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615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抓握性优异,能够放心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方形瓶体,在大型的方形瓶体中,在主体部形成能够充分地发挥抓握性的抓握部分,不会较大地变更瓶体的形状。其主要的解决手段是针对一种方形瓶体,该瓶体具有俯视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主体部,在该主体部的中央高度位置具有周槽状的腰部,在形成长方形的长边侧的一对长边侧壁的、位于腰部的下方的规定区域部分,形成用于放置手指的一对凹部,并形成为在该一对凹部的至少一者中能放置多个指尖,由该一对凹部构成用于抓握瓶体的抓握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主体部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指的凹部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各种饮料用、食品用等的容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称PET)树脂制等的合成树脂制瓶体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容量达到2L以上的大型的瓶,根据用途,附设有用于使手可靠把握的把手。另外,一般情况下,在方形瓶体中,在形成于主体部的中央高度位置的腰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成为手指放置部分的凹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5233号公报但是,对于在方形瓶体中的腰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成为手指放置部分的凹部的这种方法,虽然不需要较大地改变瓶体形状,但由于可形成凹部的范围受到了限定,所以,也仅是进行将第一指和第二指放在相对的凹部这种程度的抓握,不一定能确保充分的抓握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的课题为,特别是在大型的方形瓶体中,不会较大地改变瓶体的形状,而用于在主体部形成能够充分地发挥抓握性的握持部,其目的在于,以此提供抓握性优异,能够放心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方形瓶体。为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1的手段是一种方形瓶体,该瓶体具有俯视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主体部,在该主体部的中央高度位置具有周槽状的腰部, 在形成长方形的长边侧的一对长边侧壁的、位于腰部的下方的规定区域部分,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指的一对凹部,并形成为在该一对凹部的至少一个中可放置多个指尖,由该一对凹部构成用于抓握瓶体的抓握部分。根据技术方案1的上述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利用腰部的级差的同时例如在一个长边侧壁中,将第一指的指尖放置在腰部,在另一个长边侧壁中,将第二指放置在腰部,同时,将第三指和第四指或者将第三指、第四指以及第五指放置在形成为纵长状的凹部,能够用从第一指的指尖到其他指的指尖的手的全部牢固地抓握瓶体主体部,即使是在充填了内容物而重量大的状态下,也能够更稳定地抓握更大型的瓶体,可以在单手拿起运送瓶体,或在拿起的状态下,倾斜瓶体,从口主体部注出内容液。技术方案2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中,以上端部与上述腰部连结的状态形成凹部,由一对凹部以及在该一对凹部之间的侧壁部分将用于瓶体抓握的握持部与上述腰部连结。根据技术方案2的上述结构,可以将第一指的指尖放置在一个凹部,将另一指的指尖放置在另一个凹部,同时,用从第一指的指尖到其他指的指尖的手的整体牢固地抓住握持部,单手拿起运送瓶体,或在拿起的状态下,倾斜瓶体,从口筒部注出内容液。于是,在其上端部与腰部连结的状态下,形成用于放置手指的凹部,同时,在两凹部以及该两凹部之间的侧壁部分上以与腰部相连结的方式形成用于抓握瓶体的握持部,由此,能够使抓握的手的侧部、即从第一指到第二指等的侧部的大致全长范围,与周槽状的腰部卡定状地接触,稳定地抓握瓶体。象这样,由于与原来形成的腰部连结,利用该腰部构成握持部,所以,可以在不会使筒壁的形状复杂、不会较大地损伤瓶体本身的刚性或者压曲强度的前提下形成包括有凹部的握持部。另外,在腰部的上方,还可以通过收缩标签,对主体部的上半部分全部进行外包装。技术方案3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中,其结构为,主体部由一对长边侧壁、形成长方形的短边侧的一对短边侧壁以及以倒角状将相邻的长边侧壁和短边侧壁连结在一起的四个角侧壁形成。根据第三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四个角侧壁,能够由该角侧壁发挥作为支撑瓶体的柱部的功能,以高水平保持瓶体的刚性以及压曲强度。另外,利用该角侧壁构成握持部,由此,使手指的根部与该角侧壁接触,可以更切实地用单手抓握瓶体的主体部。技术方案4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中,使从一个凹部直至另一个凹部的侧壁在从腰部上端直至下方的规定的高度范围内级差状地凹陷,进而形成背壁部分,通过上述两凹部和背壁部分,构成握持部。根据技术方案4的上述结构,通过使从一个凹部直至另一个凹部的侧壁在从腰部的上端直至下方的规定的高度范围级差状地凹陷,进而形成背壁部分,能够使从第一指的指尖到第二指等的指尖的手的侧部从下方更牢固地接触腰部进行卡定并抓握握持部,能够使单手的抓握性更稳定。在这里,背壁部分的级差的深度以及高度范围是可在考虑瓶体的大小、手的大小以及外观等因素后来决定的设计事项。技术方案5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3或4的专利技术中,在凹部内横贯状地形成用于加强该凹部并在其与腰部之间使手指放置状态稳定的突条肋。在如本专利技术这样形成有较大的凹部的瓶体中,若瓶体在密封收容着内容液的状态下下落,则存在由于下落的冲击,凹部的中央部附近反向变形(皱缩)的情况,但是,根据技术方案5的上述结构,通过在凹部内横贯状地形成突条肋,可以通过该突条肋有效地防止皱缩。另外,在指尖握持住凹部进而抓握瓶体时,可以将指尖嵌入腰部和该突条肋之间,更稳定地保持手指放置状态。尤其是,通过突条肋发挥防止指尖向瓶体下方滑动的功能,例如,在倾注内容液时,即使将瓶体倾倒为近似倒立的姿势时,也能够用单手稳定地抓握。在这里,突条肋的形成个数,形成位置是可以在考虑针对皱缩的加强效果、指尖握持容易度等因素后来决定的设计事项。技术方案6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3、4或者5的专利技术中,在凹部内横贯状地形成对该凹部进行加强的加强肋。根据技术方案6的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加强肋充分地发挥针对凹部的皱缩的加强效果。作为加强肋,是突条的突条加强肋和槽状的槽状加强肋,若在凹部形成多个突条加强肋,则可以与上述突条肋同样,使在凹部的手指的定位明确,但是,由于存在例如手指的粗细等的个人差异,所以在使手指进入凹部时,存在感觉烦琐的情况。这方面,槽状加强肋虽然对指尖的防滑动效果小,但能够使指尖自然地进入凹部。因此,针对凹部的皱缩的加强功能,最好考虑指尖的防滑动功能、指尖的配置功能、指尖进入凹部的容易程度等,恰当地组合形成突条加强肋和槽状加强肋。当然,其结构为,例如,也可以仅仅形成一个或多个突条加强肋,或者仅仅形成一个或多个槽状加强肋。技术方案7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4、5或6的专利技术中,使涉及凹部的底面间的横向宽度在55~70mm的范围,使背壁部分的上端部附近的横向宽度在70~80mm的范围。根据技术方案7的上述结构,考虑一般人手的平均大小来确定握持部的形状。在用手握住本专利技术的握持部进而抓握瓶体的情况下,主要是用第一指的指尖和另一指的指尖支撑载荷,凹部的底面间的宽度与第一指的指尖和另一指的指尖的间隔相关联,背壁部分的上端部附近的横向宽度是与第一指的根部和另一指的根部的间隔相关联的尺寸,通过使之分别在上述的范围,对多数人而言,能发挥良好的握持性。技术方案8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4、5、6或7的专利技术中,使从一个凹部经过背壁部分直至另一个凹部的握持部的周长在140~180mm的范围。技术方案8的上述结构也是考虑一般人手的平均大小进而确定握持部的形状。该握持部的周长主要是考虑从第一指的前端部到第二指的前端部的长度来确定的,使该尺寸在上述那样的范围,由此,对多数人而言,能发挥良好的握持性。技术方案9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4、5、6、7或8的专利技术中,以其横向宽度向下方扩宽的方式形成背壁部分。根据第九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通过以其横向宽度向下方扩宽的方式形成背壁部分,能够使抓握更容易,另外还能提高压曲强度。技术方案10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4、5、6、7、8或9的专利技术中,在背壁部分,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肋。根据技术方案10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该瓶体具有俯视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主体部(4),在该主体部(4)的中央高度位置上具有周槽状的腰部(6),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长方形的长边侧的一对长边侧壁(11L)的、位于上述腰部(6)的下方的规定区域部分,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指的一对凹部(12),并形成为在该一对凹部(12)的至少一方中可放置多个指尖,由上述一对凹部(12)构成用于抓握瓶体的抓握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正昭小林隆之小泽知之饭塚高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