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5713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及装置,初沉池通过管道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相连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通过管道与加料池相连接,处理时,首先将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初沉池,在初沉池内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均化水质、调节污水水量、防止负荷冲击,净化后的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浸没式中空纤维膜,通过抽吸负压起到污泥的固液分离作用,当生活污水池超过临界值后,加料池内的PAC进入到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PAC和污水中P形成化学沉淀物进入污泥槽中,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的固液分离作用使经过处理过的水经出水管道排出,完成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及装置,属于环境工程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愈多的大型高层小区出现,小区居民的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具有时间差异性、污染物比较单一、稳定的特点。将生活污水直接并入市政官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必将增加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同时大型小区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很大,如果能开发一种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小区,这必将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也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更是我国节约用水的又一途径。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作为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想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在有机物降解和脱氮除磷等方面发挥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同时膜高效的截留特点有利于提高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负荷,使得出水水质更加稳定优越,也是符合目前国内污水处理排放标准逐步提高的趋势和污水回用的基本导向。现如今,居民生活污水由于厨卫洗涤剂用量特别大,而传统的MBR工艺无法针对高P污水做到出水低于0.5mg/L的目标,然而添加独立处理构筑物单元不仅增加设施成本而且也不符合小区处理系统简单,占地面积小的现实要求,所以现有的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是不够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易维护、处置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利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和化学药剂PAC有效清除污水中BOD、COD、NH4+-N和P的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初沉池,初沉池通过管道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相连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通过管道与加料池相连接,处理时,首先将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初沉池,在初沉池内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均化水质、调节污水水量、防止负荷冲击,净化后的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浸没式中空纤维膜,通过抽吸负压起到污泥的固液分离作用,当生活污水池超过临界值后,加料池内的PAC进入到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PAC和污水中P形成化学沉淀物进入污泥槽中,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的固液分离作用使经过处理过的水经出水管道排出,完成净化处理。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鼓风机启动,对膜表面起到很强的剪切作用,从而阻止膜污染。所述的PAC为Al2 (SO4)3,加料池按照0.3方/h的流量将质量份数为30%的PAC输送到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所述的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由PLC自动控制器进行操控。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水管与初沉池相连接,在进水管与初沉池之间设置有初沉池提升泵,初沉池通过管道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相连接,在初沉池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之间设置有膜生物反应池提升泵,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通过管道与加料池相连接,在加料池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之间设置有控制泵,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通过管道与污泥槽相连接,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与污泥槽之间设置有泵,所述的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与出水管相连接。在进水管和初沉池之间设置有细格栅。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通过回流管与初沉池相连接,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与初沉池之间设置有回流泵。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浸没式中空纤维膜,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由连接管与鼓风机连接组成.所述的初沉池提升泵、膜生物反应池提升泵、控制泵、泵和回流泵与PLC自动控制器相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膜高效生物截留作用,污泥浓度高,污泥龄长,提高污泥硝化效果,能有效去除 BOD、COD、NH4+-N。同时,辅助与化学除P,P的去除效率很高,出水P含量在0.3mg/L以下,同时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工艺剩余污泥少,污泥生物活性强,在负荷变化的情况下,该系统出水水质也很稳定,而且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少,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内浸没式中空纤维膜5结构紧凑,整个系统设施占地面积少;同时,配备PLC自动控制器16,人员配备少,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管,2-初沉池,3-初沉池提升泵,4-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5-膜生物反应池提升泵,6-加料池,7-控制泵,8-污泥槽,9-泵,10-出水管,11-细格栅,12-回流管,13-回流泵,14-浸没式中空纤维膜,15-鼓风机,16-PLC自动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初沉池,初沉池通过管道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相连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通过管道与加料池相连接,处理时,首先将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初沉池,在初沉池内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均化水质、调节污水水量、防止负荷冲击,净化后的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浸没式中空纤维膜,通过抽吸负压起到污泥的固液分离作用,当生活污水池超过临界值后,加料池内的PAC进入到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PAC和污水中P形成化学沉淀物进入污泥槽中,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的固液分离作用使经过处理过的水经出水管道排出,完成净化处理。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鼓风机启动,对膜表面起到很强的剪切作用,从而阻止膜污染。所述的PAC为Al2 (SO4)3,加料池按照0.3方/h的流量将质量份数为30%的PAC输送到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所述的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由PLC自动控制器进行操控。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1,进水管1与初沉池2相连接,在进水管1与初沉池2之间设置有初沉池提升泵3,初沉池2通过管道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相连接,在初沉池2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之间设置有膜生物反应池提升泵5,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通过管道与加料池6相连接,在加料池6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之间设置有控制泵7,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通过管道与污泥槽8相连接,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与污泥槽8之间设置有泵9,所述的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与出水管10相连接。在进水管1和初沉池2之间设置有细格栅11。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通过回流管12与初沉池2相连接,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与初沉池2之间设置有回流泵13。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内设置有浸没式中空纤维膜14,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4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由连接管与鼓风机15连接组成。所述的初沉池提升泵3、膜生物反应池提升泵5、控制泵7、泵9和回流泵13与PLC自动控制器16相连接。生物膜工艺逐渐在污水与废水处理领域得到更多的应用,生物膜技术是近些年在污水的处理领域使用较多的生物污水处理技术,与常规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生物膜给水能够拥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稳定出水水质。生物膜技术占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初沉池,初沉池通过管道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相连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通过管道与加料池相连接,处理时,首先将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初沉池,在初沉池内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均化水质、调节污水水量、防止负荷冲击,净化后的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浸没式中空纤维膜,通过抽吸负压起到污泥的固液分离作用,当生活污水池超过临界值后,加料池内的PAC进入到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PAC和污水中P形成化学沉淀物进入污泥槽中,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的固液分离作用使经过处理过的水经出水管道排出,完成净化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初沉池,初沉池通过管道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相连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通过管道与加料池相连接,处理时,首先将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初沉池,在初沉池内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均化水质、调节污水水量、防止负荷冲击,净化后的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浸没式中空纤维膜,通过抽吸负压起到污泥的固液分离作用,当生活污水池超过临界值后,加料池内的PAC进入到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PAC和污水中P形成化学沉淀物进入污泥槽中,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的固液分离作用使经过处理过的水经出水管道排出,完成净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鼓风机启动,对膜表面起到很强的剪切作用,从而阻止膜污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AC为Al2 (SO4)3,加料池按照0.3方/h的流量将质量份数为30%的PAC输送到曝气式膜生物反应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区自建污水处理系统由PLC自动控制器进行操控。
5.一种小区自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1),其特征在于:进水管(1)与初沉池(2)相连接,在进水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