置于上层;以及公共电极层,其与所述像素电极层相比配置于上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在俯视下配置于将所述影像信号布线层覆盖的位置,所述公共电极层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冲田光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