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佳木斯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麦虫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73903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4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它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养殖的:步骤一、种虫的选择;步骤二、饲养场地的选择;步骤三、饲养设备的选择;步骤四、畏养饲料的选择和配方;步骤五、饲养的管理流程;步骤六、大麦虫病虫害的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防残食;提高免疫力;促进大麦虫生长速度、消化和吸收能力;祛臭除蝇、改善饲养环境;改善大麦虫繁殖机能,提高产卵率、延长产卵周期;防止饲料霉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大麦虫(Zophobas morio)隶属于鞘翅目、拟步甲科、粉甲属。又称超级麦皮虫或超级面包虫,它与黄粉虫外型相象,为同属异种。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在1984年,美国开始了大麦虫的圈养繁殖,此后普及欧洲。其成虫体长约40?60_,长椭圆形,深褐色,无毛,有光泽。大麦虫活体含有蛋白质含量为20. 0%,脂肪16. 0%,纤维素等6. 8%,水分59.0%。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多种微量元素。其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口性好等优点,是发展龟、林蛙、娃娃鱼、蜥蜴等特种动物养殖、宠物养殖的理想蛋白饲料。在海外的专业渔场及高档宠物繁育场均把大麦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活体饲料,有发展成为与黄粉虫、蟋蟀、蚯蚓相当的趋势。大麦虫属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整个生命周期为6个月,或更长;大麦虫的卵为长圆形,乳白色,长约1. 5?2mm,宽0. 6mm。卵外表为卵壳,卵壳薄而软,极易受损伤。外被有黏液,可粘附一层虫粪和饲料,起到保护作用。卵期7?10天。大麦虫虫体大,幼虫一般体长40?60mm,宽约5?6mm,单条虫重1. 3?1. 5g,呈圆筒形。其体壁较硬,黄褐色,有光泽,有13节,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环纹,腹面黄色。幼虫生长过程中,体表颜色先呈白色,蜕第一次皮后变为黄褐色,以后每4?6天蜕皮1次,幼虫期共蜕皮6?10次。生长期为60天。幼虫从头开始蜕皮,蜕皮前活动开始减少,刚蜕皮的幼虫呈乳白色,十分脆弱,最易受攻击。当大麦虫幼虫准备化蛹时,会爬到培养物表面,在经过几天的蛹前期后才能化蛹。初化蛹时虫体长20?30mm,宽7mm左右,呈乳白色,体壁较软,时间长后逐渐变为淡黄色,体表也变得坚硬。蛹只能靠扭动腹部运动,不能爬行。大麦虫具有比黄粉虫有更强的互相残伤取食的习性,正在化蛹幼虫和正在蜕皮的幼虫一样常受到同类伤害,幼虫有时也会把蛹咬伤,使大麦虫放弃化蛹,长期以幼虫的状态存活而不能脱皮变蛹产卵。为使大麦虫能够化蛹产卵,需要饲养人员对那些即将化蛹的大麦虫进行分离,分离的主要要看大麦虫的形为和形态。要化蛹的幼虫不爱活动,蜷缩,皮肤光泽度差。大麦虫成虫阶段为大麦虫的繁殖期。成虫刚刚蜕皮出来壳为乳白色,头橘色,甲壳很薄,1?2天后背部变为黑褐色,腹部黄褐色,椭圆形,长约25?30_,宽约8_。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3对,1对长在前胸部。爬行速度快。成虫繁殖期90?120天,每只雌虫产卵250?1000粒卵,平均产卵600粒。大麦虫成虫具有生殖能力,繁殖期雌雄虫比例为1 : 1。成虫性成熟时体色变黑,雌性成虫体形比雄虫个体明显偏大,具有持续交配和产卵的习性。交配时,雄性个体爬于雌性个体上,产卵管和受精管伸出,接触完成交配。雌虫交配2?3天后产卵,并可多次交配产卵,雌虫可连续产卵250?1000余粒。产卵期平均90?120天,产卵高峰为羽化后10?30天。饲料质量对产卵量影响较大。大麦虫喜群居,适于高密度饲养。但大麦虫更具自相残杀习性,自相残杀习性是指成虫吃卵、咬食幼虫和蛹,高龄幼虫咬食低龄幼虫或蛹的现象。自残影响产虫量,此现象多发生于饲养密度过高,特别是成虫和幼虫不同龄期混养更为严重。大麦虫长期适应黑暗环境生活,喜暗怕光,夜间活动较多。故大麦虫适合多层分盘饲养,以充分利用空间。大麦虫生命力强,并耐饥、耐渴,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80天左右。大麦虫喜欢群集,温度在13°C活动取食,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30°C,5°C以下和35°C以上可致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5%较适宜。在30°C下成虫产卵最多,每只成虫最高可以产卵1000粒左右,低于14°C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C不交配产卵。孵化周期因温度条件不同会有很大变化,当温度25?30°C时,卵期8?12天;当温度19?22°C时,卵期15?20天,当温度15°C以下时,则卵很少孵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它能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它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养殖的:步骤一、种虫的选择;在选择虫种时,最好购买专业部门培育或自行培育的虫种,以后每养2?3代更换I次虫种。引种可引成龄幼虫、蛹、成虫,但以引成龄幼虫为最佳,运输也方便。步骤二、饲养场地的选择;养殖大麦虫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场地应选在背风向阳、通风好,环境安静,远离公路及化工厂的地方,最适应农村安静的环境;饲养房的大小,可视其养殖大麦虫的多少而定。步骤三、饲养设备的选择;大麦虫的饲养设备主要有:(I)饲养盘、(2)饲养架、(3)产卵盘、(4)分离筛、(5)其他设备:温度计和湿度计、旧报纸或白纸(成虫产卵时制作卵卡)、塑料盆、喷雾器或洒水壶、镊子、放大镜、小扫帚等;步骤四、喂养饲料的选择和配方;大麦虫常用饲料有如下几大类:⑴麦麸米糠类、(2)青菜类、(3)农作物秸杆、糠粉生物饲料类、(4)优质精料类。总之,大麦虫饲料应多种多样,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分要充足;必要时可加入土霉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粉和蜂王浆等,以提高大麦虫抗病力、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饲料中含水量保持在15%?18%,若湿度过大,加之粪便污染,易使虫体患病。饲料要新鲜,不霉不烂,并且将饲料保持一定温度,避免大麦虫食用过凉饲料;幼虫的饲料配方:麦麸35%,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35%,豆饼10%,发酵后的统糠或秸杆20%,另外添加饲用复合维生素(金赛维)50克,猪用预混料(百日出栏)80克,饲用混合盐250克;成虫的配方:麦麸50%,鱼粉4%,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15%,发酵的秸杆或统糠26%,食糖4%,混合盐1%。另外添加饲用复合维生素(金赛维)50克,猪用预混料(百日出栏)80克,饲用混合盐250克。此配方适用于产卵期的成虫,可延长成虫寿命,提高产卵量。步骤五、饲养的管理流程;(I)幼虫的饲养管理;幼虫的饲养是指从孵化出幼虫至幼虫化蛹这段时间,一般在60天,在孵化箱和饲养盘中饲养。依据幼虫不同生长期,将幼虫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孵化幼虫期,小幼虫期,幼虫中期和幼虫后期,不同步骤应用的选筛不同,投喂的饲料也不同。(2)蛹的饲养管理;老龄幼虫在化蛹前四处寻找适宜场所化蛹,要化蛹的虫子皮肤光泽度差,体形稍显笨重,也不太爱动。当幼虫化蛹时多投青料,有利于化蛹及蛹后的羽化。为避免蛹被其它幼虫咬伤,每天要及时把蛹拣到另一盒里,再撒上一层精料,以不盖过蛹体为宜,避免幼虫咬伤蛹,保持温度和气体交换。(3)成虫的饲养管理;饲养成虫的目的是使其产大量的虫卵。投放雌雄成虫的比例为1:1。在投放成虫前,先在箱底垫上饲养盘或接卵盘,再在盘上铺一张接卵纸,成虫密度为1000?1200只/m2。箱内铺上一层Icm厚的饲料,以便成虫把卵产在纸上而不致于产在饲料中。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在蛹羽化为成虫后2个月内是大麦虫产卵盛期,在此期间,成虫不断进食和产卵,所以要注意加强营养和管理,以提高产卵量,延长产卵期,每天喂养I?2次。(4)卵期的饲养管理;换收接卵纸时,要将同一天换收的纸叠放同一个幼虫盒(孵化箱)内,让卵自然孵化。约7?10天即可全部孵出幼虫,然后将卵纸逐一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养殖的:步骤一、种虫的选择;在选择虫种时,最好购买专业部门培育或自行培育的虫种,以后每养2~3代更换1次虫种。引种可引成龄幼虫、蛹、成虫,但以引成龄幼虫为最佳,运输也方便。步骤二、饲养场地的选择;养殖大麦虫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场地应选在背风向阳、通风好,环境安静,远离公路及化工厂的地方,最适应农村安静的环境;饲养房的大小,可视其养殖大麦虫的多少而定。步骤三、饲养设备的选择;大麦虫的饲养设备主要有:(1)饲养盘、(2)饲养架、(3)产卵盘、(4)分离筛、(5)其他设备:温度计和湿度计、旧报纸或白纸(成虫产卵时制作卵卡)、塑料盆、喷雾器或洒水壶、镊子、放大镜、小扫帚等;步骤四、喂养饲料的选择和配方;大麦虫常用饲料有如下几大类:(1)麦麸米糠类、(2)青菜类、(3)农作物秸秆、糠粉生物饲料类、(4)优质精料类。总之,大麦虫饲料应多种多样,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分要充足;必要时可加入土霉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粉和蜂王浆等,以提高大麦虫抗病力、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饲料中含水量保持在15%~18%,若湿度过大,加之粪便污染,易使虫体患病。饲料要新鲜,不霉不烂,并且将饲料保持一定温度,避免大麦虫食用过凉饲料;幼虫的饲料配方:麦麸35%,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35%,豆饼10%,发酵后的统糠或秸秆20%,另外添加饲用复合维生素(金赛维)50克,猪用预混料(百日出栏)80克,饲用混合盐250克;成虫的配方:麦麸50%,鱼粉4%,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15%,发酵的秸秆或统糠26%,食糖4%,混合盐1%。另外添加饲用复合维生素(金赛维)50克,猪用预混料(百日出栏)80克,饲用混合盐250克。此配方适用于产卵期的成虫,可延长成虫寿命,提高产卵量。步骤五、饲养的管理流程;(1)幼虫的饲养管理;幼虫的饲养是指从孵化出幼虫至幼虫化蛹这段时间,一般在60天,在孵化箱和饲养盘中饲养。依据幼虫不同生长期,将幼虫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孵化幼虫期,小幼虫期,幼虫中期和幼虫后期,不同步骤应用的选筛不同,投喂的饲料也不同。(2)蛹的饲养管理;老龄幼虫在化蛹前四处寻找适宜场所化蛹,要化蛹的虫子皮肤光泽度差,体形稍显笨重,也不太爱动。当幼虫化蛹时多投青料,有利于化蛹及蛹后的羽化。为避免蛹被其它幼虫咬伤,每天要及时把蛹拣到另一盒里,再撒上一层精料,以不盖过蛹体为宜,避免幼虫咬伤蛹,保持温度和气体交换。(3)成虫的饲养管理;饲养成虫的目的是使其产大量的虫卵。投放雌雄成虫的比例为1∶1。在投放成虫前,先在箱底垫上饲养盘或接卵盘,再在盘上铺一张接卵纸,成虫密度为1000~1200只/m2。箱内铺上一层1cm厚的饲料,以便成虫把卵产在纸上而不致于产在饲料中。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在蛹羽化为成虫后2个月内是大麦虫产卵盛期,在此期间,成虫不断进食和产卵,所以要注意加强营养和管理,以提高产卵量,延长产卵期,每天喂养1~2次。(4)卵期的饲养管理;换收接卵纸时,要将同一天换收的纸叠放同一个幼虫盒(孵化箱)内,让卵自然孵化。约7~10天即可全部孵出幼虫,然后将卵纸逐一抽出抖掉幼虫,让其在孵化箱继续生长发育,进入幼虫的饲养管理期。步骤六、大麦虫病虫害的防治;(1)自相残杀;(2)细菌感染;(3)螨虫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平佟庆王燕韦春波朱德全程广东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