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7120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4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其中芯纱为由牦牛绒为外包纤维、形状记忆中空纤维为芯丝按质量比1:1组成的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外包纱为质量比1:1的原色羊绒和染色羊绒纤维,外包纱的重量与芯纱重量相等;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的生产方法,首先将将牦牛绒按精梳毛纺流程制得牦牛绒粗纱,继而在细纱采用包芯纱生产工艺制得制得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将原色羊绒和染色羊绒经棉纺工序制得各自的粗纱,最后在细纱工序采用段彩包芯纱生产方式,其中原色羊绒粗纱由中罗拉连续喂入,染色羊绒粗纱由后罗拉间断喂入,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作为芯纱由前罗拉喂入,制得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新型纱线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山羊绒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膨松保暖性,除可纺性好可纺较细纱线以外,又有滑糯手感,使山羊绒纺织品拥有轻盈高雅的外观,手感柔软、保暖性好等独特的服用效果,从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羊绒产量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原料资源非常丰富,利用我国丰富的羊绒资源,对羊绒进行深加工,可以提高羊绒原料的附加值,增加出口创汇,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牦牛绒是中国特有的纺织原料,由生长在海拔3千米以上的西部高寒地区的耗牛身上采得,具有纯净环保、光泽柔和、色调高雅、弹性强、手感滑糯、中空保暖的特点。牦牛绒比羊绒具有更好的弹性、吸湿放湿性、耐磨耐起球性和纤维强力。细度在20微米以下的牦牛绒是唯一能与羊绒媲美,甚至服用性能超过羊绒的纺织原料,是继羊绒之后的又一种高档纺织原料。形状记忆纤维,即具备在特定条件(如湿度)下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纤维,是一种智能材料。该纤维经免烫处理,解决了面料容易起皱、缩水、定性不稳定等问题,满足了现代人选择服装面料时,对衣着不仅要求外观自然,穿着舒适和经济实惠,同时也注意服用过程中料理的简便。自60年代以来,形状记忆高分子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本低、实用价值高等优点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在形状记忆纤维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中空纤维的特点,纤维中空有空气,有利于隔热保暖。段彩纱是有色纤维纺纱的一种特殊纺纱工艺技术,其成纱色彩不仅在纱线同一横截面内由多种彩色纤维组合,而且在纱线纵向长度上,不同组合的有色纤维呈不规则断续变化的分布状态,故用段彩纱制成的织物,色泽柔和丰满、层次感强,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本专利技术给出一种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该纱线通过采用包芯纱结构使其较一般纯纺羊绒纱线具有更好的强力、弹性及耐磨性,改善了羊绒制品易起球、不耐穿的缺陷,该纱线融合了牦牛绒防潮御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隔热保暖且具有对纤维最初形状记忆的功能,羊绒质轻柔和、质感高贵、服用性能良好的特点,使之发挥各自的特点,成纱结构得到优化,纱线质量更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给出一种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以融合牦牛绒防潮御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隔热保暖且具有对纤维最初形状记忆的功能,羊绒质轻柔和、质感高贵、服用性能良好的特点,使之发挥各自的特点,成纱结构得到优化,纱线质量更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所述芯纱为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所述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由牦牛绒为外包纤维、形状记忆中空纤维为芯丝按质量比1:1组成;所述外包纱为质量比1:1的原色羊绒和染色羊绒纤维;所述外包纱的重量与芯纱重量相等。为实现上述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的生产,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牦牛绒按精梳毛纺流程和毛加油工序、梳毛工序、两道针梳工序、精梳工序、针梳工序、成球工序、混条工序、三道针梳工序、粗纱工序制成牦牛绒粗纱;第二步,在细纱工序采用包芯纱生产方式,其中牦牛绒粗纱经喇叭口由后罗拉喂入,形状记忆中空纤维长丝经导纱装置由前罗拉喂入,经细纱工序制得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第三步,将原色羊绒和染色羊绒分别经过棉纺的预开松工序、和毛工序、梳理工序、三道并条工序、粗纱工序分别制得原色羊绒粗纱和染色羊绒粗纱;第四步,在细纱工序采用段彩包芯纱生产方式,其中原色羊绒粗纱由中罗拉连续喂入,染色羊绒粗纱由后罗拉间断喂入,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作为芯纱由前罗拉喂入,制得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采用上述生产工艺,可将羊绒纤维、牦牛绒纤维、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制成质量较好的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尤其是其中的第二步将制得的牦牛绒粗纱为外包纤维,形状记忆中空纤维长丝为芯纱,经细纱工序制得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以及第四步将制得的原色羊绒粗纱和染色羊绒粗纱为外包纤维,制得的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为芯纱,在细纱工序采用段彩包芯纱方式制得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优化了成纱结构。本专利技术工艺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第一步中,采用和毛加油工序,逐层对牦牛绒纤维喷洒和毛油和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从而增加纤维间的润滑、减少纤维损伤、减少静电、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所述和毛加油工序中,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4%-0.5%的和毛油、0.45%-0.5%的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20%-21%,平衡12h以上。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梳毛工序中,喂入罗拉速度2.4-2.6r/min,锡林速度105-115r/min,道夫速度6-8r/min,转移辊速度145-155r/min,生条定量7-9g/m。更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梳毛工序采用“柔和梳理、低速度、轻定量、小速比”的工艺原则。上述梳毛工序中,由于牦牛绒纤维短、强力弱,在精纺梳毛机成条时易引起纤维拉断、纤维沉积,甚至不能成网,因此采用柔和梳理、低速轻量的工艺原则,减少纤维损伤、纺织纤维沉积、绒网均匀,从而实现顺利梳理和成条。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精梳工序中,喂入根数10-12,牵伸倍数8-10倍,隔距20-25mm,车速140-150钳次/min,下机条重13-14g/m。更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精梳工序采用“小隔距、轻定量、低车速”的工艺原则。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针梳工序中,包括头道针梳、二道针梳、三道针梳、成球、混条、混条后头针、混条后二针、混条后三针,所述头道针梳工序中,喂入根数5-7根,牵伸倍数3-3.5倍,隔距18-22mm,车速25-35m/min,下机条重14-16g/m,所述二道针梳工序中,喂入根数3-4根,牵伸倍数4.2-4.5倍,隔距20-24mm,车速30-40m/min,下机条重10-12g/m,所述三道针梳工序中,喂入根数8-10根,牵伸倍数5.5-6.5倍,隔距22-25mm,车速35-40m/min,下机条重18-20g/m,所述成球工序中,喂入根数5-6根,牵伸倍数5.5-6.0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18-20g/m,所述混条工序中,喂入根数5-6根,牵伸倍数5.5-6.0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18-20g/m,并补充油水,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15%-0.35%的和毛油、0.30%-0.35%的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在20%,所述混条后头针工序中,喂入根数5-6根,牵伸倍数5.5-6.0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18-20g/m,所述混条后二针工序中,喂入根数3-4根,牵伸倍数5.5-6.0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8-10g/m,所述混条后三针工序中,喂入根数1根,牵伸倍数5.0-5.5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2-3g/m。更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针梳工序采用“小牵伸、偏小隔距、轻定量、低车速”的工艺原则。上述针梳工序中,采用多道逐渐针梳可有效减少纤维损伤,并使纤维顺直、条干均匀,牦牛绒纤维蓬松、柔滑、易于梳理,采用轻喂入、轻定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其特征是:所述芯纱为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所述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由牦牛绒为外包纤维、形状记忆中空纤维为芯丝按质量比1:1组成;所述外包纱为质量比1:1的原色羊绒和染色羊绒纤维;所述外包纱的重量与芯纱重量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的生产方法,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其特征是:在细纱工序采用加装包芯纱装置的四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装置的环锭细纱机,采用段彩包芯纱生产方式,其中原色羊绒粗纱由中罗拉连续喂入,染色羊绒粗纱由后罗拉间断喂入,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作为芯纱由前罗拉喂入,制得外包纱为质量比1:1的原色羊绒和染色羊绒纤维、芯纱为由牦牛绒为外包纤维和形状记忆中空纤维为芯丝按质量比1:1组成的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且外包纱的重量与芯纱重量相等的段彩羊绒牦牛绒包芯纱,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牦牛绒按精梳毛纺流程和毛加油工序、梳毛工序、两道针梳工序、精梳工序、针梳工序、成球工序、混条工序、三道针梳工序、粗纱工序制成牦牛绒粗纱;采用和毛加油工序,逐层对牦牛绒纤维喷洒和毛油和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从而增加纤维间的润滑、减少纤维损伤、减少静电、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毛加油工序中,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4%-0.5%的和毛油、0.45%-0.5%的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20%-21%,平衡12h以上;梳毛工序中,喂入罗拉速度2.4-2.6r/min,锡林速度105-115r/min,道夫速度6-8r/min,转移辊速度145-155r/min,生条定量7-9g/m;精梳工序中,喂入根数10-12,牵伸倍数8-10倍,隔距20-25mm,车速140-150钳次/min,下机条重13-14g/m;针梳工序中,包括头道针梳、二道针梳、三道针梳、成球、混条、混条后头针、混条后二针、混条后三针,头道针梳工序中,喂入根数5-7根,牵伸倍数3-3.5倍,隔距18-22mm,车速25-35m/min,下机条重14-16g/m,二道针梳工序中,喂入根数3-4根,牵伸倍数4.2-4.5倍,隔距20-24mm,车速30-40m/min,下机条重10-12g/m,三道针梳工序中,喂入根数8-10根,牵伸倍数5.5-6.5倍,隔距22-25mm,车速35-40m/min,下机条重18-20g/m,成球工序中,喂入根数5-6根,牵伸倍数5.5-6.0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18-20g/m,混条工序中,喂入根数5-6根,牵伸倍数5.5-6.0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18-20g/m,并补充油水,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15%-0.35%的和毛油、0.30%-0.35%的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在20%,混条后头针工序中,喂入根数5-6根,牵伸倍数5.5-6.0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18-20g/m,混条后二针工序中,喂入根数3-4根,牵伸倍数5.5-6.0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8-10g/m,混条后三针工序中,喂入根数1根,牵伸倍数5.0-5.5倍,隔距22-25mm,车速45-50m/min,下机条重2-3g/m;粗纱工序选用棉型粗纱机,对较短且长度离散大的牦牛绒纤维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条干不匀,粗纱工序中,喂入根数1根,牵伸倍数10.0-10.5倍,隔距20-25mm,前罗拉速度8-10m/min,捻度55-60捻/m;第二步,在细纱工序采用包芯纱生产方式,其中牦牛绒粗纱经喇叭口由后罗拉喂入,形状记忆中空纤维长丝经导纱装置由前罗拉喂入,经细纱工序制得牦牛绒形状记忆中空纤维包芯纱;细纱工序中,将制得的牦牛绒粗纱为外包纱经喇叭口由后罗拉喂入,形状记忆中空纤维长丝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金谢春萍徐伯俊苏旭中张洪李瑛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