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气管插管用聚氯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7129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气管插管用聚氯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按重量份计,将各个组分投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混合20~40分钟;第2步、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流程较短,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经济效益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方法制备出的医用气管插管用聚氯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均优于现有市面上相关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技术背景塑料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材料,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既可制成一次性医疗器械如点滴瓶、注射器等,又能用于非一次性医疗设备如计量器、外科仪器等,医用塑料领域是目前塑料工业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特别是老龄化人口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数的增加,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持续增长,特殊医疗器械得到广泛需求。由于高分子材料的优异特性而且能够降低成本,目前,医疗用品及器械从大型诊断仪器、一次性医疗用品以至精细的人造器官均离不开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已逐渐成为医疗用品及器械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而目前,在呼吸系统领域中,与呼吸机相关的塑料制品是在医疗器械中塑料应用最集中的领域之一,气管插管是医疗器械领域中使用最多的塑料制品之一,而该制品大都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橡胶等材料制备而成。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成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这一类的产品是临床用量较大的易耗品,我国年均消耗该类产品的价值在数亿元人民币左右,市场十分巨大。目前我国已经能够自主生产呼吸机及其相关塑料制品,但由于产品精细度等因素,产品主要应用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或出口,而像京津沪等大城市的市场主要应用的还是国外进口产品,因此市场空间仍是很大的。由于要与药液接触或与人体接触,医用塑料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简单来说,塑料材料中的组成成分不能析出进入药液或人体,不会引起组织器官的毒性和损伤,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为改善制品的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需要对制品的表面进行改性。介入导管及长期使用的塑料器械抗感染性也是目前医用塑料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综上所述,急需提供一种析出性低、安全性高的医用气管插管塑料材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I步、按重量份计,将聚氯乙烯80-90份、异戊橡胶20-30份、PVC40-50份、增塑剂2_6份、三聚磷酸钠3_8份、冰醋酸3_8份、成核剂2.5-4.5份、双马来酰胺酸6-12份、二乙烯四胺2-6份、碳酸钙2-4份、二乙烯四胺2-6份、增韧剂2-13份、玻璃纤维5-22份、轻质碳酸钙12-20份、淀粉2_6份、二氧化钛2_8份、异丙醇5_8份、壳聚糖4-14份、抗菌剂3-15份和环氧大豆油1-4份和聚异丁烯为5-10份投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混合20~40分钟;第2步、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即得。所述挤出温度为140~160°C。所述成核剂为(3,4_ 二甲基二苄叉)山梨醇或亚甲基双(2,4_ 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羟基铝盐。所述增韧剂是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无机抗菌剂或磷酸二氢铵。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流程较短,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经济效益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方法制备出的医用气管插管用聚氯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均优于现有市面上相关产品的性能,并且其强度高、机械性能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I步、按重量份计,将聚氯乙烯80份、异戊橡胶20份、PVC40份、增塑剂2份、三聚磷酸钠3份、冰醋酸3份、成核剂2.5份、双马来酰胺酸6份、二乙烯四胺2份、碳酸钙2份、二乙烯四胺2份、增韧剂2份、玻璃纤维5份、轻质碳酸钙12份、淀粉2份、二氧化钛2份、异丙醇5份、壳聚糖4份、抗菌剂3份和环氧大豆油I份和聚异丁烯为5份投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混合20~40分钟;第2步、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即得。所述挤出温度为140~160°C。所述成核剂为(3,4_ 二甲基二苄叉)山梨醇或亚甲基双(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羟基铝盐。所述增韧剂是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无机抗菌剂或磷酸二氢铵。实施例2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I步、按重量份计,将聚氯乙烯90份、异戊橡胶30份、PVC50份、增塑剂6份、三聚磷酸钠8份、冰醋酸8份、成核剂4.5份、双马来酰胺酸12份、二乙烯四胺6份、碳酸钙4份、二乙烯四胺6份、增韧剂13份、玻璃纤维22份、轻质碳酸钙20份、淀粉6份、二氧化钛8份、异丙醇8份、壳聚糖14份、抗菌剂15份和环氧大豆油4份和聚异丁烯为10份投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混合20-40分钟;第2步、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即得。所述挤出温度为140~160°C。所述成核剂为(3,4_ 二甲基二苄叉)山梨醇或亚甲基双(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羟基铝盐。所述增韧剂是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无机抗菌剂或磷酸二氢铵。实施例3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I步、按重量份计,将聚氯乙烯85份、异戊橡胶25份、PVC45份、增塑剂4份、三聚磷酸钠5份、冰醋酸5份、成核剂4份、双马来酰胺酸8份、二乙烯四胺4份、碳酸钙3份、二乙烯四胺4份、增韧剂7份、玻璃纤维14份、轻质碳酸钙17份、淀粉4份、二氧化钛6份、异丙醇5份、壳聚糖7份、抗菌剂8份和环氧大豆油2份和聚异丁烯为7份投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混合20~40分钟;第2步、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即得。所述挤出温度为140~160°C。所述成核剂为(3,4_ 二甲基二苄叉)山梨醇或亚甲基双(2,4_ 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羟基铝盐。所述增韧剂是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无机抗菌剂或磷酸二氢铵。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I步、按重量份计,将聚氯乙烯80-90份、异戊橡胶20-30份、PVC40-50份、增塑剂2_6份、三聚磷酸钠3-8份、冰醋酸3-8份、成核剂2.5-4.5份、双马来酰胺酸6_12份、二乙烯四胺2-6份、碳酸钙2-4份、二乙烯四胺2-6份、增韧剂2-13份、玻璃纤维5_22份、轻质碳酸钙12-20份、淀粉2-6份、二氧化钛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气管插管用聚氯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按重量份计,将聚氯乙烯80‑90份、异戊橡胶20‑30份、PVC40‑50份、增塑剂2‑6份、三聚磷酸钠3‑8份、冰醋酸3‑8份、成核剂2.5‑4.5份、双马来酰胺酸6‑12份、二乙烯四胺2‑6份、碳酸钙2‑4份、二乙烯四胺2‑6份、增韧剂2‑13份、玻璃纤维 5‑22份、轻质碳酸钙12‑20份、淀粉2‑6份、二氧化钛2‑8份、异丙醇5‑8份、壳聚糖4‑14份、抗菌剂3‑15份和环氧大豆油1‑4份和聚异丁烯为5‑10份投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混合20~40分钟; 第2步、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少波李卓才李苏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乔纳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