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539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7:01
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包括图像承载部件且包括显影装置的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主组件,潜像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显影装置用于使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能够独立于所述盒地、可拆卸地安装至主组件,用于转印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图像。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并且能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接触位置处,显影剂承载部件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在间开位置处,显影剂承载部件与图像承载部件间开。转印单元包括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用于使显影装置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类型或静电记录类型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多功能机器或激光束打印机。
技术介绍
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 2012-027449中所述,在一种常规结构中,当不形成图像时(在非成像期间),显影辊(显影剂承载部件)与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间开(分离)。这种结构用于避免在非成像期间显影剂(调色剂)从显影辊运动到感光鼓以及显影辊由于在该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长时间接触而变形。在上述结构中,显影装置(显影辊)接触和分离机构设置在成像装置中,该显影装置(显影辊)接触和分离机构用于转换显影辊和感光鼓相互接近的状态以及显影辊和感光鼓相互间开的状态。在设有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的成像装置中,因为设置了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所以成像装置可能增大尺寸。因此,设有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的成像装置需要减小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包括图像承载部件且包括显影装置的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主组件,潜像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显影装置用于使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能够独立于所述盒地、可拆卸地安装至主组件,用于转印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图像,其中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并且能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接触位置处,显影剂承载部件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在间开位置处,显影剂承载部件与图像承载部件间开,并且其中转印单元包括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用于使显影装置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在朝向装置主组件外部拉出盒托盘的状态下,实施例1中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图2是示出了在朝向装置主组件外部拉出各个盒托盘和转印单元的状态下,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图3是示出了在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下,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图4是示出了在前部门打开的状态下,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图5是示出了成像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左侧视图。图6是示出了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后视图。图7是示出了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仰视图。图8是示出了中间转印单元和相关各部件的插入方向的示意性纵向左侧视图。在图9中,(a)和(b)是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了多个盒和转印单元的布置方式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1是示出了对比示例中的成像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左侧视图。图12是示出了对比示例中的成像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该成像装置100是电子照相类型和串联类型的四基色激光束打印机。对于成像装置100而言,前(表面)侧是设置前部门81的一侧。后(表面)侧是与前侧相反的一侧。左侧和右侧是在从前侧看时成像装置100的左侧和右侧。上侧(上部)和下侧(下部)是成像装置100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上侧和下侧。成像机构部分成像装置100包括成像部分102,该成像部分102在成像装置主组件101内部,用于在供给的记录材料(转印接收材料或片材)P上形成未定影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装置主组件101是随后介绍的从中取出处理盒7a-7d的成像装置部分。在装置主组件100中,安装多个处理盒7 (7a-7d)。成像部分102包括作为第一图像承载部件的鼓式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下文中称作鼓)la-ld,分别用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各个鼓I被可旋转地支撑并由驱动装置(未示出)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沿箭头Rl (逆时针)的方向旋转驱动。在各个鼓I的周边,沿鼓的旋转方向,作为能作用在鼓I上的处理装置,充电辊2 (2a-2d)、显影装置4(4a-4d)和清洁装置5基本上按上述列举的顺序设置。鼓I通过在铝柱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OPC (有机光电导体)的光电导体层而构成。充电辊2是接触类型(其中鼓表面被均匀地充电)的充电装置,且由芯部金属和围绕芯部金属周边表面的导电弹性部件构成。充电辊2布置成与鼓I的表面接触,随着鼓I的旋转而旋转,并且通过电源(未示出)提供充电偏压(电压)。显影装置4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6 (6a-6d),用于承载用于供给至鼓I的调色剂。显影装置4是用于通过显影辊6与鼓I接触而使调色剂(显影剂)沉积在静电潜像上,从而显影在鼓I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装置。清洁装置5是用于除去在鼓表面上的初次转印残余调色剂的装置。鼓I是用于在其表面上承载图像(潜像、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成像部分102包括曝光装置30和转印单元90,该转印单元90包括作为第二图像承载部件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部件)10、二次转印辊12等。曝光装置30包括:激光振荡器(未示出),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发射激光;多面镜31 ;反射镜32a-32d等。而且,鼓Ia-1d的充电表面根据图像信息而分别由激光La-Ld照射(曝光),以便形成静电潜像。在转印单元90中,中间转印带10是具有柔性的环形带,围绕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延伸,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是相互平行地布置的三个支撑辊。驱动辊13和辅助辊15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后侧,张紧辊14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前侧。通过由驱动装置(未示出)来使得驱动辊13旋转,带10以与鼓I的旋转圆周速度相等的圆周速度沿箭头RlO (顺时针)的方向被驱动(运行)。张紧辊14通过带10的运行而旋转,并向带10施加张力。在带10内侧,初次转印辊Ila-1ld分别对应地设置用于鼓la-ld,并将带10压抵在鼓Ia-1d的表面上,以使初次转印夹持部Nla-Nld分别形成于带10和鼓Ia-1d之间。通过电源(未示出)向各初次转印辊Ila-1ld施加初次转印偏压(电压)。结果,转印单元90将调色剂图像从鼓I转印到带10上。二次转印辊12设置为在驱动辊13的带接触部分处朝向驱动辊13压接带10。在带10和二次转印辊12之间的夹持部是二次转印部N2。通过电源(未示出)向二次转印辊12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电压)。而且,在驱动辊13的带接触部分处,相对于带运动方向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下游侧,包括清洁辊(辊充电器)51的带清洁装置50设置为与带10的外周表面相对。在转印单元90下方设有用于将记录材料P供给到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40。装置40包括容纳多张记录材料P的盒41、供给辊42、对齐辊43等。供给辊42和对齐辊43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后侧。容纳于盒41中的记录材料P通过供给棍42而进行分离并在预定的控制正时沿箭头K的方向朝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后侧逐一供给,然后沿着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后侧的竖直供给路径103从下向上供给。供给辊42、对齐辊43、二次转印夹持部N2、定影装置20和排出辊61从下向上顺序地布置于竖直供给路径103中。成像部分102执行成像操作,以使分别形成于鼓Ia-1d上的Y色、M色、C色和Bk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在鼓Ia-1d的初次转印夹持部Nla-Nld处相继叠加地转印到带10的表面上。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成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包括图像承载部件且包括显影装置的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潜像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所述显影装置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以及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能够独立于所述盒地、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用于转印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并且能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接触位置处,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在间开位置处,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间开,并且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用于使所述显影装置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波健男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